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斯拉:爭議不斷的明星股,道阻且長?

特斯拉:爭議不斷的明星股,道阻且長?

下文選自老虎美港股市場分析報告2018/06/18期個股分析欄目--《特斯拉:爭議不斷的明星股,道阻且長?》

引言

多年以來,特斯拉$TSLA$一直是美股市場上話題性最高、空軍聚集最多的公司之一。

支持者愛它的革新性與極客范,認為掌門人伊隆·馬斯克「顛覆汽車業傳統商業模式」的偉大願景終將實現;反對者厭惡它的不斷的財務失血和過度承諾,認為馬斯克與其說有遠見卓識不如說是好高騖遠,投資者遲早將面對一地雞毛。

如此大的多空分歧,自然也帶來了股票的高波動性。

近日特斯拉就再一次上演了軋空大戲,頂著大量負面新聞,3周內實現了28.72%的漲幅,引起市場熱議。

據悉,上漲的導火索是馬斯克在6月6日舉行的股東大會上宣布「Model 3產量』極有可能』在月底實現周產量5000輛」,以及特斯拉計劃在上海建造海外第一家特斯拉工廠。

那麼為什麼這一表態會如此重要?特斯拉的軋空之路是否告一段落?本期老虎證券就將為大家帶來我們的看法。

摘要

特斯拉是一家主營電動車生產和銷售的美國科技公司。

CEO馬斯克對公司發展方向有較大主導權。

由於持續虧損,資金壓力較大,年內可能需要發行新股或債券融資。

當前為電動車行業龍頭,未來業內競爭將加劇,但特斯拉仍可擁有獨特地位。

Model 3是否能實現產能目標是關鍵因素。

給予持有評級,目標價331美元。

公司簡介:生產電動車和太陽能產品的美國科技公司

特斯拉最初由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於2003年7月1日創立,公司名稱來自於著名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

在2004年,伊隆·馬斯克對公司進行了A股投資,成為特斯拉最大股東和董事長,並將這兩個頭銜保持至今。

早期特斯拉是個純粹的電動車製造商,但在2016年11月收購了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SolarCity(原股票代碼SCTY)後,公司業務拓展到了住宅和商業太陽能蓄電系統領域。

目前,特斯拉有四種車型可供用戶預定,包括轎車、超跑和SUV,均為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電池動力汽車)。

不過超跑Roadster(第二代)尚未開始量產,正在交付的只有三款。

太陽能產品則已形成一個垂直整合的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憑藉「完全使用清潔能源」、「唯一落地的半自動駕駛軟體」、「馬斯克的個人魅力」等因素,加上長期的品牌建設,特斯拉如今已擁有一個極具科技性的品牌。

換句話說,它更多被視為科技公司而不是汽車製造商,股票也具有更高的交易溢價。

股權結構:馬斯克主導公司發展,實際交易股份少

伊隆·馬斯克為第一大股東,同時其他股權相對分散,因此馬斯克對公司發展方向有較高主導權。

這位明星企業家現年47歲,是SpaceX的創始人,PayPal的聯合創始人,也是特斯拉的董事長、CEO兼產品架構師。

需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扣除ETF、LOF、開放式基金等所持股份後,管理層和機構投資者合計持股近40%,正在交易的股票份額較少。

財務狀況:持續虧損,資金壓力較大

· 營收:主業為美國地區汽車銷售

如圖,主營業務是汽車銷售,最大市場為美國,該地區18Q1營收貢獻高達54.1%,中國作為第二市場佔比僅為15%。

目前最受歡迎的車型是Model S,但17Q3推出的Model 3增速驚人。

· 利潤與成本:Model 3產能爬坡緩慢使利潤率承壓

17Q3開始量產的Model 3極大增加了特斯拉的成本:

17Q4研發成本同比+44.3%,營業成本同比+59.7%。

同時,由於Model 3產能爬坡緩慢,導致特斯拉無法儘快實現規模經濟,降低邊際成本,也無法分攤高企的營業成本和研發支出,最終顯著拖累了毛利率,加大了凈虧損。

· 現金流:同樣受限於Model 3產能瓶頸

由於Model 3擴張緩慢,17年特斯拉最終實現自由現金流-15.5億美元

儘管17Q4經營性現金流一度轉正,但這主要受益於兩大因素:

1.多項一次性季節調整因素,包括:

