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平之戰的導火索,韓國上黨郡守馮亭死後其孫子卻成了秦丞相
對於長平之戰我們並不陌生,此戰是戰國歷史的轉折點,當時只有趙國能堪與秦國一戰,長平之戰趙國戰敗後再沒有能抵禦秦國軍隊的諸侯國,秦國統一的步伐又迅速邁了一大步。長平之戰趙國40萬降足被坑殺,戰鬥之慘烈可想而知,長平之戰失敗的最大原因說到底還是國力的比拼,趙國國內被長平之戰拖的混亂不堪只能冒險一拼,就算廉頗死守最後也會被秦國打敗,可能說不會像歷史上這麼慘。秦國國力經過六世的積累可想而知是多麼的強大,秦國大將王翦就是一個喜歡用國力打敗對手的將軍,他打仗可以說穩如老狗,不得不說秦國一連出現六位賢明之君也是走了大運了。
長平之戰這麼一場大戰是怎麼打起來的呢?長平之戰是秦國和趙國的一場戰役,和韓國有什麼關係呢?更和一個小小的上黨郡守又有什麼關係呢?事情是這樣的,前262年,秦國進攻韓國並佔領了韓國野王,而韓國的上黨在野王和秦國之間,所以上黨已經被秦軍切斷了和國內的通行道路。韓國舉國震驚,慌忙派陽城君去秦國割地求和,願意把上黨送給秦國,韓桓惠王讓上黨郡守靳黈(jìntǒu)把上黨交給秦國,靳黈不願意,於是韓王便派馮亭來上黨接替靳黈。
馮亭奉命來到上黨後,並沒有按照韓王的吩咐向秦國投降,而是向其他官吏說上黨和國內的聯繫已經秦軍切斷,並且韓國並沒有能力打敗秦軍,所以只能靠自己來決定上黨的歸屬,說他們是韓國人怎麼可能去投降仇敵秦國人呢。馮亭說自己誓死不做秦國人,決定把上黨獻給趙國,用趙國的力量來抵擋秦國,於是派使者去覲見趙孝成王,說韓國決定把上黨割給秦國,但是上黨人民不想被秦國統治,向成為趙國的子民,希望趙王能慎重處理。趙王被利益蒙蔽了雙眼派兵接受了上黨,趙國此舉肯定惹惱了秦國,覺得自己種的糧食還沒收卻被趙國收走了,震驚天下的長平之戰由此引發。
馮亭的願望並沒有實現,趙國並沒有能力阻止秦國的進軍,自己還在戰場上被秦軍殺了,只能說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馮亭的孫子馮毋擇、馮去疾最後卻都做了秦國的將相,秦朝右丞相馮去疾和兒子秦朝將軍馮劫因為得罪趙高不願意受辱,最後選擇了一起自殺結束了一生。說來也是一件特別諷刺的事,長平之戰結束後才幾十年,當初那個「誓死不願為秦人」的馮亭之孫竟然成為秦朝的新貴,他們立場轉變的有點太快了吧,不知道馮亭如果泉下有知的話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經典文章
李由掌管秦朝幾十萬鐵騎,為何趙高還敢滅李斯滿門?
第一丞相李斯 一生兩次選擇,第一次位高權重第二次身敗名裂!
※長平之戰中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是背鍋還是另有所因?
※長平之戰的時候,楚國為什麼不乘機攻打秦國呢?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