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貿易爭端的發生是必然的嗎?

中美貿易爭端的發生是必然的嗎?

點擊藍字,關注「新策論」我們一起漲姿勢……

GIF

  今日「熱點聚焦」《一文看懂中美貿易爭端事件脈絡》介紹了中美雙方今年以來在貿易問題上的政策和溝通情況以及雙方的態度,本文將論述中美兩國發生貿易爭端或者貿易戰的必然性。經濟和社會形勢使然。全球大國尤其是中國是躲不過的,也只能應戰,應戰還會有一個相對合理的結果,不然結果可能會更差,所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關鍵時刻需要「亮劍精神」,才能平等談判。為簡單說明問題,本文我們將會多使用圖表來說明問題。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影響巨大,至今仍有迴響。不僅是對美國的經濟和社會有較大影響,對全球其他國家如亞洲、歐洲等經濟體的經濟和社會都有巨大影響。下圖1是中美兩國2001年開始人均GDP增速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人均GDP增速不是很高,尤其是考慮到納斯達克指數暴跌後其在20世紀人均收入增速也低迷一段時間,那持續時間就更久了。如果考慮到收入分配問題,中低階層收入增速相對應該更低了,不過美國的數據在全球發達國家中已經是非常好的了。

  為更準確的說明問題,我們在圖2中列出美國人均收入同比增速圖,雖然其人均收入非常高,但是收入增長不快,手裡又有選票,所以看到此二圖,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也不意外了。從圖中我們看到我國人民總體還是很幸福的,雖然我們人均收入比美國低很多,但是收入增速整體很快,又給大家收入快速增長的希望和信心!不過也能看出金融危機對我國和不少國家的影響,造成人均GDP增速都有下行。

圖1、美國和中國人均GDP同比增速圖

                           

圖2、美國人均收入(不變價)同比增速圖

  再看圖3,歐元區19國GDP不變價的同比增速圖,是不是整體增速也不高?尤其是2008年之後不是很理想。如果在看看圖4,歐盟28國失業率走勢圖,也是波動較大,金融危機之後一度飆升到11%,歐洲各國政府也是比較勤奮的,工作成績也很好,失業率下降了很多。不過從這兩個圖中就能理解為什麼英國會脫離歐盟,義大利等國民粹主義政黨支持率會快速上升了。

圖3、歐元區19國GDP(不變價)同比增速圖

圖4、歐盟28國失業率走勢圖

  從這圖1到圖4這4個圖中,我們看到中國、美國和歐盟等大家日子在金融危機後整體都不好過,大家都很艱難。中國有句古話,「窮則思變」,即使不是真窮,日子比以前艱難了,那也想有所變化,所以美國選民在2016年選舉特朗普作總統也就好理解了,畢竟他的競選口號是「Make AmericaGreat Again!」。

圖5、美國1960-2017年貿易差額走勢圖

圖6、美國1960-1975年貿易差額走勢圖

  說完經濟和社會問題,回到貿易問題,圖5顯示了美國1960年到2017年對外貿易差額、商品貿易差額和服務貿易差額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服務貿易一直都是順差,而且越來越大,2017年達到了2552億美元,所以美國人絕口不說這事。說商品貿易這項,2017年商品貿易逆差是8075億美元,總體貿易逆差是5523億美元貿易逆差。其實美國的貿易逆差尤其是商品貿易逆差數字從1976年開始就沒有轉正過,只是擴大的節奏快慢而已。所以特朗普說美國幾十年來都在被人佔便宜,他要重新開始談貿易協議,與北美其他國家,歐盟、中國等亞洲國家,他都想重新談,原因也就在這裡了。特朗普是1946年出生的人,對於美國的輝煌歷史那是親身經歷了的,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官員也是如此。 

  看圖6,美國在60年代那是服務貿易和商品貿易雙順差的。圖7列出了米國1973-2017年貿易差額走勢圖。不過硬幣總是有正反面,美國國際收支中的其他好處他就不提了,建議其他國家提提,不能只談貿易收支的。可能不管是誰當總統,估計都會打貿易戰,只是什麼時間而已。從貿易差額角度看,有布雷頓森林體系約束時,美國是貿易順差,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時,美國就一直處於貿易逆差中並且不斷擴大,拿美元買全世界的貨,也算是有錢任性。

圖7、美國1973-2017年貿易差額走勢圖

  既然要打貿易戰,那總要選擇對象。看圖8,圖中顯示了在1995-2017年美國主要貿易逆差對象國佔美國全部貿易逆差的比例走勢情況,其他國家沒有找到數據或者比例小,不再羅列。從中可以看出,中國佔美國貿易逆差比例總體呈上升趨勢,雖然金融危機之後這個上升趨勢斜率下降很多,但是比例仍然是最大的,然後是日本、德國等國,日本因為中國加入WTO後佔比有所下降,德國佔美國的貿易逆差比例一直都很穩定,大約10%左右,日本也穩定在10%左右水平了,加拿大佔比有所下降,法國保持穩定。所以特朗普會主要找中國、歐盟、日本和以加拿大與墨西哥為主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夥伴去談貿易協議,與這些國家打貿易戰。

