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端午節結緣的植物

與端午節結緣的植物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百越地區(即今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該地區在端午日有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族圖騰祭祀的習俗。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每逢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家裡總要在大門上插上艾草和菖蒲以辟邪。儘管筆者長大後才明白,所謂在門上掛艾草和菖蒲可以辟邪的說法全無科學根據,不過,仍感到這兩種植物十分特別。

事實上,在我國眾多傳統節日里,要數端午節與植物的關係最為緊密,淵源最深。除了我們熟知的艾葉和菖蒲,還有一些植物與端午節有關,它們也都很特別。

這一天,從早到晚離不開植物:人們用蘆葦、箬竹葉包粽子,用芳香植物葉泡水沐浴,在門楣懸艾葉掛菖蒲驅邪,用植物蘸雄黃酒灑庭院,還有在牆角悄然綻放的蜀葵……

相比今人,古人對自然萬物中的草木有著深深的敬畏與崇拜,日常生活,草木為伴,人們相信草木具有祀神悅神、驅邪祛毒、治病健身的神奇力量。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端午節中的那些植物。

艾葉避邪保平安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在我國古代,農曆五月又被稱為毒月、惡月,從氣候上來看,此時漸入熱夏,濕熱瀰漫,百病易生,是災疫流行之時,所以,在端午節前後,辟邪避疫成了頭等大事,於是有著「特異功能」的植物大拿——艾葉出場了。

古人時興在門上插菖蒲、艾葉,謂之「蒲劍」「艾虎」,以驅邪避災,後來又添加上榴花、蒜頭和龍船花,合稱為「天中五瑞」。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洒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

艾的藥用較早,這與艾應用於巫術、祭祀和占卜等方面有關。《山海經》中有扎芻草以像人形、扎草人而療人疾病的巫術記載,此中的「草」極有可能就是艾草。艾亦名醫草、黃草。我國古代民間習慣在端午節采艾紮成人形懸於門窗上以祛邪驅鬼,即是受古代巫術的影響。

南北朝時,荊楚一帶就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是用來針灸。

據說這種艾草,在針灸的時候具有特殊療效。一般人則將艾草紮成虎形,或是剪綵作為小虎,再貼艾葉於其上,在端午節時佩戴。那麼,艾草是種什麼植物呢?

艾草屬於菊科艾蒿屬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可散發出強烈的香氣。艾草的莖可以長到1米。地下有根狀莖,橫走。莖上密被灰白色的柔毛。艾草的葉為厚紙質,互生,上面被白色短柔毛,並密生灰綠色腺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莖下部葉在開花時已枯萎;莖中部葉長達9厘米,寬達7厘米,一回或二回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不再裂;上部葉較小,三裂或不裂,無葉柄。

艾草的花序為頭狀,長圓狀,長不過4毫米,下垂,在莖頂集成圓錐狀。花序外密被白色蛛絲狀綿毛。花呈紫紅色。頭狀花序外層花為雌性,內層花為兩性花。開花後結瘦果。8、9月開花,9、10月份結果。

艾草可入葯,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之功。俗話說,杏為醫家之花,艾乃醫家之草。前文提到,艾也是我國人民認識和使用較早的藥物。《詩經·王風·采葛》中載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其後,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撰寫的《離騷》中也提到了艾,云:「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從這兩部公元前的著名詩集中均載有「艾」的情況看,艾葉在當時的知名度已是很高了,說明艾在公元前就已得到普遍應用,這種應用當然是以醫藥用途為主的,這一點可從與《離騷》同時期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一書的記載中得到證實。《孟子》載:「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莊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記載。可見艾在當時已成為重要而常用的治病藥物。

《本草》記載:「艾草性味苦辛、溫熱,宜養脾、肝、腎。」艾葉、艾梗除能夠熬製成祛病的湯劑外,中醫實施針灸術時,也常以揉捻成團的艾葉固著於針尾,點燃後用作輔助治療。《本草綱目》里曾有記載:「艾葉能灸百病。」指的就是燃點艾條的艾灸法。艾灸可以讓人氣血通暢、免疫力增強,遠離感冒、病毒等「邪氣」。

