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把火,要燒掉這世界
一,緣起
今年的第71屆戛納電影節,極大關注。我喜歡的好幾位導演,都有作品進入了主競賽單元。其中就有李滄東導演的《燃燒》。
十年前,發狠寫過一段《密陽》的文字。引得玲玲誤以為我身上,定有可怕之事發生,也讓美錯讀過之後,念念不忘。
上周開始,各大網站,放出了此片的下載。美錯首先看完,在群里@我,覺得我應該再寫寫。當時沒看,但先答應了下來,於是有了這些文字。
二,三人戲
深夜的電腦上,下班的電梯里,搖晃的地鐵上,刷完《燃燒》。
劇情:打零工,想寫小說的李宗秀(劉亞仁),偶遇兒時發小惠美(全鍾淑),發生了一段肉體關係,宗秀誤以為是愛情。在惠美去非洲旅遊時,幫忙照看租屋裡的貓。
非洲回來,惠美帶回來了另一個男人Ben(史蒂文·元)。Ben年輕有錢,住豪宅,吸大麻,還喜歡燒掉廢棄塑料棚。惠美有時會打電話給宗秀,帶上Ben一起吃喝聚會。宗秀不想失去和惠美的聯繫,遊離於二人生活的邊緣。
後來,惠美失去了聯繫,宗秀也失去了理智,開始不斷的打惠美的電話,開始追蹤Ben的行跡,開始找遍附近的每一個塑料棚,故事滑向失控的邊緣。。。。。。
如果將三人的命運軌跡拆解開來,完全可以在其它電影中找到原型人物,一一推演復盤。
李宗秀,社會中的底層年輕男屌絲代言人(我對自己的定位為老屌絲)。
空有不服現實的理想,現實也壓制著他們的行動。
他自以為的愛情,不過一廂情願的ONS,不見面的時候日思夜想,卻很快就發現自己成了「舊人」。就好像你喜歡的KTV初戀姑娘,最終和財大氣粗的煤老闆私奔。
他以為的親情,不過用好的文筆,為狂躁症父親的官司求情信,為從小就私逃的母親解決債務問題。就好像你用外面辛辛苦苦偷來的錢,為家中母親買了一對金耳環,母親卻馬上將耳環禮物,送給了偏愛的二兒子的媳婦。
你知道我說的是誰么?我說的不是三和人才市場的掛逼青年們,而是賈章柯的《小武》。
惠美,社會中的底層年輕女屌絲代言人。她們都帶著無遮無掩,不拘一格的單純。想吃馬上就吃,想睡馬上就睡。天下之大,最爽之事,是立即撥草的美食香包,說走就走的歐美日韓,今晚就要的蘋果香蕉。至於信用卡要爆,人情債要還,家中事要錢。等明天,明天自然會有解決的方法-----「tomorrow is another day」。抖間快手朋友圈,一晚又一晚。
你知道我想的是誰么?我想的不是當下才流行的「綠茶婊」,而是綠茶婊的遠親《包法利夫人》。
Ben,爆富發跡的年輕人,屌絲們永遠的同齡敵人,異或是屌絲們永遠的同齡情人。不是「國民老公」,就是「國民老母」。
對社會各種資源(生存,媒體,繁殖)的佔有,以「不走尋常路」的第一桶金為前提,指數級積累財富,迅速將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人生贏家。
兩三年內,經歷並參透了我等平凡之輩六十五歲退休之後才能領悟的「社會之道」。
於是,渴求八卦的吃瓜群眾們,尋找時代精神的官僚機構們,製造精神糧食的作家和導演們,自以為懷才不遇的老屌絲們,一邊忙碌頒獎,一邊深挖黑材料,一邊想像著大富之人必有大災大劫,經常偷稅逃稅,踐踏公義的法律,精神空虛,還時不時搞個淫亂Home趴。
你知道我指的是誰么?我指的不是華誼兄弟的藝人們,而是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三,疑點:宗秀有沒有殺人焚車?
《燃燒》中,我最欣賞的,除了惠美在黃昏時分,在邁爾士戴維斯的爵士樂中的「赤裸之舞」(你懂的)。就是這部電影豐富的」電影語言。」
我理解的電影語言,對照我們日常的說話。人不同,真假虛實不同,語氣態度不同。以純邏輯理性分析每一個電影細節,必然「盲人摸象」。但全然不顧畫面,劇情,色彩,構圖這些要素,那看電影,也就成了「我注六經」。
以這樣的套路看電影,就會發現,導演在玩一些「口頭禪」的語言遊戲。
《燃燒》之中,惠美租室里的貓,有沒有?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孰輕孰重?兒時宗秀把惠美從水井裡救起來,發沒發生?Ben將宗秀附近的塑料棚,燒沒燒?宗秀把Ben約出來,捅死之後,火燒保時捷,虛還是實?
這裡,僅分析一下最後一點。其它幾個疑點,也可以這樣的方式來拆解,這個過程,也是觀影的樂趣吧。
答案:宗秀沒有殺人焚車!
分析:Ben在電影出大場景出現7次。前面6次(機場到晚飯,咖啡到晚飯到聚會,拜訪到大麻到跳舞,跟蹤到福克納,各種跟蹤到水庫,家中聚會到找貓),每一次Ben的出現,都是以宗秀的視角帶出,或是宗秀在場。
而最重要的最後一次殺人焚車,鏡頭銜接在宗秀在惠美的租室內打字寫小說開始,就轉到了Ben先給自己戴隱型眼鏡,再給另一個年輕女人化妝。然後才到和宗秀見面的現場。
同時,這段大場景出現了連貫的背景音樂,這可是文藝片的大忌!!!因為背景音樂是其它類型片時,電影主動跳出來提醒觀眾情緒準備帶入的強制手段。
這種反常規的應用,我只能理解為,後來這段大場景,存在於宗鐘的小說情節中,而不是電影劇情里的「真實」。
故而:宗秀沒有殺人焚車。
這樣作的目的,我猜想有兩層:
一層:普通而無觀察力的觀眾,由此完成了一次關愛弱勢群體「白日夢」觀影體驗-----苦命鴛鴦命喪黃泉,失業青年手刃仇人!
二層:年輕人在現實中的無能為力,化為虛擬文字的正義天使,完成了人間職能部門不能完成的懲罰--太黃太暴力,往往都是源於圖樣圖森破。
用導演的原意:「通過這部電影來表現電影媒介本身的mystery」。
四,李滄東的電影與村上春村原著的《燒倉庫》
電影《燃燒》接近兩個半小時,而村上春村原著的《燒倉庫》,二十分鐘即可看完。相對於電影的激情燃燒,村上春樹的文本顯得格外冷淡清澈。「存在主義」的標籤,散落於文字各個角落。「我」在故事中的身份為宗秀這個角色,對於惠美的失聯,輕輕就放下了。而念念不忘的,是想自已一把火,燒掉倉庫!
五,結語
「一滴水見滄海,一杯酒醉人生,一把火燒世界」,高明的電影總是這樣。
期待李滄東的下部電影~
TAG:天邊飛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