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看《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文化,過了端午節之後林妹妹性情大變

看《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文化,過了端午節之後林妹妹性情大變

每年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提起端午節,現代人都會想到吃粽子、吃鹹鴨蛋,還有三天的假期。那麼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看待端午節的呢,從《紅樓夢》中的鐘鳴鼎食之家賈府過端午節中,我們又能看出什麼樣的文化特徵,以及其中的人物關係發展變化呢?

看《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文化,過了端午節之後林妹妹性情大變

一、 文化背景

躲午

仲夏五月,初八炎熱,蚊蠅繁殖,百病滋生,對於醫療條件極差的古人而言,正是極易染病死亡的時節。至遲在戰國時代,人們已經視五月為毒月、五月五日則為惡月中的毒日、惡日、死亡日。所以端午節又有"躲午"一說,即父母都於當日將兒女帶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

看《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文化,過了端午節之後林妹妹性情大變

王夫人

所以在《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寫到端午這一天中午,是王夫人治了酒席,她都邀請了誰來呢?薛姨媽母女和王熙鳳。我們都知道薛姨媽是王夫人的妹妹,王熙鳳是王夫人的內侄女,她們都沒有辦法回娘家,故被王夫人邀請來"賞午"。包括王夫人的女兒賈元春,在宮中賞賜了端午節的節禮,並且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讓賈母等人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平安醮是一種驅瘟禳災活動,一般為祈福消災舉行的儀式。這一點也與古人視端午節為"惡日"的文化背景有關。

看《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文化,過了端午節之後林妹妹性情大變

打平安礁

蒲艾簪門,虎符系臂

在關於端午節當天的明寫中,我們只看見了這樣一句話"這日正是端午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系臂。"在席上眾人因為端午前驅趕金釧兒、王道士提親和寶釵發怒等事情各懷心事,故"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那麼什麼是"蒲艾簪門,虎符系臂"呢?

看《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文化,過了端午節之後林妹妹性情大變

菖蒲

蒲艾,即菖蒲和艾葉。艾葉大家都熟悉, 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而菖蒲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作用。並且由於菖蒲形長似箭,在道教里,又被稱為水劍。而"簪門"即為掛在門上,也就是起到了驅病辟邪的作用。

"虎符"是辟邪護身之物。古代人們用綾羅布帛等製成小虎形狀,縫綴兒童臂上,認為可以避惡消災。

二、 人物關係

關於人物關係,最矚目的可能就要數寶黛釵之間的關係變化了。對於林黛玉的評價,很多人都停留在尖酸、刻薄、小性兒上,但其實,她的這些小毛病和小脾氣,只是對賈寶玉極其與寶玉有關的事物及言行。

看《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文化,過了端午節之後林妹妹性情大變

我們在前三十二回可以看到林妹妹頻頻因為一點小事向寶玉發脾氣,甚至於在王道士向寶玉提親回來之後,兩個人大鬧了一場,氣的老太太抱怨道:"我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眼,斷了這口氣,憑著這兩個冤家鬧上了天去,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

在王道士提親之後兩個人鬧得不可開交,偏生又引出一個金麒麟,而偏生沒多久有金麒麟的史湘雲就來到了賈府家。林妹妹果然坐不住了,"林黛玉知道史湘雲在這裡,寶玉又趕來,一定說麒麟的緣故……因而悄悄走來,見機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看《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文化,過了端午節之後林妹妹性情大變

林黛玉

這時史湘雲正在勸寶玉多學點仕途經濟的學問,讓寶玉頗不滿,直言讓她去別人屋裡坐坐。襲人趕忙打岔解圍道,上次寶姑娘也是這麼說,寶玉也不管別人臉上過不過得去,抬腳就走了。又誇讚道,幸而是寶姑娘,要是林姑娘,還不知道哭的怎麼樣呢。賈寶玉聽完立刻說:"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

林黛玉在外面聽到這段話,是"又喜又驚,又悲又嘆。"她終於明白了她和寶玉之間和別人的不同,那就是"知己",他們原來互為知己,這讓她一下明白了寶玉的心意,也放下了心來,以後就很少再同寶玉因為一點小事就鬧小脾氣了。

看《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文化,過了端午節之後林妹妹性情大變

賈寶玉

這之後也有了寶玉對林妹妹說"你放心",還有誤把襲人當做林妹妹而表白自己愛慕心意等一系列的事情。兩個人從沁芳亭一起看《西廂記》萌動了愛情至此,終於明白了彼此的心意。這算是寶黛關係的一個重大轉折,他們知道了彼此互為知己,心也貼得更近。

而這之後沒多久,林黛玉與薛寶釵也完成了"黛釵合一",兩個人親如姐妹,之間的嫌隙也都消除了。

看《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文化,過了端午節之後林妹妹性情大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