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哈佛再陷歧視疑雲,「平權法案」惹的禍?

哈佛再陷歧視疑雲,「平權法案」惹的禍?

近日,美國名校哈佛大學再次陷入了種族歧視的紛爭。

哈佛大學畢業典禮(圖源:新華社)

據BBC中文網報道,上周五,在波士頓的法院動議中,非營利組織「大學生公平錄取」(SFFA)稱,哈佛大學歧視亞裔美籍申請者,招生時更傾向於白人、黑人以及西班牙裔學生,即使亞裔的入學考試分數較高,但他們在品格方面普遍取得較低評價。

而哈佛方面否認了這個說法,稱哈佛對亞裔美籍學生的錄取率已經有所上升。哈佛大學官網顯示,在錄取的學生中,亞裔美籍學生所佔比例為22.2%,而非裔美籍學生比例為14.6%,西班牙及拉美裔美籍學生比例為11.6%,美洲原住民及太平洋島學生為2.5%。其他學生(主要為白人)所佔比例在50%以下。

哈佛大學和SFFA方各執一詞,使得此事一時間無法下定論。但目前,SFFA已經將哈佛大學告上法庭,訴訟定於2018年10月開始審理,美國教育部也已經對哈佛大學招生時涉嫌種族歧視發起調查。

其實,SFFA與哈佛大學的司法戰役始於2014年,至今仍未結束。早在2014年,SFFA就向馬薩諸塞州的聯邦巡迴法庭提起過訴訟,指控哈佛大學的錄取政策存在對亞裔的「種族歧視」。2015年5月,包括華裔在內的64個亞裔團體組成的抗議聯盟提出申訴,指控哈佛在招生時涉嫌歧視,對亞裔申請者設置了比非裔、拉丁裔申請者更高的標準。

「亞裔稅」還是「個性不足」

不只是哈佛,眾多美國名校都曾陷入歧視亞裔的爭端之中。

2015年7月20日,一名亞裔父親向美國教育部民權辦公室提交申訴,他的女兒申請了包括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布朗大學等名校在內的九所美國大學,但均被拒絕。但是女孩同班十多位在各方面條件與她相當或不如她的非亞裔同學卻被常春藤盟校或其它一流大學錄取。

2016年5月,亞裔團體聯盟對3所大學提起訴訟,要求審理耶魯大學、布朗大學以及達特茅斯學院在招生過程中存在的歧視亞裔申請者的情況。

普林斯頓大學一項研究發現,亞裔學生的SAT成績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才能進入美國一流大學,超高的分數線被稱為「亞裔稅」。而在美國,越是好學校,亞裔學生所需的「亞裔稅」越高。

但與此同時,一部分人認為,哈佛大學等美國名校並不存在主觀歧視的問題。這部分聲音表示,亞裔學生需要考取更高的SAT分數,不是因為大學的主觀歧視。其中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在其他方面欠缺獨特性、能力或潛力。具體來說,亞裔學生在申請大學時,其成績、特長、參與的活動等,呈現出一些「同一化」的特點,在領導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上,略微有所不足。

「平權措施」帶來「逆向歧視」

美國名校屢陷「歧視疑雲」事件背後的核心爭議,在於以哈佛為首的部分美國名校,是否在錄取過程中按照「種族配額」這一標準,對每年錄取的非裔、拉丁裔、白人和亞裔美國人的比例進行控制。

「種族配額」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的平權法案,美國為保護少數族裔機會均等和族裔平衡,將教育資源的天平向少數族裔傾斜。然而如今,這一平權法案卻為亞裔學生帶來了「逆向歧視」。美國認為按照比例分配這些資源就是公平,但是,亞裔的成績在美國各類族裔中是相對較高的,按照比例進行分配,反而抹殺了一些學子進入名校的權利。

「種族配額」帶來的弊端,在當地白人學生中同樣存在。2008年,白人女孩費舍爾自稱因為自己是白人這一原因未被德州大學錄取,此後一路將德州大學告到最高法院。2016年,美國最高法院駁回了費舍爾的訴求。原因是最高法院稱,美國公立大學在錄取少數裔學生時,可以參照「優惠性差別待遇(Affirmative Action)」,又稱「積極平權措施"或"平權法案」。

歸根結底,關於高校招生時亞裔歧視的爭議主要在於平權措施,近年來,對這一措施的質疑聲也在不斷高漲。至於開頭提到的此次哈佛大學事件的走向如何,還需拭目以待。(綜編/海外網 介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梅西賽後首談冰島隊鐵桶陣:找不到漏洞 破陣太難
馬其頓總理要改國名與希臘和解 馬總統:我沒同意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