  我們中國2017年佔比是46.47%,佔比最高,所以特朗普肯定會把主要矛頭對準中國。連歐盟和加拿大等傳統盟國他都會出台加征關稅措施,想必對中國也不會太手軟。要知道美國當年對日本打貿易戰,那是一點都不手軟的。這個比例下,中國如果不應戰,一塊肥肉放嘴邊,特朗普會提多麼大的條件啊?中美彼此這麼大的經濟體他會少提要求嗎?中國能夠都接受?最後也有被逼著應戰的可能,因為人家的條件我們最後可能難以接受。即使接受了又如何?

  中興通訊就是一個活案例,1997年上市,當年至2017年這21年累計利潤總額是355億,累計凈利潤是276億,累計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是231億。結果就是美國這兩年的巨額罰款。還有更換董事會和管理層人員,聘請美國人來監管合規問題。這提示我們要有核心技術,有時候做生意並不是誰的便宜就全買誰的,突然有一天供應商說供應不了貨了,公司就遇到危機。所以習總書記說,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靠化緣是要不來的。

圖8、美國主要貿易逆差對象國佔美國全部貿易逆差比例走勢圖

  美國說主要貿易逆差來源於中國,但是中國也很冤枉,直接上圖9和圖10吧,圖9是中國近年貿易順差總額走勢圖,從中可以看出,2015年中國貿易順差總額達到36865億人民幣後就快速下降了啊,何況還有非常大的服務貿易逆差,2017年達到15596億人民幣。(按照年底匯率6.5120折算,總額2395億美元。)

  而且從圖10可以看出,我們真是世界工廠,帶著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兄弟一起為北美洲和歐洲等富國生產商品呢,賺不賺錢還不知道呢,我虧損賣給美國產品,也是計入貿易金額了,反正貿易差額只記錄收入流水,這個統計標準是有問題的。因為從貿易差額來看,我們從主要原料國家進口,生產成品後賣給北美洲和歐洲等富國,自己對其他很多國家都是貿易逆差啊!全球供應鏈的調整不是那麼快的啊!傳聞中2年減少2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有那麼容易嗎?所以,如果中國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那麼就應該會減少對主要逆差國的逆差了。美國對中國打貿易戰,其實是對與中國做生意的很多國家都打了貿易戰了。所以,中國可以應戰,而且應該應戰,聯合我們中國的主要逆差國一起應戰。

  所以,中國說美國的做法破壞了以規則為基礎的自由貿易規則,這是實話,歐盟委員會及其主要國家也在這樣說。我們中國和歐盟都在捍衛全球的自由貿易。如果中國不應戰,那麼我們自己就承擔了所有美國對我們的貿易傷害,我們也會減少對主要逆差國的貿易進口,他們屬於間接受傷害的。我們政府態度很強硬是有原因的,規則改變,受損最大的是我國這個全球最大商品貿易國,我們還有「一帶一路」倡議呢。再次為我們政府的勇敢而又有擔當的理性行為點贊。

圖9、中國貿易順差走勢圖

圖10、中國對主要大洲貿易差額走勢圖

  有人說,中國可能不會與美國打貿易戰。如果美國出台對進口自中國的500億商品加征25%關稅清單,我們不會出對等的關稅清單,人家提的條件我們接受就是了,多買美國貨,只是人家提的條件我們能接受嗎?會不會提更多呢?這會不會是抱薪救火呢?接受了條件能換來人家的尊重嗎?美國在2018年3月16日為什麼會出台《台灣旅行法》並且立即生效並實施呢?比如2017年GDP方面,美國是19.39萬億美元,中國是82.71萬億人民幣,按照當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匯率6.5120折算是12.70萬億美元,佔美國GDP比例是65.50%,2018年底有可能接近70%,如此體量,美國會不會像對待當年的日本一樣對中國也不斷的提貿易政策需求呢?

  比如,美國要求中國停止對「中國製造2025」相關產業的支持的產業政策,這次美國關稅清單也主要針對這個,我們會接受嗎?本來就是一個其他國家都會有的產業發展目標,這也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一個目標而已,美國都要干涉這個。中興通訊的案例就在眼前的。

  美國要求中國與美國關稅對等,這其實是否認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了,按照WTO的原則,發展中國家整體關稅稅率可以高於發達國家,我們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中國已經降低進口關稅了,而且遵守了當年加入WTO時的承諾,有些是超出承諾的。接受了美國的條件,其他國家會不會提出更多呢?中國目前雖然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如果很多國家向中國提出要求呢?

