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李連杰香港票房最差的8部華語片,至少有4部令人意外

李連杰香港票房最差的8部華語片,至少有4部令人意外

李連杰的演藝生涯從《少林寺》開始,到最後一部重要作品《龍門飛甲》為止,前後大約30年時間,其間曲折波瀾,一言難盡。上世紀80年代的「少林三部曲」讓李連杰在兩岸三地和東南亞迅速躥紅,在許氏兄弟、成龍、洪金寶、周潤發等人主導的80年代香港影壇,「少林三部曲」仍能在票房榜上佔據一席之地,可見李連杰在當時確實是受到矚目的新星。

之後,李連杰自導自演的《無敵小子》(香港片名叫《中華英雄》)在香港公映時,收穫了1100萬港元的票房,排在了當年港產片的第35位,這部電影之後,李連杰經歷了演藝生涯長達三四年的低迷期,直到《黃飛鴻》的誕生,才終成一代動作巨星。我們這裡來盤點一下李連杰在香港票房最低的七部華語片(不包括李連杰後來的好萊塢電影),其中有幾部還頗為令人意外,當然,《封神傳奇》《不二神探》《海洋天堂》等配角影片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龍在天涯》 680萬港元(以下同)

這是李連杰在香港票房最差的華語作品,口碑也很糟糕,跟李連杰後來的《功夫之王》等非典型作品有一拼。本片票房排在了當年香港票房榜的50名開外,李連杰從《少林寺》開始閃耀的功夫巨星光環,至此已經幾近熄滅,這也是周星馳的一部不堪回首的作品,當然,有實力的人總會迎來觸底反彈的時刻。

《龍門飛甲》不到700萬

如果《新龍門客棧》值十分,《龍門飛甲》大約四五分,差不多就是這麼個差距,影片除了3D噱頭外,幾乎一無是處,這也是徐克這幾年古裝片的通病,技術上看上去很強,實則沒創意,故事講得也很差,《奇門遁甲》《神都龍王》無不如此,完全不看好他今年的《四大天王》。

《龍行天下》810萬

本片是徐克跟李連杰的首次合作,儘管當時香港的電影公司,已經對李連杰的商業價值產生巨大懷疑,導致本片拍完之後即被雪藏,未獲公映,然後這卻是一部有意義的作品,它讓徐克和李連杰走到了一起,從此,他們開始了香港影壇一段傳奇時間。《龍行天下》在《黃飛鴻》已取得巨大成功的1992年公映,並改名為《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但票房仍不理想,這大概也是之後徐克再沒有跟李連杰合作時裝片的一大原因。

《殺手之王》1000萬

相比於古裝片,李連杰的時裝片在香港一直賣不動,前一年的《黃飛鴻之西域雄獅》還收了3000多萬港元,沒想到《殺手之王》票房卻如此慘淡,這是李連杰90年代最後一部港片,如果不把後來的《霍元甲》和《投名狀》算港片的話,《殺手之王》實際上也是李連杰演員生涯中主演的最後一部香港電影,這個結局似乎不夠圓滿。

《中華英雄》1100萬

李連杰唯一當導演的作品,似乎也是一部負氣之作,影片出來效果還不錯,猶記得本片在內地,是那個年代露天電影的熱門作品。《中華英雄》上映的1988年,是香港電影的輝煌年份,成龍、周潤發、洪金寶、王晶、許冠文等大咖在票房榜上殺得熱火朝天,1100萬港元的收入,對《中華英雄》來說,還算差強人意,但此時的李連杰,在香港影壇已經明顯處於邊緣位置了。

《中南海保鏢》1100萬

剛才說了,李連杰的時裝電影,在香港一直賣不動,不只是這一部,後面被奉為經典的《鼠膽龍威》《給爸爸的信》《黑俠》等,都是如此,比起李連杰的古裝電影,票房都差了一大截。本片內地人比香港人的觀影感受要更好,畢竟能產生一種國家自豪感。

《鼠膽龍威》1100萬

很難相信,這部電影在1995年只收穫了1100餘萬港元,還不如同一年王晶導演的另一部作品《街頭賭聖》。這一年是成龍的大年,《紅番區》和《霹靂火》位列年度票房榜的冠亞軍位置,兩片總票房將近1億。而李連杰下滑趨勢明顯,已很難再見到2000萬票房以上的作品,他之後選擇去好萊塢發展,跟成龍去好萊塢的原因,似乎有所不同。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200萬

正是因為票房未達預期,所以後面兩部也就不了了之了,質量還不錯,拍出了武俠大片的氣勢。據說這個項目在這兩年將重啟,原版中飾演張無忌的李連杰,在新版中將出演張三丰,拭目以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影趣事 的精彩文章:

明星伴郎團哪家強?袁弘的顏值無敵,而他的最讓人服氣,陣容太逆天!
單日票房跌至233萬,口碑爛出天際,網友:浪費了兩大動作巨星

TAG:星影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