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節為啥要飲雄黃酒掛菖蒲

端午節為啥要飲雄黃酒掛菖蒲

前一篇中我們講過了一些傳說中死於「端午」的知名人物故事,並且隨之追溯了一番「端午」以及食粽競渡等習俗的來歷時令芝士 | 端午食粽與龍舟競渡的風俗溯源,而在本篇中,要順著這一主題,具體說清楚飲雄黃、掛菖蒲等端午習俗的起源,和幾個有關生日在「五月初五」的歷史人物的故事。

孟嘗君田文

有關孟嘗君的生日在「五月初五」的記載,見於《史記》的《孟嘗君列傳》,司馬遷老師在田文的列傳中為我們記載過這樣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于田嬰。田嬰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頓首,因曰:「君所以不舉五月子者,何故?」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嬰默然。文曰:「必受命於天,君何憂焉?必受命於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

這段內容講的是:想當年,齊國的靖郭君田嬰很能生猴子,總共有四十多個孩子,而其中有個他的賤妾所生的兒子,名叫田文,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在田文才一落生的時候,他爹田嬰就去找他媽,說:「這孩子扔了吧,別把他養大了!」

在夫權和父權比較重的男權社會裡,混蛋的父親自然擁有對孩子生殺予奪的大權,然而母親看著剛剛降生的兒子那稚嫩可愛的臉蛋兒,卻不忍就此拋棄他,於是便偷偷將這個孩子養大了。

田文長大後,母親想著孩兒他爹一直以為這個孩子早扔了或者死了,不知道他仍尚在人間,總不是個辦法,於是便通過田文其他的兄弟將他介紹給田嬰認識。

田嬰一聽說眼前這個活蹦亂跳的半大小夥子就是當年那個「五月初五」生人的孽子,當時就氣得大罵田文他媽,說:「我讓你把這個崽子扔了,你居然敢私下將他養大,現在還讓他來見我,你怎麼想的?!」

母親聞言哭泣不已,這時一旁站著的田文忽然跪在地上朝田嬰拜了起來,而後說:「田先生啊,你之所以不讓我媽養大我這個五月出生的孩子,是因為什麼呢?」

田嬰怒目瞪著田文,沒好氣地繼續罵道:「你個混賬東西長這麼大沒聽說過嗎?五月出生的孩子,個頭長得和門梁一般高的時候,就會妨父克母了,你說你這個畜生幹什麼非要來這人世折騰我們!」

誰知田嬰話剛說完,田文就突然反問了他這樣一句話,田文說:

「那麼田先生啊,你認為人這一輩子是受命於天呢?還是受命於門呢?」

田嬰似乎有些猜到這個孽畜接下來要說什麼了,不禁一時語塞。

隨即,田文又接著道:「我想如果是受命於天呢,那同人長多高和門有多高估計是沒什麼關係的,所以田先生你有什麼可發愁的呢?而如果是受命於門呢——那田先生您把門弄得高一些,一丈不成就兩丈,誰還能長到和它一樣高呢?」

田文的話說完,只見田嬰的臉上一會兒紅一會白,過了好久,才憋出一句:

「閉嘴!滾蛋!」

王莽的伯父王鳳

第二位生於五月初五的人物,是西漢末年的王鳳,他也就是王莽的那位權傾朝野的伯父,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哥哥。東晉葛洪在《西京雜記》中曾抄錄了這樣一條有關王鳳的記載,他說:

王鳳以五月五日生,其父欲不舉,曰俗諺舉五日子,長及戶則自害,不則害其父母。其叔父曰:「昔田文以此日生,其父嬰敕其母曰勿舉,其母竊舉之,後為孟嘗君,號其母為薛公大家。以古事推之,非不祥也。」遂舉之。

就是說,王鳳也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他爹一開始同樣是不打算養活他的,因為民間傳說,這種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長到和門框一邊高時,要不然就會自己死掉,如果不死,那麼就會妨害他的父母。

