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偶遇做客機會,駐英使館遐想

偶遇做客機會,駐英使館遐想

來源中國軍網

駐英使館做客遐想

張弛

本是隨團旅遊,居然有了一次到使館做客的機會。

倫敦波特蘭大街49號,1876年郭嵩燾為「馬嘉理事件」代表中國赴英「道歉」時居住之地;1896年孫中山遭清政府通緝,在倫敦被誘捕之地。從1877年起,這裡成為中國駐英使館所在地,至今140年了。

我第一次知道郭嵩燾這個名字,是30多年前陪錢鋼到國家圖書館借書。他寫完《唐山大地震》後接著研究北洋海軍史,到國圖借《郭嵩燾日記》和《北洋軍閥史》。我由此知道了郭嵩燾乃中國第一位駐外使節,並在英國開闢第一個駐外使館(有學者考證,郭在隔一條馬路的45號,繼任曾紀澤才到49號)。

如今,走進這個見證中英關係百餘年發展史的地方,不由得產生諸多遐想。我是隨同中國國標舞代表團袁斌、張平、蒙小燕、歐建平一行,應約前來中國駐英使館拜訪的。由袁斌領軍的中國國標舞新勢力,已經取得世界舞蹈界著名的「黑池舞蹈節」聯合主辦權,讓這個被視為英國國粹的國標舞巔峰賽場,成為中英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在擺放著「熊貓」畫屏的會見廳一落座,馬輝公使便說起當年「馬嘉理事件」、孫中山倫敦蒙難的歷史。他指著客廳中一套鑲嵌著貝殼、玉石的中式桌椅,介紹說:「這都是當年郭嵩燾帶到倫敦來的。」

郭嵩燾出使英國其實是一個非常屈辱的差事。鴉片戰爭後,早先已侵入印度、緬甸的英國殖民者,一直覬覦中國雲南。1874年,英國殖民者派出一支200人的武裝探險隊前往雲南騰衝的騰越鎮,途中與當地民眾發生衝突,英國使館翻譯馬嘉理開槍打死一人,群眾激於義憤將他擊斃。此案演變為中英外交史上的大事。英方藉機把事情搞大,甚至以斷交、開戰相威脅,清政府被迫簽訂《中英煙台條約》,多達16項條款,其中之一是:賠付20萬兩白銀,派欽差大臣到英國向女王當面道歉。於是,便有郭嵩燾赴英之行。他率30多人抵達倫敦後,住進波特蘭大街45號,住了3年2個月。

但由此也讓郭嵩燾成為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將沿途考察見聞寫入《使西紀程》上報清廷,介紹各國民主體制、教育和科技狀況,主張向西方學習效仿。他的才華見識遠超那個時代封建士大夫的認知。駐英期間,他成功處理了英國商船撞沉中國商船、英國洋行僱員槍殺廈門漁民等事件,迫使英方賠償損失。但在那個閉關鎖國的時代,王公大臣想的還是「藩屬朝貢」「外夷臣服」,出使「蠻夷之地」已經等同於做人質,豈能容忍他讚揚「夷狄」,「有傷國體」。再加上,與郭嵩燾同行的副使不停地給他打小報告,比如他竟然和夫人一起學英語,見外國官員不作揖而握手,參加白金漢宮音樂會翻閱座位前的音樂單,「效仿洋人之所為」。郭嵩燾因此遭到頑固派謾罵攻擊。雖然他得到李鴻章等洋務派支持,卻抵擋不住守舊派的強大攻勢,終被清廷召回。據說,郭歸鄉隱居時欽差官銜尚未解除,卻無當地官員相迎,連乘坐的小火輪也不許靠岸。對此,郭嵩燾蔑然視之,他給自己留下這樣的評語:「謗毀遍天下,而吾心泰然」,「流傳百代千齡後,定識人間有此人」。

今年是郭嵩燾誕生200周年。在他的故鄉湖南湘陰,建起了一座郭嵩燾文體廣場,以作紀念。百多年後的中國已經發生了歷史的巨變。如果郭嵩燾泉下有知,今天的中國已經把英國發明的乒乓球變成了中國的「國球」;英國規範的國標舞在改革開放中走進中國,不到40年,中國舞者不僅進軍國標舞的最高賽場,而且拿到了「黑池舞蹈節」的聯合主辦權,英國女王亦派代表前往黑池會見中國的民間文化使者,郭公不知作何感想?