艾草的實用性很強,清明節時可以用嫩艾做青團,孕婦可以用艾草泡水洗澡。民間有諺語:家有三千艾,郎中不用來。在熱播電視劇《甄嬛傳》里,也有後宮妃嬪熏艾保胎的劇情,這也是有醫理可循的。也因為其藥性,走入民俗中的艾草被賦予了神異的功用,民間有了插艾以辟邪的習俗。

傳說,古代民間有一個婦人,心地不好,待人兇狠。一天,一位衣衫襤褸的老翁向這位惡婦人討飯吃,被拒絕了。討飯不成,老翁又討水喝。惡婦人奚落他說,前面有條河,那裡的水多得是,你去河裡喝就是了。老翁十分失望,憤然在牆上題了幾個字:「明日瘟神到,你們跑不了!」村裡人看了,心裡叫苦,明白那個討飯老翁絕非凡人,被惡婦人得罪後,一定會降下災禍。第二天,那個討飯老翁果然又來了,手裡還拿了瘟葯。老翁正要在村裡拋撒瘟葯,看到了十分怪異的一幕:有一位婦人帶著兩個孩子過河,奇怪的是,她把那個年紀大的孩子背在了背上,卻把另一個年紀小的孩子牽在手上。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婦人解釋說,大的孩子為其夫前妻所生,小的孩子為自己親生。老翁見婦人心地善良,便拔了一根艾草給她,催她回家插在門上。婦人依言照辦,躲過了瘟疫。

菖蒲驅惡迎喜慶

與艾草一樣,菖蒲也是一種端午節令的重要代表植物。端午節,有家家戶戶門上插菖蒲、艾葉之俗,可以辟邪驅痛。

不要小看了菖蒲,它在植物界可是紅了2000多年,從古至今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菖蒲與蘭花、菊花、水仙並稱為「花草四雅」。《詩經》里就記載了水中與荷相伴的蒲:「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古人認為菖蒲耐苦寒,安淡泊。不假日色,不資寸土,清逸俊秀,挺拔如碧,具山林之氣,無富貴之態。古人稱其:「清氣出風塵以外,靈機在水石之間。」此為靜品,此為壽品,玩者珍惜,維以觀德。

著名詩人屈原就是菖蒲的愛好者。《離騷》中有「荃不察余之中情兮」之句,《湘夫人》中有「蓀壁兮紫壇」的說法。這裡的荃、蓀就是指菖蒲。蘇東坡也是個菖蒲擁躉。為了養菖蒲,他專門從蓬萊閣下千丈石壁中取數百枚「彈子渦石」;他還在《石菖蒲贊》中歌頌菖蒲可以「忍苦寒、安淡泊、伍清泉、侶白石」。

菖蒲長什麼樣呢?菖蒲,天南星科菖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寬長似劍,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於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全株散發濃烈氣味,根莖可制香料。原產我國及日本,南北兩半球的溫帶、亞熱帶都有分布,我國南北各地均可見。菖蒲有水菖蒲和石菖蒲之分。一般來說,插懸於門戶的為水菖蒲,栽於盆中的多為石菖蒲。

《神農本草經》將菖蒲列為上品之葯,其性辛、微溫,有化痰開竅、化濕和中的功效。古代傳說食用菖蒲可長生不老,所以人們用菖蒲做葯膳、釀酒。它具有化痰開竅、化濕兩方面功效,用它作香料,有提神、通竅、殺菌的作用。

菖蒲之葉因著扁平似刃,亦為人採擷,懸於門戶堂前,相傳可斬惡靈,別名「水劍」。故而,與艾草一起懸掛在門上辟邪驅蚊的菖蒲,成為很多人忘不掉的端午氣息。

端午節那天,除了在門上插菖蒲外,講究些的人家還要喝菖蒲酒。菖蒲酒以菖蒲為原料、白酒為酒料。用於釀造菖蒲酒的菖蒲名叫石菖蒲,也叫小菖蒲,植株比一般的菖蒲矮小一些,葉子也更加細小,同樣會散發出濃烈氣味。

