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正的聰明人,都喜歡做這個

真正的聰明人,都喜歡做這個

如不便閱讀

可收聽唯美的朗誦音頻

從前和小夥伴們玩過一個遊戲,我們叫它:自相殘殺。

怎麼玩的呢?隨便拎出一個論題,比如:我們應該對父母孝順嗎?你的回答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並且,給出豐沛的、縝密的理由。

這一點都不難,不是嗎?

但接下來,似乎就不太輕鬆了——你要站在你的對面,來反對你之前的觀念。同樣的,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不可胡攪蠻纏。

如是再三,你就會發現,你卡在某個節點,無法繼續了。因為,學識、經驗與邏輯能力受限,幾個回合後,我們就看到了自己的盡頭。

再說下去,就是車軲轆話,在原地轉來轉去,虛飄飄地修飾和補充,無法自我突破。

(當然得匹配閱讀,大量信息支撐,源頭活水不斷來,才會讓思考良性運轉下去。否則一味瞎想,極容易讓人變得雄辯而浮躁,甚至乾脆厭惡起思辨來了。)

這種訓練的好處是,分歧在哪,爭議性到底在什麼地方,更接近正確的答案是什麼,會逐漸明晰起來。並且,在爭論的過程中,新的疑惑又被逼出來。比如,孝的邊界是什麼?順在何種場合可行,何種狀況下不可行?當自我的意願與父母的意願發生衝突,我們又該怎麼辦?……這些問題成了新的方向,讓我們繼續去發現。

但,這個小孩子玩的遊戲,大人們似乎都不太喜歡玩。因為累。真的,兩具肉體的交纏是愉悅的,兩個自我的交纏卻會讓你累得要死。

不信,你試試!

之所以發明這個遊戲,是因為確認偏誤無處不在。這種思維的頑疾,像空氣中的病菌一樣無處不在。它讓偏見橫生,並自覺永遠正確,永遠正義,永遠正能量,然後,在這種舒服的、執拗的認知中,一系列的錯誤相繼發生。

而「自相殘殺」,幹掉自己心愛的理論,則是這種思維病菌的青黴素,療治並不舒服,卻有望讓人恢復健康。

確認偏誤是什麼呢?

舉個例子。一種讓你舒服的聲音是:周星馳是永遠的喜劇之王。然後,我們會過濾掉與此相矛盾的信息,比如,取消關注發出不同聲音的公眾號和微博,搜尋相同態度的文章,轉發褒揚他的報道。如此一來,「周星馳是永遠的喜劇之王」這一觀點,便得到你的一再強化,最終對此篤信不疑。

互聯網在今天,是逐漸個人化的東西。我們私人訂製喜歡的信息。喜歡八赴的,收聽娛樂頻道和八赴公號;喜歡愛情雞湯的,關注一堆情感博主;喜歡星座的,喜歡算命的,喜歡軍事的,喜歡民生的,都會訂製相應的信息來源,加入相關的論壇或社群。我們在一堆志同道合者的抱團中,使觀念越來越一致化。

更糟糕的是,而在這個過程中,和我們意見相反的,會被拉黑、屏蔽或取消關注。慢慢地,異議不再出現在眼前。最終,我們只能聽到一種聲音,只能看到一種態度。

而在現實生活中,同樣如此。

張三是人渣,你可以找到佐證的一堆理由和證據。李四是聖人,你也可以找到許多信息,來證明它的成立。

真正的事實可能相反,或者說,並非如此片面單一。但是,如果你不能站在自己對面,審視自己寵愛著的觀點,改變就無從發生。因為一旦有人對你說,「張三也不是人渣啊,他工作賣力,才華橫溢……」你會努力證明自己判斷正確,「哪裡呀,你是不知道,他是多麼爛,他曾經……」如果對方堅持自己的判斷,你在相爭的過程,情緒化地,將他視為張三同黨,連帶著也討厭上了這個說話的人,而對張三的觀感,絲毫沒有改變半分,甚至加重了你的偏見。

還要麼呢,嗤之以鼻,忽略之,過濾之,一段時間之後,你完全忘記了這個聲音。

確認偏誤是所有思維錯誤之父——它傾向於這樣詮釋新信息,讓它們與我們現有的理論、世界觀和信念相兼容。即選擇性相信。相信支持我們的,無視與我們相悖的,哪怕事實確鑿,也會把它們當成「特殊情況」、「意外事件」、「小概率狀況」來擱置一旁。

然而掩耳盜鈴,固步自封,從不是解決問題之道。赫胥黎說過:「事實不因為被忽視而消失。」

那麼應該怎麼克服確認偏誤呢?

如果做不到像孩子們一樣「自相殘殺」,就參考一下達爾文的做法。

年輕時,達爾文就很擔心自己被偏見所誤。因此,當觀察與理論相矛盾時,他會馬上記錄。他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 一旦遇到與判斷相悖的信息,或現象,或言論,或推斷……就強迫自己,在30分鐘之內寫下來。因為他知道,30分鐘後,大腦會主動忘記它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勵步英語怎麼樣?報課勵步英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認為林徽因「婊」,那是你格局太小!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