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袁世凱遺書:自稱「如此結果,咎由自取」
原標題:揭秘袁世凱遺書:自稱「如此結果,咎由自取」
● 原創投稿請至:historymook@sina.com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下令次年年號為「洪憲」。袁還發表了簡短的演講,表示「大位在身,永無息肩之日」。
然而,四年多前武昌起義推翻帝制的槍聲猶在耳,中國的政治精英對皇權的仇視至少從表面上看已入心入腦,他們不會答應中國再出現一個君主。
1915年12月25日,在中國遙遠的西南邊陲之地雲南爆發了由蔡鍔、李烈均、唐繼堯等發起的護國戰爭。
袁世凱眾叛親離,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銷帝制。至5月8日,已獨立的滇、黔、桂、粵等省在廣東肇慶成立對抗北洋政府的軍務院。不久,陝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繼宣布獨立。袁益陷窘境,6月6日病死。
這位曾經的立憲派首領自挽:「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然而他留下的是一個混戰十年不已的軍閥割據時代。
袁世凱不甘當「虛君」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並電達南京臨時參議院。
次日,孫中山卻以大總統的名義簽字公布了《臨時約法》。據學者統計,從1912年3月10日至4月1日,孫中山繼續簽發了138件法令、指示和文告。
在這期間,革命派控制的參議院又制定《臨時約法》,將總統制改為內閣制。此前,在孫中山的力主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實行總統制。
然而,手握重柄的袁世凱不可能甘為「虛君」。
1913年7月12日,國會推舉國民黨員占多數的憲法起草委員會起草憲法。從8月到10月,袁世凱5次提出對憲法和憲法性文件的意見,意圖恢復總統制,但遭到國會和憲法起草委員會拒絕。
總統沒有國會解散權,革命派以為自己支配下的參議院可通過一紙決議改變政治進程。結果事與願違。11月4日,絕望的袁世凱通電全國抨擊這個草案,同時宣布撤銷國民黨籍國會議員資格,國會和憲法起草委員會都因不足法定人數而停止運作。
留下十年軍閥混戰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時,虛年57歲。然而,這個13歲就曾寫下「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的梟雄來說,正面臨一個揮之不去的家族魔咒:在其之前,袁家男子幾乎沒有活過60歲的。而民國建立後,袁世凱的身體每況愈下,令他不時疑神疑鬼。
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最熱衷帝制。辛亥革命後他極力鼓動帝制。袁世凱稱帝還與「十三太保」密切相關。1915年8月14日,楊度、孫毓筠、李燮和、劉師培、胡瑛、嚴復等六人聯名發起成立「籌安會」,「六君子」加上樑士詒、張鎮芳等7人,合稱「十三太保」,鼓吹帝制。1915年4月,楊度為袁世凱復辟帝制撰寫了兩萬多字的《君憲救國論》,讓袁大為賞識。
然而,袁世凱的嫡系段祺瑞、馮國璋卻反對稱帝。在袁世凱稱帝後,段祺瑞曾慨嘆「項城作孽啊!」馮國璋則率領和他個人關係比較好的5位將軍聯合發出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懲辦禍首」的電報。
最終,袁世凱只得於1916年3月23日宣布廢除「洪憲」年號,恢復共和。
「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1916年6月6日,臨死前,袁世凱留下這樣一封遺書而去。在他身後則是混戰十年不已的軍閥割據時代。
【來源:南方日報 文/佚名】
TAG:史客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