在駐英使館做客時,馬輝公使向我們披露一個最新的信息:就在我們到訪前幾天,5月18日,中國駐英使館剛剛舉行了新館舍房產交割儀式。新館舍位於原來的英國皇家造幣廠,毗鄰倫敦金融城,將成為泰晤士河邊一道靚麗的風景,倫敦地平線上的新坐標。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外交使館新館舍,使館同志稱之為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的「黃金成果」。

「黃金時代」是習近平主席2015年訪英時,中英雙方對發展兩國關係的新概括。今年英國新任首相特蕾莎·梅訪華,雙方再次強調共同打造「黃金時代」增強版。駐英使館新館舍建在英國皇家造幣廠舊址,當然是「黃金成果」。它是有象徵意義的。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幽默地把皇家造幣廠的英文縮寫RMC(Royal Mint Court)換成另一個RMC的中文含義——「中國的不朽之作」(Right Monument of China)——意味深長。

140年前的首任駐英大臣、當年帶著屈辱赴英賠罪的郭嵩燾,如果聞聽此言,又將作何感想呢?放在穿越劇中,恐怕要睡著笑醒、醒著笑哭吧?

而此時此刻,我所關心的是,這座舊館址將用來做什麼呢?

儘管使館即將喬遷新址,波特蘭大街49號仍然具有紀念意義。被毛澤東譽為「一人能頂幾個師」的情報界傳奇人物熊向暉,在他的《情報與外交生涯》中,有過回憶:1963年,時任駐英代辦的熊向暉回國述職,向周總理彙報波特蘭大街49號年久失修,漸成危房,使館準備轉售。周總理問:「孫中山先生倫敦蒙難是不是關在這幢樓里?」熊答:「是。」周總理說:「如此重要的歷史遺迹,連國民黨也知道設立孫先生紀念室,我們怎麼能賣掉呢?幸虧今天問了你,要不然怎麼向歷史交代?」後來使館與英方協議重建,周恩來總理特別提到要保持原樣,拘押孫中山房間的鐵條窗,不要搞成玻璃窗。不保持原樣,搞得很漂亮,就失去了紀念的意義。

從郭嵩燾到孫中山,無論在中國近代史上,還是在中英關係發展史上,都是極具紀念意義的。波特蘭大街49號在所有駐外使館中年歲最長,恐怕與此有關。但孫中山蒙難紀念室由於地處使館之內,一般旅行者難以入內參觀。所以,使館喬遷或將新生一個反映中英交流史的紀念場館,記錄歷史,啟迪後人。正如莎士比亞所說:「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此次英國之旅,讓我最有感觸的就是,英國人實在是太有紀念意識了。大英博物館不用說了,從莎士比亞、狄更斯、弗洛伊德、拿破崙三世……到彼得兔的作者故居,皆為景點,連老舍先生住了5年的故居都有。就在中國駐英使館附近的哈利街,即是南丁格爾1853年設立的第一個護士站;與使館一街之隔的上溫坡街,即是柯南·道爾1890年開設的眼科診所,他的偵探小說《血字的研究》《四簽名》均寫作於此。名人遺址給人們留下歷史的想像空間。而我們素稱5000年文明古國,歷史名人卻大多只在書本上流傳,對名人故居動不動就是「拆拆拆」,遊人今天還能見到多少百年以上的名人遺址呢?

寫於2018年5月旅英途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今天,「粽子」有話說!
火箭軍某基地500餘基層監督員糾風治弊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