小菖蒲的藥性與菖蒲差不多,可以開竅、理氣、活血、散風、祛濕等。我國自秦漢以來,即有菖蒲食用和入葯的記載。陳元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云:「都人以菖蒲、生薑、杏、梅、李、紫蘇,皆切如絲,入鹽曝干,謂之『百草頭』……皆端午果子也。」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談到了菖蒲酒:「菖蒲酒治三十六風、一十二痹。通血脈,治骨痿,久服耳目聰明。」

古人為什麼要在端午節期間喝菖蒲酒呢?原來,農曆五月,多陰雨天,衣物容易霉爛,稻田亦易遭蟲害。古人認為五月諸事不吉,故稱為「凶月」,採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迴避的辦法。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大約在明清時,飲菖蒲酒以禳毒氣的風俗,大為流行。《帝京景物略》記載:「五月一日至五日……漬酒以菖蒲,插門以艾,塗耳鼻以雄黃,曰避蟲毒。」

菖蒲也是極具觀賞性的園林植物。其劍葉盈綠,端莊秀麗,用菖蒲製作的盆景,既富詩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有利眼目清新。古之醫家稱,倘取菖蒲葉上朝露,滴入眼中日久,縱使白晝亦可仰觀天象,目見星斗。文士學子植菖蒲,以示晝夜讀書不倦,一度蔚然風靡。

盤中共解青菰粽

「菖薄角粽俱如舊,何事樽前醉不成。」端午節期間,除了在門戶上插掛艾草和菖蒲外,古人還有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

用來包粽子的葉子主要有箸葉、菰葉、柊葉、箬葉、葦葉等。這些植物的葉子纖維較多,耐煮,並有一定的芳香。最早的粽葉是菰葉。春秋時期,粽子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所以那時的粽子稱「角黍」。所謂菰,即茭白;菰葉,即茭白葉。這是古時最先用於包粽子的植物葉子。

西晉周處《風土記》稱,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心之形」。《歲時雜記》載:「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葉裹黏米,名曰角裹,相遺,俗作粽。」宋代陸遊詩曰:「盤中共解青菰粽,哀甚猶簪艾一枝。」說的也是用菰葉包的粽子。

到了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箬是一種竹,箬葉即箬的葉子。箬葉有三四個手指般寬,比兩三個手指般寬的菰葉寬一些。

箬葉

箬竹為禾本科箬竹屬植物,同屬植物中有好幾種均可以充當粽葉這一角色。《本草綱目》中記載,粽葉具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近年來的研究證明,箬葉中的多糖還具有抗癌的效果。箬葉提取物中富含粽葉多糖、粽葉黃酮、有機鋅、硒、碘、鈣、鎂、鐵、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等近40種功能因子。此外,荷葉、芭蕉葉、槲樹葉等寬大柔軟且無毒、清香的植物葉片,都可以用作包粽子的材料。

今天的粽葉則是「三國演義」,由竹葉、葦葉和柊葉(葉如芭蕉)三家鼎足而立。

蘆葦葉,禾本科蘆葦屬植物,葉子比箬竹葉窄一些,包出來的粽子通常是圓錐形或是四面體。槲樹葉,殼斗科植物的葉子。槲樹是大喬木,有很大的葉子。用它的葉子包出來的粽子多為橢圓柱或圓柱形。山東、山西和陝北等地較為常見。

槲樹葉

荷葉,作為包裹食物的材料很常見,在我國歷史也可謂悠久,除了粽子之外,基本上什麼都可以包。柊葉是竹芋科的植物葉片,也是粽子葉中最大的,狀如芭蕉葉。柊葉只生長在嶺南的廣東、海南等南方少數省份,因而,使用柊葉包粽子的只有海南、廣東等少數地方。