庫存現金流改善(2億)、消費者保證金(1.7億)、清潔能源汽車信貸(1.8億)、應計債務(2.5億)。

其中消費者保證金主要受11月推出的Roadster二代預定驅動。

2.當季資本開支降低,但實際上這一開支是被推遲了:

管理層在財報中上調了18年資本開支的指引。

在不受這兩個因素影響的18Q1,我們看到經營性現金流再次回到負數。

·融資:年內可能還需融資

我們粗略估算18年特斯拉有近50億美元的需求:

利息支出(5億)、日常經營支出(最低5億)、擴產投入支出(30億)、可轉債到期償還(19年初,12億)等等。

再考慮到截至18Q1末,特斯拉持有現金和等價物約27億美元,因此可預計公司年內還有約25億美元的資金缺口。

當前,包括瑞銀、穆迪等知名機構在內,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內特斯拉需通過發新股或債券融資20億美元。

儘管馬斯克重申不需要融資,但我們仍持謹慎觀望態度,並提醒投資者注意股權稀釋的風險。

·財務展望:Model 3能否實現產能目標是關鍵因素

據管理層預計,如果Model 3能在6月底實現5k輛/周的產能,公司將在18H2盈利並實現正現金流,同時可自行補足資金缺口,無需融資。

業務分析:汽車業務為核心,太陽能業務有待加強

· 美國電動車行業概況:仍為小眾需求,但前景可期

截至18年5月,電動車(PHEV和BEV)在美國新車銷量中佔比為1.5%左右,預計未來數年內佔比將逐步提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1.由於目前電動車(尤其是BEV)仍然不是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加上特朗普政府偏向傳統產業的政策導向,預計內燃機汽車在較長時間內繼續保持統治地位。

2.HEV失去的份額剛好等同於BEV和PHEV增加的份額,其中是否存在替代效應有待觀察。如果存在,意味著BEV市場將有「天花板」。

· 特斯拉市場地位:主宰BEV,追擊入門級豪華轎車

截至18年5月,Model 3在美國電動車(PHEV和BEV)市場中已佔有25%的份額,在BEV中更是獨挑大樑。

同時Model 3的5月銷量已非常逼近寶馬3系,有望在年內成為美國最暢銷的入門級豪車。

不過,傳統入門級豪車銷量近年出現下滑的主因是低油價導致人們轉向SUV和跨界車,因此隨著油價的復甦,它們的競爭優勢有可能出現回升,Model 3的「最暢銷」之路也許會隨之出現波折。

· 競爭優勢:特斯拉的主宰地位來自何方?

1.高度自動化與垂直整合戰略

特斯拉一直著力打造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製造系統,並為此自建了兩座工廠,分別是位於美國加州Fremont的特斯拉工廠(車輛組裝)和內華達州的Gigafactory(電池生產)。

兩座工廠均以高度自動化而聞名,並為特斯拉在豪華汽車市場取得了顯著的競爭力。

「什麼我們要比全球任何其他汽車公司更加垂直一體化?

因為我們目的是打造全球最好的汽車(不僅是最好的電動車),這意味著需要集成了許多很難商用的技術,也意味著需要不斷突破常規汽車的設計和製造的極限。此外我們需要在超短時間表內做到這一點,所以自行研發核心組件會有顯而易見的優勢。」

——引自特斯拉前生產部門VP的採訪。

2.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

一般認為,特斯拉在電池生產方面沒有太多積累,電池單體性能的高度一致性主要來自松下成熟的電池生產技術。

但特斯拉開發出了一套極具競爭力的電池管理軟體演算法,配合松下的電池,實現了電池性能(能量密度、功率、壽命、安全性、模塊化)與成本的良好平衡,最終帶來了比競品更高的續航里程。

3.分布廣泛的充電網路

目前,特斯拉的充電站無論在分布廣泛性還是密度上均大幅領先競品。

4.特斯拉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s)

特斯拉神經網路可以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精確解讀,這使得他們並非盲目收集和儲存「大數據」(競品們正在這麼干),而是更有效率的利用數據,提升旗下各軟體的性能。

5. Autopilot系統

此系統基於英偉達的晶元,最初版本由特斯拉與Mobileye公司合作開發,16年7月之後由特斯拉獨立開發。

嚴格來說Autopilot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軟體,而是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也可以說是「半自動駕駛」軟體。

但它是目前唯一落地的「半自動駕駛」軟體,由此為特斯拉帶來的優勢可想而知。

與電池管理系統相似,特斯拉利用先進的演算法,實現了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的良好平衡,最終得以將ADAS落地。

5. 其他優勢

包括直銷模式(標準化線下 體驗和更低的成本)、強大的互聯網營銷能力(更低的廣告成本)、美國加州政府的大力扶持(各種稅收抵免和政策優惠)、在華建廠(免除關稅,擴大中國市場)等。

· 競爭情況:特斯拉的優勢可持續嗎?

