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端午節情思

散文:端午節情思

文/蘇音

【作者簡介】張躍飛,筆名蘇音,會計師、中國殘疾人作家聯誼會會員、汕頭社會心理學會會員、市作協會員。

散文:端午節情思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端午節是華夏民族世代相沿的傳統節日,在潮汕口語習慣更多稱為五月節,有著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節俗。有首名《端午》的詩云:「家家插艾望消災,欲食粽球興滿懷,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槳花開。」生動勾勒出潮汕過端午節的風習情景。

上世紀70年代中,我家住粵東南的一個小鎮上,鎮上就兩條大街貫穿東西,我們家住的房子,就在鎮的中心地帶的一條小街上,左鄰右舍都是當地人,鄰里之間相處得很好。記得每臨近端午,各家各戶就開始熱鬧起來了,晾竹葉、浸糯米、配餡料。這粽子南北皆有,但潮汕的粽子有著自己的飲食文化,做得十分講究。當時小鎮上人家幾乎戶戶自己動手做粽子,包粽子的竹葉要用水煮,講究的要先漂洗好幾天,把酸澀味去掉。這樣包出來的粽子口感潤滑,沒有雜味。包粽子的糯米先用油炒熟,炒的時候要根據米的軟硬掌握火候,炒至米粒晶瑩透亮,油香潤滑,配料有豬肉、蝦脯、蛋仁、蓮子、花生仁,香菇等,還有綠豆蓉、紅豆沙。配料也要油炒起香,這樣做出來的粽子味道好。豆蓉豆沙是甜的,其餘是鹹味,兩種餡料包出的粽子稱為「雙烹粽球」。還有一種用薯粉加黃枝汁攪拌成的粿粽,俗稱枝粽,也是過節必吃的,取諧音義食後身體更強壯。粽子用以拜祖外,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還互相饋贈,你給我五個,他送我一串,我也選擇一番回禮上門,過個節可吃上出自好幾戶人家甚至十多戶家庭的粽子,品嘗到各自不同的特色風味。而在這相互的禮尚往來中,那親切的人情味和淳樸的民風更是充盈其間。

五月節有一些風俗代代相傳,一是插艾,在門楣、門環和屋檐下,懸掛一束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合稱「五瑞」,祈求消災消難,保佑合家平安,還可驅蚊。又有「五月節洗龍湫水」一說,韓江的一條支流經小鎮邊入海叫鳳江,臨近五月節江邊常有不少女性、孩子在洗臉、洗腳、洗頭髮,說是洗了「龍湫水」大人奴仔都平安。另一個習俗是將中藥使君子與鮮活的螃蟹一起煮,給小孩服用除疳積(驅蛔蟲),據說這樣的配伍既驅蟲又強身培本,這方子在小鎮上頗為流行。

散文:端午節情思

最熱鬧的當然是五月節競龍船了,鳳江(黃岡河)賽龍舟歷史悠久,且遐邇聞名,場面十分壯觀,盛時龍舟多達好幾十條,特色處是在船頭斜插一根木柱,上裝木雕龍頭,柱身扎數圈竹箍繫上花色布條,以為「龍頸」。船身塗黃、紅、青等顏色,為黃龍、紅龍、青龍。賽前把祭拜的桃李撒向水中,成群孩子躍入水中嬉笑搶奪,稱之「搶龍蛋」。龍舟細小輕巧,划槳手常有20來人,都是精挑細選的好手。舟首插旗立一旗手,龍尾為舵手,左右兩行槳手腰系彩帶,精神抖擻。但聽一聲號令,群舟競發,力爭上遊。舟中央一人敲鑼,一人打鼓,鑼鼓聲聲急促有力,槳手隨鼓聲奮力划槳,龍舟劈風斬浪,勢不可擋。河面中央高搭一座彩牌,彩旗招展,俗稱「龍門」。龍門下高插一面大紅色錦標,作為賽舟奪錦的獎品。其時,鳳江兩岸人山人海,觀眾齊聲吶喊助威,健兒們奮臂揮槳,龍舟劈波前進……仍是一道百看不敗的五月風景。

物換星移,又是一年端午到,雖然如今應節的商品可謂豐富,又有名曰「小黃金周」的公休假,可感覺這過節似乎也就是吃吃粽子罷,而在都市早已不再家家戶戶包粽子,貪圖方便就在超市裡買回速凍粽子,卻遠沒有那種純天然的清香,更沒了親友鄰里之間的的那種純樸親情和醇厚溫情,而賽龍舟什麼的也漸漸離得我們又有些遠了,好些活動也多了些作秀的味道,已不如過去節日那種自然而濃烈的傳統氛圍。端午情思,更多是一種心中的情感了。

散文:端午節情思

(圖片來自於網路)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詩歌:畫明月相伴
小小說:姑娘的褲子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