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銀元寶再次浮世,走進拍賣市場
明王朝在建都北京後,於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府為順天府,從永樂元年到崇禎十年(1637年)共有五代皇帝年號時逢「丁丑」,即景泰八年(1457年)、天順元年(1457年)、正德十一年(1517年)、萬曆五年(1577年)、崇禎十年(1637年)。其中,景泰八年和天順元年同在1457年,此時明朝的白銀生產和流通尚未進入盛行期。到崇禎十年,明王朝已危在旦夕,白銀作為主要支付工具的時期一去不復返了。所以筆者認為,此銀錠當屬正德十一年或萬曆五年所鑄,後者的可能性最大。
近日我司有幸徵集到王先生帶來的一枚鑄隱起文大明元寶。全文共11字:「丁丑年,大明元寶,四十八兩,」。隱起文筆畫高低錯落有致,十分漂亮,在已見過的隱起文鑄幣中,惟此品具特色。元寶之所以用隱起文,筆者認為是國家鑄幣的一種防偽標誌。銀錠鑄造精美,有粗略打磨過的痕迹,現重量為1550克。銀錠全身硬綠,銹斑厚處達5毫米,成疙瘩狀。
大明元寶為嘉靖初年所鑄。明定陵所出土的五十兩馬蹄形銀錠,屬萬曆四十七年所鑄,錠面上文字亦是陰刻文。這是明早期銀錠所固有的特徵。但到後來,就兼用陽文,並逐漸成為慣例。陽文多是列印上去的,或鑄造的,沒有事後刻上去的。近年來隨著銀錠市場的復甦,特別是在港澳台,明清銀錠屢拍高價,所以至大明元寶真品實數稀少。
※建文帝削藩做錯了嗎?為什麼削藩會失敗?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這其中居然還有,這麼大的秘密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