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代畫竹名家(一)|北宋:文與可、蘇軾

歷代畫竹名家(一)|北宋:文與可、蘇軾

歷代畫竹名家(一)|北宋:文與可、蘇軾

竹畫是中國繪畫所特有的專科,歷史悠久。在中國畫中,竹畫有兩種方式:一為設色竹子,屬花鳥畫;一為墨竹畫,以墨竹為主,四君子畫中的竹畫為墨竹畫,是典型的文人畫。

對於中國墨竹畫的起源,一直沒有定論。唐代白居易在《畫竹歌》中說:「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由此可見,在白居易以前,早就有竹畫了。由於那時的竹畫沒有流傳下來,故不知是設色還是墨竹。但不管之前是否有墨竹畫的存在,其對後世都沒有很大的影響,而歷代墨竹畫者,大都視北宋時的文同為鼻祖。正如元代畫竹名家李衎所評:「文湖州最後出,不異杲日升空,爝火俱息;黃鐘一振,瓦釜失聲。」這個評價是相當高的。

文與可:胸有成竹

文同(1018—1079),字與可,自號石室先生,又號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員外郎、秘閣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稱「文湖州」。文同以善畫竹著稱,獨創深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寫竹葉,學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傳派即為湖州竹派,影響深遠。

文與可是蘇東坡的表哥,也是他的摯友,還是蘇東坡畫竹的老師。文與可曾經送給蘇軾一幅《篔簹谷偃竹圖》,元豐二年(1079)七月七日,蘇軾在晾曬書畫時,發現亡故的文與可送給自己的這幅圖,見物生情,就寫了一篇題畫記《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其中寫道: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意思就是,現在的人畫竹時,卻是一節一節的接起來,一葉一葉地堆上去,這樣做哪裡還有竹子呢?所以說畫竹,一定要心裡有完整的竹子,拿著筆凝神而視,就能看到自己心裡想要畫的竹子了。這時快速地跟著自己的所見去畫,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躍起、鶻鳥降落一樣迅速。這是與可教給我的。這裡蘇軾也首次提出「胸有成竹」的觀點,而文與可正是這樣畫竹子的,可見其水平之高。

文同傳世作品極少,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墨竹圖》為其真跡,畫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實,筆法嚴謹。

▼北宋 文同 墨竹圖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31.6厘米 橫105.4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歷代畫竹名家(一)|北宋:文與可、蘇軾

文同尤其善於畫竹葉,「以深墨為面,淡墨為背」。文同的一些墨竹畫,所畫竹葉,正面用濃墨,反面用淡墨,正反濃淡錯落有致。不僅如此,文同還把葉梢風翻轉折都一絲不苟地畫出來,畫竹節是勾描渲染而成,由於文同畫竹,把中國書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引入墨竹畫中,使墨竹畫脫離了工筆設色花鳥畫而自成一派,故其墨竹畫寫實而不繁瑣,形神兼備,大受歡迎。同時代的蘇軾等人都學習他的畫法,其後的追隨者就更多了,中國畫壇由此形了「湖州竹派」,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師。

蘇軾: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談到文同,還得提一下他的畫竹知己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縣人。蘇軾的一生,歷盡坎坷,大半是在貶官和流放中度過的。他生平愛竹,"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所以他畫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一次坐在公堂上,一時興起,隨手拿起毛筆蘸著朱墨,畫了一幅朱竹。有人說:世間只有綠竹,哪來的朱竹?他便反問:人家都用黑墨畫竹,世間哪有墨竹?據說由於他的首創,後來文人畫中便流行畫朱竹了。

蘇軾畫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不像常人一節節地畫竹竿。米芾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他回答道:"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他針對當時只重形似輕神似的繪畫傾向,提出了"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見解。

歷代畫竹名家(一)|北宋:文與可、蘇軾

蘇軾《瀟湘竹石圖》,絹本,水墨,縱28厘米,橫105.6厘米,中國美術館收藏

蘇軾善畫竹,更擅長畫石。蘇軾把自己的作品與文同的比較後指出:"吾竹雖不及,而石過之。"他送給米芾的《枯木竹石圖》,是文人墨戲的代表作,充分發揮了中國筆墨的功能,使詩畫相結合,富於神韻和藝術趣味。該作品"古木拙而勁,疏竹老而活",筆墨不多,很有生趣,像是他一生的自我寫照,不落常套,很別緻,耐人尋味。

歷代畫竹名家(一)|北宋:文與可、蘇軾

蘇軾《枯木竹石圖》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盛世薦藏|劉敏豪書法專場
流失日本的西域、敦煌經卷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