端午看花有蜀葵

雖然人們一直將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的代表植物,但其實端午節也有自己的

花——蜀葵。因為它在端午節前後開始開花,所以蜀葵也被稱為「端午花」。

蜀葵為錦葵科蜀葵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我國及亞洲其他地區,因在我國四川最早發現,故名蜀葵。

蜀葵的莖直立挺拔;葉大,互生,5~7個掌狀淺裂,表面粗糙。總狀花序,單生於葉腋或著生於枝條頂端;花期6~8月;花色豐富,有粉、紅、黃、白等色;由於種類不同,有的花瓣繁密,有的則較為簡潔。

蜀葵可以說渾身都是寶,它的根、莖、花、葉、種子都是藥材,有清熱解毒之效。蜀葵的花能提取花青素,還可以作為食品的著色劑。

蜀葵還有一個姊妹叫「木槿」,兩者外貌形似而「身材」迥異,都是單瓣或復瓣的紅色、白色或紫色的鮮艷大花;但木槿屬於灌木,蜀葵則為草本。蜀葵的莖能長到2米甚至高達丈許,所以,它又叫「一丈紅」。蜀葵不僅花朵鮮艷碩大,而且花期長,往往能從初夏開到夏末,花期長達3個多月。

石榴花也是這個季節的花卉。在我國北方,端午節這天,老人都要給子女的頭上插上一朵石榴花,以祈求子女平安、富貴。石榴為石榴科石榴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分為花石榴和果石榴兩大類。株高達7米,樹冠不整齊。花1朵至數朵生於枝頂或葉腋;花萼鐘形,有紅、黃、粉等色;花期在5月左右。9、10月份結果。石榴原產小亞細亞一帶,我國栽培石榴的歷史悠久。

在我國南方,端午節時還能看到盛開的龍船花。龍船花為茜草科龍船花屬常綠灌木,株高可達2米。分枝多。花頂生,聚傘花序式排列;花紅色或黃紅色,園藝品種有白、黃、橙等色;花期長,全年都可開花,以夏、秋季較盛。其植株低矮,花葉秀美。

龍船花產於我國台灣、福建、廣東等地。端午節期間賽龍船時,人們習慣將此花插在船上,故而得名。

泡湯浴蘭佩香囊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等活動外,還有一個泡湯沐浴和佩戴香囊的傳統習俗。端午節別名沐蘭節,人們這天要採摘各種香料植物的葉子泡水沐浴,用以治病除穢驅邪。此湯稱為「沐蘭湯」。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但文中的蘭指的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或草藥,有香氣,可煎水沐浴。

在廣東,則用苦草麥葯或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煎水沐浴;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用作沐浴的蘭湯,以前是由菊科澤蘭屬的佩蘭煎水而成,佩蘭又叫蘭草、澤蘭,現今野外遇見率很低。《荊楚歲時記》記載蘭湯沐浴變成一種節日習俗:「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明代有記載,野生的佩蘭根本就不夠用,後來改用煎蒲、艾等芳香類草本植物洗澡。《九歌·雲中君》云:「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3000年前的楚人先用佩蘭湯沐浴,再穿上華麗的衣裳,把自己打扮得像花兒一樣。這是一場祭祀雲神的儀式。而現代人把古代楚人的洗浴簡化為一種儀式,即用菖蒲葉向客人點灑沐蘭湯。

除此之外,人們還習慣佩戴香囊。香囊中裝有白玉蘭、鳳仙、白芷、蒼朮、石菖蒲、廣藿香、丁香、金銀花、荊芥、玄參、木香等20多種植物藥材,氣味怡人,葯香清新,佩在身上,有化解濕氣、除穢氣、提神醒腦、驅除蚊蟲以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

喜歡的親們,歡迎點贊分享

植 物 網

植 物 相 關 一 站 搞 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網 的精彩文章:

TAG:植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