而王鳳的叔叔聽說哥哥的這個打算後,出面說:「我聽說昔日戰國時的孟嘗君田文也是這天生的,他爹田嬰開始也讓他媽別養這個孩子,然而田文的母親最終還是偷偷將他養大了,這才有了後來的孟嘗君,並且因為他受封於薛地,所以日後也稱其母親為『薛公大家』。按以前的舊事來看的話,我覺得你這個兒子未必就是個不祥之子。」

因為有叔父的這一番話,王鳳的父親才改變了主意,最終將其養大。

蕭皇后和宋徽宗

蕭觀音皇后是遼代歷史上出了名的大才女,詩文音律俱佳,後來因《十香詞》被耶律乙辛等人陷害其與伶官趙惟一通姦,最後被耶律洪基賜死。

如今我們從《遼史》中翻看,是找不到蕭觀音具體的出生日期的,但是《遼史》的《道宗本紀》中有一條關於「坤寧節」的記載,說:

十二月戊午,加圓釋、法鈞二僧並守司空。己未,以坤寧節,赦死罪以下。辛酉,禁漢人捕獵。

以此看來,蕭觀音的生日「坤寧節」,當在十二月己未。

轉過頭來再說宋徽宗趙佶,熟悉兩宋歷史或對徽宗感興趣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徽宗的生日「天寧節」在「十月初十」,比如《宋史》中徽宗的本紀里就有記載過這樣一句話:

冬十月乙未,李清臣罷。丁酉,天寧節,群臣及遼使初上壽於垂拱殿。

而與徽宗大約同時的孟元老,在他的《東京夢華錄》里在寫天寧節的盛況時,也說:

初十日天寧節。前一月,教坊集諸妓閱樂。初八日,樞密院率修武郎以上;初十日,尚書省宰執率宣教郎以上,並詣相國寺罷散祝聖齋筵,次赴尚書省都廳賜宴。

所以,宋徽宗的生日在「十月初十」,應該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那麼您可能就要奇怪了——既然蕭觀音和趙佶一個生在十二月,一個生在十月,為什麼又說這兩個傢伙「五月初五」生人呢?

這是因為他們倆很可能改過生日。明人朱國楨在他的《涌幢小品》中論及「五月」這個月份不太吉利時,就說過這樣一段話:

凡五月五日生者多不利。其最著者,如宋徽宗改天寧節於十月十日,遼懿德皇后改坤寧節於十二月,蓋亦因俗忌也,以帝後之尊尚不能免,異哉!異哉!然則五國城之酷,十香詞之冤,又何尤於粘罕、乙辛耶?

他說:大凡是五月五日出生的人,命運普遍都不會太好。其中最為出名的,就要算宋徽宗趙佶和遼懿德皇后蕭觀音了,宋徽宗將自己的生日——天寧節改在了十月十日,遼懿德皇后將坤寧節改在十二月,恐怕也是因為民間傳說「五月初五」這天不太吉利。

想一想,以他們的帝後之尊,又改過生日,尚且不能擺脫命運的玩弄,不能不承認這個世界真是很神奇啊!再想想徽宗於五國城中遭受的折辱,懿德皇后因《十香詞》而受到的冤屈,他們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命運使然啊,又何必去怨恨完顏宗翰和耶律乙辛呢?

您看,是不是早有人說過他們倆改過生日?

而如果您認為朱國楨已經是明代人,距離蕭觀音和趙佶的時代太過遙遠,說話不一定可信的話,那麼,其實朱國楨說他們倆改過生日的看法,實際上也是因襲前人而來的。

蕭觀音的生日在「五月初五」,這件事是幾乎和她同時的道宗朝翰林學士王鼎在他那本《焚椒錄》中記載下來的。王鼎其人就是因為當時看不慣一國之母的蕭觀音被耶律乙辛構陷,再加上按《焚椒錄》的序文中王鼎自己說——他媳婦兒的奶媽有個女兒叫蒙哥,是耶律乙辛的寵婢,深知乙辛陰謀的內情,後來他又更得司徒蕭惟信告訴他整件事情的始末,在向道宗諫言求情而不得後,所以寫下了這樣一本為蕭觀音洗冤的《焚椒錄》。

