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盃需要「冷門」

世界盃需要「冷門」

衛冕冠軍德國0:1不敵墨西哥;上屆亞軍阿根廷1:1被冰島逼平;上屆第四名巴西對陣瑞士的比賽最終以1:1結束;被視為奪冠熱門之一的法國隊也只是2:1險勝澳大利亞,而且靠的還是對方球員比伊奇的烏龍球!

這屆俄羅斯世界盃似乎有點「冷」!

於是,一系列紀錄被改寫:德國成為近8屆世界盃中,第四支首戰失利的衛冕冠軍,這是他們36年來在世界盃上首次首戰輸球,也是第一次在世界盃上輸給墨西哥;這是「桑巴軍團」自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後,首次未能取得「開門紅」;世界盃新軍冰島則收穫了隊伍征戰世界盃歷史上的首個積分。

世界盃四年一個輪迴,德國刷新的是36年的紀錄,巴西改寫的是40年的紀錄,冰島書寫的則是世界盃88年的歷史紀錄。

據ESPN統計,這是世界盃歷史上首次在同一屆賽事中,巴西、阿根廷和德國隊同時沒能在各自的第一場比賽中取勝。

人們認為的冷門的確存在,但是看冷門不能看錶象。

德國VS墨西哥之冷在於很多因素:

先看德國。作為衛冕冠軍,德國經歷了太多的榮光後,其進取心恐怕已然沒有那麼堅定。比如,赫迪拉、穆勒和厄齊爾似乎都不在最佳狀態;其次,以改良升級版tiki-taka踢法見長的德國隊的傳控在傳接速率和穿透性上做得並不好;第三,這是自2002年輸給巴西的那場世界盃決賽後,德國隊至今在歷屆世界盃的一場比賽中派出的最高齡的首發11人(平均年齡為27歲又310天)。其中,厄齊爾和赫迪拉組合,這兩位南非世界盃時的新星,時至今日依然是中場核心,即便依然搭檔默契,但他們兩人的技戰術特點早就被人吃透了。同樣,作為衛冕冠軍,德國隊被對手研究的程度恐怕再細緻也不為過。

德國隊主帥勒夫對本場比賽的評價是:「今天的上半場踢得太差。我們失去了對球權的控制,表現得完全不像人們所熟知的德國隊,整個隊伍脆弱不堪。」「隊員們顯得緊張,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德國隊的確需要改變,否則一旦在下一場與世預賽附加賽淘汰義大利、素有「北歐海盜」之稱的瑞典的比賽中拿分不利,則將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小組出線前景堪憂。世界盃上有一個衛冕冠軍魔咒:過去16年,2002年韓日世界盃是法國隊小組未能出線;2010年南非世界盃是義大利隊小組賽出局;2014年巴西世界盃是西班牙隊小組賽即遭淘汰。這一魔咒會在德國隊身上應驗嗎?

再看墨西哥,第一,這支球隊崇尚進攻,講究細膩的小配合,反擊速度很快,針對德國隊右路頻頻撕破對手防線;第二,主教練奧索里奧在其4231陣型中給了埃爾南德斯、前腰貝拉和左翼的埃因霍溫驍將洛薩諾進攻自主權,這三人的攻擊組合在後腰發動機埃雷拉的策應下屢屢打出一腳出球傳遞,對於突破對手防線效果顯著;第三,墨西哥經驗非常豐富,23名球員共踢了1400場國家隊比賽,每位球員平均代表墨西哥隊出場61次。

巴西和阿根廷各自的平局也各有成因,兩隊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過於依賴兩隊的絕對核心內馬爾和梅西。其中,內馬爾被對手侵犯10次,這是繼1998年希勒的11次後,被侵犯最多的一次;梅西的射門則達到11次。兩項數據都能看出球隊對兩人的依賴。

巴西隊主帥蒂特說,巴西隊球員這場比賽有點緊張,壓力之下肯定動作會變形,這讓很多技術動作失去準確性,尤其是最後一刻的射門。我們有20腳射門,但是大部分都沒有打在門框範圍以內。如果我們更精確一些,會製造更多威脅。巴西球員這場比賽已經很努力了,可惜比分上沒有體現。這算是個教訓,我們應該更冷靜,處理臨門一腳更精確才行。

冰島採取的後場「擺大巴」防守很奏效,而阿根廷隊本身就是一支以技術見長而不是靠身體的球隊,但面對身體占明顯優勢且又採取龜縮防守戰術的對手,也是無可奈何。梅西賽後也表示,他也想贏,但是無法突破對手的銅牆鐵壁。阿根廷主帥桑保利就認為:「冰島隊今天集重兵于禁區附近密集防守,我們嘗試了很多辦法,特別是在下半場,但結局令人沮喪。」他接著說:「在如此密集的防守下,梅西也很難找到發揮的空間。」

世界盃向來不缺乏冷門,巴西世界盃上,西班牙先是1:5被荷蘭屠戮,後是0:2被智利幹掉,提前一輪小組出局;迦納2:2逼平德國;巴西1:7遭德國血洗等等。此外,誰又能想到,哥斯大黎加能3:1戰勝烏拉圭,1:0戰勝義大利,與英格蘭戰平後,以小組第一出線,又在16強戰中點球大戰淘汰希臘,從而最終歷史性地闖入八強?

世界盃需要冷門,冷門可以帶來懸念和激情,冷門可以帶來血脈噴張和瞠目結舌,冷門是「小人物」的逆襲,冷門是將強隊拉下馬的快意恩仇……

但是,冷門也需要一個「度」。冷門迭爆,則足球的藝術成色銳減,整體觀賞性降低。世界盃88年歷史上,哪次冠軍獎盃會被一支二流球隊收入囊中?

冷門是世界盃的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盃的魅力所在。

本文是網易新聞·網易號世界盃「易呼百應」報道團特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說公有理 的精彩文章:

TAG:公說公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