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會心理學·社會影響

社會心理學·社會影響

鍵盤俠的威力每個人都深有感觸,不是見過就是當過,最近有關的鍵盤俠暴行就屬女童王鳳雅事件了,為什麼會有鍵盤俠存在呢?原因都在今天的複習內容——社會影響中。

定義

1、社會影響指運用個人或團體的社會力量在特定方向上改變他人態度或行為的現象。

2、有六種社會力量來源

社會影響理論

1、來自他人的社會影響的總量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因素:

(1)他人的數量,人多影響大,但有邊際效應遞減。

(2)他人的重要性,權力、地位、權威越高影響越大。

(3)他人的接近性,時空接近影響大。

社會影響的表現

1、社會促進。指在有他人旁觀的情況下工作表現比自己單獨進行時更好的現象。有三種解釋

(1)簡單在場(mere-presence),他人的出現會使人的喚起增強,而這種生理喚起可以進一步強化人的優勢反應。優勢反應簡單任務中往往正確,複雜任務中往往錯誤。

(2)評價恐懼理論(the evaluation-apprehension),人們由於擔心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發生了喚起,進而對工作績效產生影響,他人出現但不對工作加以注意,則個體不會產生社會促進效果。

(3)分心衝突,他人或新奇刺激的出現會使其分心,個體會在注意任務和注意刺激間產生衝突,使得認知系統負荷過重,從而喚起增強,導致社會促進。

2、社會懈怠。指團體中由於個體的成績沒有被單獨評價,而是被看作一個總體時所引發的個體努力水平下降的現象。

(1)社會懈怠幾乎在所有文化中都存在,女性比男性少,集體主義社會比個人主義少。

(2)產生的解釋:責任分擔。團體中,個體認識到自己不會成為評價的焦點,自己的努力會埋沒在人群中,自己的責任感會降低。

(3)社會促進情境中,所有社會影響指向一個人;社會懈怠情境中,每個個體受到的都是他人分散的影響,團體規模越大,壓力越小。

(4)減弱社會懈怠的方法:

讓個體感受更多的參與及責任;

使個體作業成績可識別化。

3、去個體化(deindividuation)

指個體喪失了抵制從事與自己內在準則相矛盾行為的自我認同,從而做出了平常自己不會做的反社會行為。

(1)Zimbardo認為產生有三個相關因素:喚起(arousal)、匿名性(anonymity)、責任擴散(diffused responsibility)。

(2)其他心理學家的兩方面解釋:

匿名性。引起現象的關鍵,越隱匿,越認為自己不需要對自我認同和行為負責。讓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認同並保持存在感可以避免。

自我意識降低。群體中的個體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群體的一部分,可以不必對自己行為負責。

(3)Postmes &Spears(1998)分析得出結論:去個體化使群體意識增強,更容易對情境線索作出回應,無論線索消極或是積極。積極的線索可能讓人們做更多的好事。

對鍵盤俠的遏制首先必須是媒體進行客觀真實報道防止網民喚起,其次破壞鍵盤俠的匿名性,但是可操作性不高,各位讀者也可以想想有什麼好的方法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SY學習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PSY學習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