懿德皇后蕭氏,為北面官南院樞密使惠之少女。母耶律氏夢月墜懷,巳復東升,光輝照爛,不可仰視。漸升中天,忽為天狗所貪,驚寤而後生,時重熙九年五月己未也。母以語惠,惠曰:「此女必大貴而不得令終,且五日生女,古人所忌,命已定矣,將復奈何!」後幼能誦詩,旁及經子。及長,姿容端麗,為蕭氏稱首,皆以觀音目之,因小字「觀音」。二十二年,今上在青宮,進封燕趙國王。慕後賢淑,聘納為妃。後婉順善承上意,復能歌詩。而彈箏琵琶尤為當時第一,由是愛幸,遂傾後宮。及上即位,以清寧元年十二月戊子,冊為皇后。

所以,蕭觀音的生日在五月初五,並且她的身上也曾發生過一個類似於前文我們所述及的那些該日生人的傢伙們所經歷的故事,似乎應該是可以相信的。

而關於宋徽宗趙佶生於五月初五的記載,可見之南宋末詞人周密的《癸辛雜識》。《癸辛雜識》中在「五月五日生」一條下,有這樣一段話:

徽宗亦以五月五日生,以俗忌改作十月十日為天寧節。

所以,可見至少在南宋末時,人們就已經認定徽宗改過生日,並且是於五月五日出生的了。

然而仔細想來,很可悲的是,前文我們提到的田文、王鳳,他們沒改過自己的生日,也沒想過要和自己「惡日生人」的命運耍怎樣的花招,最終一生也未見什麼太大的坎坷。而蕭觀音和趙佶改了自己的生日,有意躲避「惡月惡日」出生的命運,到頭來卻都落了個極其凄慘的結局……

列舉了以上多個「五月五日」生人的歷史人物故事,相信您肯定也能夠從一個個故事中察覺到它們的相同之處,並且開始猜到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是什麼內容了。

至少是從戰國時期起,「五月初五」這個日子似乎就很不受大家的待見,就連這一天出生的孩子,父母們也都很不喜歡,甚至巴不得他們趕快死掉或是被送走,以免給自己帶來災厄,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再直接引一下《荊楚歲時記》中有關五月民間風俗的記載,或許就可以更加清楚了:

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曝床薦席,及忌蓋屋。

按:《異苑》云:「新野庾寔嘗以五月曝席,忽見一小兒死在席上,俄失之,其後寔子遂亡。」或始於此。或問董勛曰:「俗五月不上屋,雲五月人或上屋見影,魂便去。」勛答曰:「蓋秦始皇自為之。禁夏不得行,漢魏未改。」

按:《月令》:「仲夏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台榭。」鄭玄以為順陽在上也。今雲不得上屋,正與禮反。敬叔雲見小兒死而禁曝席,何以異此乎?俗人月諱,何代無之?但當矯之歸於正耳。

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按:宗測字文度,嘗以五月五日雞未鳴時采艾,見似人處,攬而取之,用灸有驗。《師曠占》曰:「歲多病則艾先生。」

是日,競渡,采雜葯。

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並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鳧,一自以為水軍,一自以為水馬。州將及士人悉臨水而觀之。邯鄲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越地傳》雲起于越王勾踐,不可詳矣。

是日競采雜葯。《夏小正》:「此月蓄葯,以蠲除毒氣。」

以五彩絲系臂,名日辟兵,令人不病瘟。又有條達等織組雜物以相贈遺。取鴝鵒教之語。

按:仲夏繭始出,婦人染練,咸有作務。日月星辰鳥獸之狀。文綉鏤,貢獻所尊。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絲,一名朱索,名擬甚多。青、赤、白、黑以為四方,黃為中央,襞方綴於胸前,以示婦人蠶功也。

