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為什麼把王爺分封到全國各地,而到了清朝卻全都限制在京城?

明朝為什麼把王爺分封到全國各地,而到了清朝卻全都限制在京城?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的謀士們在總結歷史上各朝代興衰更替時,一致認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強」,朝廷得不到宗室的藩屏。以前朝為鑒,朱元璋決定建藩。於洪武三年開始,分封諸皇子為親王,並規定一套嚴格的封藩制度,在初期確實起到了抵禦侵略、拱衛王室的作用。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為了鞏固皇權,密謀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準備削藩。燕王朱棣在幕僚姚廣孝的建議下,打著「清君側,靖內難」的名義揮師南下,反抗削藩,史稱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後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他擔心自己走過的路,被後來的藩王學去。就令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軍事事務,不得擅自離開封地,結交地方官員,形成「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局面。這樣強化了中央集權,但封藩制度沒變一直延續至明末。封藩制度使明朝共有過四次宗藩叛亂,即建文時期的燕王朱棣靖難之役,宣宗時期漢王朱高煦之亂,武宗時期安化王朱寘鐇和寧王朱宸濠之叛。

清朝建立後,吸取了明朝滅亡的教訓,藩王勢大,不但加劇了國家財政危機,而且威脅皇權。皇太極在位時規定,分封制只實行於宗室,宗室分封的爵位,第一等是和碩親王,第二等是多羅郡王,第三等是多羅貝勒,第四等是固山貝子,以下是入八分鎮國公、入八分輔國公,再低的是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他們沒有自己的領地,不建藩國,這種改革的分封制叫做「封而不建」。這樣皇子及宗室王公全部聚集京城,王府都設在京城,沒有皇命不得離京,以避免皇子在地方擁兵自重;同時軍隊國有化,軍權收歸中央;若遇征伐,調兵遣將即可,甚至御駕親征。皇子雖然不涉兵權,卻可在京城培植黨羽、網羅朝臣,以另一種形式奪嫡。著名的就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

看來明朝不準王爺進京與清朝不準皇子出京的作用都是異曲同工,就是防止造反。

歷史各朝代中,每一項社會制度的建立都只是為了解決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具體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矛盾的產生,落後的制度就會阻礙社會的進程。人們繼而尋找新的解決之道,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這樣生生不息的探索,就推動了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這既是人類發展中永遠沒有完美的悲哀,也是人類在缺憾面前從不停止追求臻境的偉大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歷代忠臣都怕皇帝沉迷女色,只有這個皇帝的臣子拚命勸他納妃
400年前的明朝頒布一條法令,光棍們歡天喜地,女性卻苦不堪言!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