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輯|名家筆下的端午節
端午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自誕生以來,就與文學息息相關。從古至今,從吟誦楚辭到題詠先賢,涉及端午的文學作品也多得數不勝數。鳥老師特別為大家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描寫端午的散文、小說,為你呈現一個「文學中的端午節」,讓我們一起在名家的筆下,領略不同地域的端午風情吧~
01
曹雪芹《紅樓夢》
元春端午給寶玉贈扇
在《紅樓夢》中,端午節被正式描寫的細節很少,只是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提到過「。「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系臂」,王夫人等也置酒席慶祝,同時在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齡官劃薔痴及局外中」提到節前的那天「那文官等十二個女子都放了學,進園來各處頑耍」。 在其中對於端午節習俗所提甚少,對於粽子只是用黛玉的一句話「大節下怎麼好好的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一筆帶過。不過,對於「端午贈扇」的 習俗,小說中倒是描寫較多。《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寫賈元春「端午兒」前給親人們「賞節禮」,給寶玉的便有扇子。
02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
充滿「江蘇味」的端午
汪曾祺的小說充滿「中國味」,這篇《端午的鴨蛋》則充滿了「江蘇味兒」。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 善於腌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裡出鹹鴨蛋!』」
除了懷念著名 的「高郵鹹鴨蛋」,汪曾祺還在文中回憶了他小時候過端午的情形,其中「用雄黃酒在小孩額頭上抹王字」、「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送符送 扇」、「端午要吃十二紅」等習俗均在文中有所提及: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 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線纏成小粽子,裡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
03
沈從文《邊城》
在世外桃源賽龍舟捉鴨子
從一開始,沈從文就描寫了邊城端午節的熱鬧場面,繼而補寫了兩年前端午節翠翠見到儺送的情景:
「端午節那天,所有的人圍到岸邊,早早地觀看;而年輕小伙 則在鼓聲的節拍中向前奮劃,四周一片吆喝助威……而龍舟競賽的方式和捉鴨子的可愛場面,也不禁令人浮想聯翩了。這便是湘西人民獨特的端午風俗了;所有的戍 軍長官也一起與民同樂,早早地圍在稅關前看熱鬧,並派遣士兵將大鴨子縛上紅條放入水中,一起嬉戲。」
邊城在沈從文的筆下,每個人都熱情誠實,人人均有君 子遺風。人間每天都在發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傷心的悲劇去看裡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片斷,去看端午賽龍舟,你 會驚異地發現,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麼美麗的世外桃源。
04
梁實秋
《北平的零食小販》
梁實秋則在散文里記錄了關於端午節的趣事,把端午節叫做「粽子節」——
沿街賣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棗的,有不加棗的,擺在盤子里齊整可愛。
今日何日?我家老媽子曰:「今天是五月節,大門上應該插一些艾草菖蒲,點綴點綴。」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節,應該把鍾馗捉鬼圖,懸在壁上,孩子臉上抹些雄黃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獨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說應該吃粽子!」我參考眾意,覺得今天叫做「粽子節」比較的親切些。
05
蘇童《祖母的季節》
蘇童一直以來在文壇以頹艷、衰敗的情調著稱,但《祖母的季節》是一個例外。在這篇文章中她寫到:
「春天的時候,我祖母還坐在後門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隻洗澡的大木盆裝滿了清水,浸泡著剛從湖邊葦地里劈下的青粽葉,我家屋前屋後都是那股涼涼的清香味。我走過去把手伸進木盆,挨祖母罵了,她不讓人把碼齊的青粽葉搞亂了。我們白羊湖一帶的人都包「小腳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張粽葉里,窩成一隻小腳的形狀來,塞緊包好,紮上紅紅綠綠的花線。有一隻粽子掛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頭朝那隻粽子左看右看,發現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掛著香噴噴、沉甸甸的。」
走過春天,走過秋天,即使在白羊湖外面的世界裡,祖母的粽子也會留下永恆的清香。青色的粽葉、清泠的湖水、淅瀝的雨聲等意象沖淡了原本綿密、濃艷的氛圍,留下了蘇童對祖母的思念。
06
林海音《我的童玩》
林海音在《我的童玩》中描寫了許多童年時候的玩耍,其中就包括在端午時候的纏粽子。她在文中這樣寫道:
「用絲線纏粽子,是舊時北方小姑娘用女紅材料做的有季節性的玩具。先用硬紙做一個粽子形,然後用各色絲絨線纏繞下去。配色最使我快樂,我隨心所欲的配各種顏色。粽子纏好後,下面做上穗子,也許穿上幾顆珠子,全憑自己的安排。纏粽子是在端午節前很多天就開始了,到了端午節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著掛吊起來。同時做的還有香包,用小塊紅布剪成葫蘆形、菱形、方形,縫成小包,裡面裝些香料。串起來加一個小小的粽子,掛在右襟鈕絆上,走來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纏粽子以外,也還把絲絨線纏在衛生球(樟腦丸)上。總之,都成了藝術品了。這樣的端午節,充滿了無限的樂趣。"
07
張恨水《現代青年》
「粽」與「中」諧音,自古以來就有「高中」的好彩頭。張恨水的《現代青年》中就寫了這樣一段:
倪洪氏一伸手,就拿了一個粽子,將棕箬剝了,用筷子夾了蘸好了糖,然後送到計春面前來,笑道:「恭喜你今天畢業,不要忘了高中,高中,粽子總是要吃一個的。這是好口氣,以後你還要高中呢。」計春接了粽子吃著,笑道:「乾娘還是這種舊腦筋,以為讀書的人,都是像從前三考一樣,趕考中狀元。我和爹爹早說好了,初中畢業以後,我就去學工……」
端午節正值畢業季,小小的粽子也飽含著父母殷切的期盼。但是,此時的周計春正沐浴在西風美雨中,哪有心情理會這等「封建糟粕」呢?他看不上中國傳統文化,更看不到長輩們的期待和祈盼。父親周世良傾盡所有,供其赴京求學,他卻流連於歌舞場,墮落於財色虛榮之中。張恨水通過一個小小的粽子,其實早已透露了劇情的走向。
※朱熹的理學書法:字字有法度,方是字
※黃敬松國畫扇面新作欣賞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