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端午為什麼不能說「快樂」,只能互送「安康」?

端午為什麼不能說「快樂」,只能互送「安康」?

原標題:端午為什麼不能說「快樂」,只能互送「安康」?


今天端午,很多人會彼此送上一句——


不對不對!


端午節不能說快樂!要說「端午安康」!


想必很多人都認為這與端午節的來歷有關。


端午節的來歷中有一個重要傳說,那就是這個節日是用來紀念屈原和伍子胥這兩位春秋時期的先賢的;還有一種說法,端午節也是要祭拜水神或龍神的,既然是祭祀的節日,莊重的色彩更濃一些。


事實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開端,古人形容此間「惡月惡日」「五毒盡出」,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


夏季天氣燥熱,人容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在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


一是吃「五黃」,即名稱中帶有黃字的食物,寓意「青黃不接」的時候「接起來」,也有飲雄黃酒的習俗,古語曰「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二是要拴葫蘆、掃把,掛五毒圖;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門上。民間還有給孩子戴五彩繩、掛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頭上寫「王」字等習俗。都有驅除災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裡面。



從這個角度說,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類似於今天的「公共衛生日」。


因此,說「端午祥瑞」「端午安康」,顯然就貼切得多。


>>端午由來的說法<<


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屈原心如刀割,於農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江邊憑弔,就有了端午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


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吳王夫差不聽。子胥便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農曆五月初五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


惡日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


《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


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


【愛青島綜合整理,部分內容來源:百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青島 的精彩文章:

TAG:愛青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