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馬在研六代機測試視頻曝光:偏航控制使用阻力舵技術
6月16日是臭鼬工廠成立75周年紀念日,為了慶祝自己這個先進開發項目部的生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布了一則慶生視頻,回顧了75年以來臭鼬工廠研製的黑科技飛機。其中赫然出現洛馬在研的一種無垂尾無平尾三角翼六代機的風洞測試視頻。
為了追求極致的隱身效果,目前各大軍機巨頭公布的六代機概念圖大都採用了無垂尾也無平尾的類飛翼設計,氣動外形異常乾淨。取消垂尾除了能大幅降低側向RCS外,還能簡化結構降低重量,大幅降低超音速巡航阻力。風洞實驗的結果表明,在低速小迎角狀態下,垂尾能使阻力係數增加30%左右,而超音速飛行時垂尾對激波阻力的影響更大。
但在傳統飛機設計中,垂尾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操控翼面,提供必要的方向安定性,失去垂尾後飛機根本無法穩定飛行。想要取消垂尾,就必須具有其他能提供偏航控制力矩的裝置,例如全向矢量噴管。美國在X-31A研究項目中曾進行過無垂尾控制研究。由於經費有限,NASA僅以控制軟體來抵消垂直尾翼的作用,以矢量噴管來控制飛機的偏航,完成了1.2馬赫的試飛。
但這種方法存在明顯缺陷,首先全向矢量噴管一般為圓形,並不是隱身和巡航阻力俱佳的矩形,而後者一般是只能上下偏轉的二元矢量噴管。其次矢量噴管的壽命和可靠性還無法成為一種全時偏航操控裝置,一旦出現故障,將導致飛機墜毀。
另一種也是更穩妥的辦法是偏航阻力舵,被應用在了B-2飛翼隱身轟炸機上。B-2取消了垂尾,該機在偏航上呈中性,也就是說當B-2向左或向右轉彎時,不會產生回中的氣動力。B-2由機翼外段後緣的諾斯羅普專利阻力舵負責偏航控制,安裝在翼尖後緣的阻力舵可上下開裂,同時開裂作為減速板,差動開裂時則時左右兩翼出現阻力不平衡,由此提供偏航操縱力矩,起到方向舵的作用。
由於飛翼表面的附面層的存在,阻力舵至少要開裂5度以上才能起到作用。所以在正常飛行中,兩側的減速板-方向舵都處於5度的張開位置,當需要進行偏航控制時就立即可以起作用,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B-2飛行照片中阻力舵都是張開的原因。當然張開的阻力舵會影響飛機的隱身效果(特別是後向),所以B-2在抵達戰區時,阻力舵會完全閉合,依靠發動機推力差進行偏航控制。
臭鼬工廠的六代機採用了同樣的阻力舵進行偏航控制。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該機外翼段上下表面各有一個多邊形擾流板,組成一幅阻力舵,提供偏航控制併兼做減速板。這種翼尖開裂式阻力舵目前已經成為各種飛翼無人機的標配,在飛控軟體設計上已經積累了大量經驗,因此六代機在偏航控制上使用阻力舵是更穩妥的設計。
※IDF戰鬥機提升載彈量:天劍二導彈仍用滑軌發射
※戰鬥民族的航空盛宴:一大波飛機密集展出
TAG:傲氣菜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