  多進口美國的農產品,那麼我們的農產品怎麼辦呢?比如大豆產業,我們在大豆產業方面放開進口了,這也是我國大豆種植產業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2017年進口9554萬噸,國內產量是1440萬噸,總量約10994萬噸,進口依存度為86.9%。之前政府在4月初提出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有人說養殖業可能會受損,這是顧及行業利益問題,那不加征此關稅,多買美國大豆等農產品,中國的農民是否會受損呢?

  我們自己產量佔市場份額高的,擔心人家徵稅,自己受損,我們自己需求佔比較高的,擔心加稅損害自己,好像我們總是受害者。其實此時我們應該以國家利益為重,如此才有個體利益的更多安全保障。假如政府就打大豆等農產品牌,因為這個能打痛對方,然後對方才會尊重我們,坐下來公平合理的談判,而不是漫天要價。打不到痛處,不如不打。打了,還可以適度提升國內農產品價格,呼應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也非常有助於打好脫貧攻堅戰,畢竟很多貧困人口在農村地區,而農民的主要收入就來源於種植收入。同時我國現在玉米相對過剩,養殖業也可以用玉米等農產品來替代豆粕消費,一舉幾得。

  近期北方收麥子,筆者和一個農民交流種麥子收益問題,在此說此微觀案例,以供參考。他有5.86畝耕地,此地種麥子,用複合肥5袋花了875元,買麥種花了660元,機械翻地花了469元,除草劑等農藥化肥100元吧,機械收麥子花了469元,不計人工費用總成本是2573元。他的小麥今年減產,估計收成有3200斤吧,現在小麥價格方面,自己拉到糧食收購站的價格是0.96元/斤,收入是3072元,不計人工種植收益是499元,這是從2017年9月到今年5月底他近8個月的總種植收益,大約才500元。

  這是什麼概念?是你的話,你會去種地嗎?所以我們就理解為什麼那麼多農地被拋荒了,沒有多少人種地,我們吃什麼?我們進口這麼多大豆,安全性至今沒有得到權威驗證,這裡是不是有飲食結構的問題呢?其實我國糧食價格最近10多年基本沒有怎麼漲,所以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很低,凡是能出去工作的,誰還會有動力去種地?再不支持,幾年後我們的口糧如果進口太多,那就是飯碗端在別人手裡了。

  歷史上我國春秋時期的管仲曾經成功運用過這種「比較優勢」。管仲要求齊國全國官員的衣服由齊國紈布改為的穿魯國的縞布,導致縞布漲價,同時卻禁止齊國百姓織縞布,卻對魯國開放,表面上魯國大掙齊國縞布錢,但是魯國因此全國全織縞布而放棄農業生產,一年後,齊國拒絕魯國的縞布,而這時魯國已經沒有糧食了,不得不被迫簽下尊從齊國的條約。

  自古民以食為天,那就真的是沒有迴旋餘地了,而且全球其他國家也養不活我們國家的人口,全球糧食貿易量就那麼一點,進口多了就會飛漲了。人可以不開車,但是不能補吃飯吧?恐怕到時候原油和晶元真不是我國進口金額的最大頭了。再如,馮小剛的電影《1942》,2斤小米能換一個老婆。請看圖11-13,從中你可以看到我國糧食價格,再參考一下我國城市居民收入增長情況。

圖11、我國大豆、豆粕和玉米現貨價格走勢圖

圖12、我國玉米、小麥和早稻現貨價格走勢圖

圖13、我國22個省市豬肉平均價格走勢圖

  其實我國政府也做好了應對美國貿易戰的準備了,按照商務部的說法,我們堅持底線思維,不想打,也不怕打,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看到最近我國與日本、印度和東南亞等周邊國家互動較多,與歐盟也有較多互動,我們就知道政府其實是很有遠見的,也是很負責的。

至於美國是否會出台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清單並且實施,以及中國的應對措施,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作者志成,本文為新媒體智庫約稿,原發於微信公號「志成金融研究」,有刪改。不代表本智庫觀點,供參考。)

聲明|本公號內容允許轉載,但需註明作者及出處,且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改動,違者必究。

來源|人民網新媒體智庫「新策論」微信公號

編輯|朱玉萍 主編|劉鵬飛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依託人民網和人民在線重點打造的高端互聯網智庫,主要從事互聯網與國家治理重大課題調研、突發公共事件危機應對、政治傳播績效評估、國際輿論場、「一帶一路」輿情與智庫觀察等研究。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定期出版智庫期刊讀物、藍皮書報告、學術著作,舉辦高端智庫論壇,成為公共外交、資源整合、國際交流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 的精彩文章:

TAG:人民網新媒體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