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嘉慶為何那麼老練地扳倒和珅,誰在身後為他出謀劃策
這個人是朱珪。
朱珪是浙江蕭山人,自幼天資聰穎。史料記載他「少隨宦京師,寄籍順天大興縣,補府學生」。也就是說,朱珪由於父親朱文炳工作調動原因,遷居北京大興縣。在這裡,他遇到了大學士朱軾。在朱軾的指導下, 「八歲即操觚為文,文體倔聱蒼古。」再加上他勤學好讀,少年老成,年少之時便名滿京城。
(朱珪像)
滿腹才學的朱珪,17歲時便一舉考中進士。當時連乾隆也欽佩他的才學,稱讚他:「不惟文好,品亦端方。」
朱珪先是入翰林院做編修,充任侍讀學士。乾隆二十四年,主河南鄉試。後升為福建糧道,此後又調任多地。
乾隆三十八年,64歲的乾隆將十五皇子永琰的名字寫在立儲詔書上,並放在了正大光明匾後。也是在這一年,乾隆開始為永琰挑選一名能教他治國之術的老師。
人品方正,博學多才的朱珪自然成了乾隆的不二人選。於是,乾隆命他入上書房,教授永琰。
朱珪當然心領神會永琰是乾隆選定的太子,因此,他除了教授永琰經書詩詞外,還常常以史明鑒,和永琰討論一些治國之道及愛民之策。
對歷代皇帝的治國之本,御臣術及治理天下,朱珪都講得極為透徹。經常告誡永琰,身為天子,必須自正自清,才能辨識忠奸。
永琰深為朱珪的學識和為人所折服,兩人由於朝夕相處,更是情如父子。
朱珪曾得到乾隆的讚賞,又和永琰關係深厚,再加上朱珪一身正氣,辦事能力又強,權臣和珅在滿滿的妒忌之餘,深恐他會成為乾隆的新寵,於是常在乾隆面前構陷他。而此時的乾隆早沒有了年輕時的英明,因此乾隆四十五年,朱珪再次被外放福建學政。
(永琰劇照)
在朱珪臨行之前,特意送給了永琰「養心、敬身、勤業、虛己、致誠」這十個字。而永琰在朱珪外放那段時間,更是常寫書信給他,和他討論一些學問上的事。據史書記載,永琰寫的信有139件之多,可見兩人情誼有多深。
乾隆五十九年,由於清朝閉關鎖國,英帝國一直有侵略中國的野心。為了達到目的,他們每年都會往中國運大量的鴉片,同時他們還想以武力入侵近海領域,他們的種種惡行,讓乾隆坐不住了,於是派64歲的朱珪為兩廣總督,督辦此事。
朱珪上任後,由於指揮得當,抓獲了不少想要登陸作亂的英國人。但由於裝備太差,不能出海抗擊英軍。
朱珪發現問題後,立刻拿出自己節儉多年省下來的5000白銀,用於造兵船。可惜還沒等到兵船造成,朱珪再次收到了朝廷的降職調令,命他前往安徽出任巡撫。
原來,朱珪抵擋英軍有功,乾隆大喜,本想升他為大學士,但遭到了和珅的阻撓。和珅聲稱浙廣兩地,英夷猖獗,他們經常上岸搶劫財產,當地百姓不堪其擾,朱珪身為兩江總督,卻不聞不問不作為,更不出海緝捕。乾隆聽後,大怒,於是這才下發了降職調令。
(乾隆像)
朱珪臨走時,又傾盡所有,將餘下的15000兩銀子全部捐出,並一再交待廣東官員,務必打造精良的兵船,以抵抗英夷。
永琰得知後,曾問他為何要捐這麼多銀子給當地官府?
朱珪淡然說:「御外事大,惜乎金錢。」
朱珪的家國情懷大大觸動了永琰,他常常感慨:「文臣不愛錢!」
儘管連降幾級,朱珪在擔任安徽巡撫的時候,也並沒有抱怨過一次。他在任上時,發生了百年一遇的水災,致使房屋衝垮,百姓流離失所。許多人家更是家毀人亡,妻離子散,生活上陷入了極為窘困的地步。他一邊組織大家抗洪搶險,一邊積極深入災區,了解情況,並及時上報,請求朝廷開倉賑糧。在他的斡旋下,百姓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沒有引發社會動蕩。
乾隆六十年,85歲的乾隆遵守諾言,正式宣布退位,將帝位禪讓給了永琰。時任廣東巡撫的朱珪得知後,上表祝賀,這本來也是正常的事,可是和珅非在乾隆面前說他是討好永琰,其心必異。幸好乾隆沒有搭理和珅。
嘉慶元年,由於朱珪任地方官員,政績突出,乾隆再次準備召朱珪回京,並升他為大學士。永琰得知後非常高興,寫信向朱珪祝賀。
(和珅像)
正愁找不到由頭的和珅得知後,截獲了永琰的賀信。並在乾隆面前誣告永琰這是籠絡人心,和朱珪拉幫結夥。
乾隆最忌朝臣和永琰勾結,果然大怒。朱珪也再次失去了升大學士的機會。
永琰得知後,愈發厭憎和珅。
嘉慶四年,乾隆去世,嘉慶終於從實習生熬到轉正。在他大權在握的那一刻,立刻召回正在安徽任巡撫的朱珪,並著手剷除和珅。
一周後,和珅因罪被賜自盡。
不久,朱珪到任,永琰親往城郊迎接。在他見到年邁的朱珪時,忍不住握著朱珪的手,喜極而泣。
然而,朱珪畢竟年老,雖得重用,但不久後還是病逝了。
朱珪病逝後,永琰悲痛萬分,親往祭奠。
當永琰看到朱珪家徒四壁,唯有幾筐書和一床舊被而已,忍不住再次大哭不止,親筆題寫輓聯:「半生惟獨宿,一世不言錢。」
(參考史料:《清史稿》)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