古代的人們之所以不喜歡「五月」這個月份,還稱之為「惡月」,撇開那些《異苑》中所講的神神鬼鬼的傳說不談,其實主要是由於五月是一年中的仲夏,天氣炎熱,一來人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衛生問題,食物啊,身體啊,都很容易滋生細菌;二來是此時蚊蠅等種種討人厭的昆蟲也鬧得最厲害,比較容易搞出傳染病;三來呢,就是這時蠍蛇蟲鼠等等有毒的小動物們也完全從冬春恢復了活力,開始四處活動了,搞不好就會和人們來一次致命的親密接觸……

因此,綜上種種原因,導致五月這個月份的非正常死亡人數激增,當時的人們沒有我們現在的科學觀念,看到身邊頻頻發生死亡事件,自然就會認為這個月份和天地鬼神之類的事物存在莫大的關係,所以覺得「五月」是一個「禁忌之月」或「死亡之月」。

從以上所引《荊楚歲時記》中的種種五月的禁忌和風俗,我們就可以推測證實這一點:「忌曝床薦席,及忌蓋屋」,恐怕是人們在相互告誡,這個月份不要翻曬席褥,破土蓋房,以免翻出來蠍蛇之類的毒蟲,被咬上一口;而「鬥百草」「采艾」「采雜葯」等等呢,則是準備醫治瘟疫、傳染病以及意外咬傷等情況的藥物;至於什麼「系五彩絲」呢,可能一來是因為此時「仲夏繭始出」,為了「以示婦人蠶功也」,二來則是針對這個「死亡之月」的一些側重於辟邪鎮惡的巫術行為了。

除此以外,再有比如「沐浴」的習俗,就主要是為了注意個人的衛生,以免生病;而飲雄黃、佩香囊、畫額頭等風俗呢,則肯定是為了讓自己的身上多一些蛇蟲厭惡的味道,以免被它們咬傷……

說到這裡,解釋過了端午除「食粽」「競渡」以外其他習俗產生的原因,但是仍舊尚未說清楚前面我們所提及的那些生日在「五月初五」的人物們,為什麼那麼不受父母的待見?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由於五月因為疾病和死亡的緣故,已經被人們視為了一個恐怖的月份,那於此月出生的孩子,自然也就是個「鬼孩子」了,更別說在古代醫療衛生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女人們每次的生產都有性命之危,而此時炎熱的天氣,又更加重了生產和產後的危險……

並且,「五月」是「惡月」,其中的「五日」又是「惡月」中的「惡日」,再加上「午」和「忤」又發音相同,你說這個日子出生的孩子,能不被蒙昧的父母們視為一個天生的逆子孽種,覺得他們就算當時不害死母親,遲早也會幹出妨父害母,甚至最後禍害整個家族乃至天下的事情嗎?

至此,綜上所述,我們就可以看出,「五月初五」這個日子,如果從「惡月惡日」這個禁忌之日的角度來說,的確又是與我們中原華夏文明有著莫大的關係的,以至於後來還衍生出了飲雄黃、佩香囊、畫額頭等等與之相關的習俗。

所以,結合上期的「端午」產生於吳越地區水神崇拜的觀點後再來看的話,那麼我們如今所過的這個「端午節」,或許可以認為是中原文明同吳越文明結合後而交融出的一個節日,因為越人們在五月初五這天,過著屬於自己圖騰祭祀的節日,而在文化交融後,剛好中原華夏族人也在「五月初五」這天有著種種特殊的辟毒驅邪的習俗。

最後,兩個本來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的節日慢慢融合成了一個節日,再隨著漢以後「大一統」觀念的形成,「忠孝一體」的意識形態被廣泛宣傳和推廣,漸漸地大家才又將這個節日同屈原、曹娥、伍子胥等或忠或孝的人物附會上關係,從而最終誕生了我們如今所見到的這個「端午」。

佹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分鐘讀神話 的精彩文章:

TAG:三分鐘讀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