1.很難長期維持的優勢

我們認為充電網路、電池選擇、營銷、政府扶持等都是競品易於並正在追趕的優勢,很難長期維持,例如大眾集團已宣布將斥資20億美元在美國打造充電網。

2.有利有弊的因素

高度自動化和垂直整合戰略在帶來競爭優勢的同時也存在一定弊端:成本太高,並且現階段技術不夠成熟,難以保證生產效率和擴張進度。

事實上,Model 3遲遲無法突破產能瓶頸正是與此有關,馬斯克也在4月發推承認「過度依賴機器人,而低估了人類」。

3.存在風險的因素

目前看來,關鍵的Autopilot系統存在一定風險:

數次致死車禍是否證明Autopilot功能與優勢被誇大?

與Mobileye終止合作之後,Autopilot迭代升級速度始終低於預期,目前仍未激活所有攝像頭,是否證明特斯拉核心研發能力不足?

拒絕使用LiDAR技術是否影響了安全性?

自動駕駛技術負責吉姆·凱勒的離職對研發進度會造成什麼影響?

試圖拋棄英偉達、自主研發AI晶元的舉動是否過於激進?

特斯拉曾援引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數據來證明Autopilot的性能,但隨後NHTSA反駁稱「未在2017年的報告中評估該系統的效果」,這是否再次證明特斯拉有誇大的可能?

不僅如此,特斯拉還在自動駕駛上面臨著來自科技巨頭(蘋果、谷歌、亞馬遜均斥巨資投入)和傳統車商(軟銀願景基金近日向通用公司自動駕駛部門投資22.5億美元)的兩面夾擊。

當前,第三方機構Navigant已顯著下調了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評價,將之從「競爭者」降級至「挑戰者」。

4. 有望長期維持的優勢

我們認為電池管理系統和神經網路的優勢有望長期維持,特斯拉將在此基礎之上,繼續保持自己「有效平衡成本與性能,實現產品差異化」的優點。

· 汽車業務展望:競爭加劇,但特斯拉仍擁有獨特地位

特斯拉在汽車業務上具有非常強的先發優勢,就目前科技巨頭和傳統車商公布的時間表來看,不管在自動駕駛還是電池管理領域,特斯拉兩年內都不會面臨太嚴峻挑戰。

因此,我們認為特斯拉中短期內仍然具有優勢地位。

長期來看,如果特斯拉能把握住時間窗口,成功實現Model 3的規模化生產,並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的話,前景依舊光明。

· 太陽能業務:前路漫漫,難成氣候

在未被收購之前,太陽城不僅從未盈利,而且由於過度擴張背負了巨額的債務,因此管理層在收購之後對其商業模式進行了多次改動。

但目前看來收效甚微,此業務極有可能仍在帶來負現金流。

18Q1發電與儲能業務毛利率僅為8.45%。

市場份額從15年的34%降至18年初的12%。

再加上特斯拉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汽車業務,故此在可見的未來里,我們預計太陽能業務很難成為特斯拉盈利或估值的驅動因素之一。

核心產品分析:Model 3產能情況影響巨大

從近一年半以來的股價走勢來看,Model 3產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那麼:

· Model 3產能的重要性來自何方?

首先需要注意的前提是,截至18Q1,Model 3預訂量(含已交付)合計超過45萬輛,但已交付車輛不到1萬輛,因此在現階段來說,產量約等於銷量。

從資金狀況來看:

1.如果無法在6月底達到5k輛/周的產能目標,特斯拉將無法在18H2盈利。

2.特斯拉已發行了近20億美元債券,並向銀行貸款近18億美元,如果無法盈利,融資難度將大大增加。

3.考慮到特斯拉年內面臨巨大資金缺口(約25億美元),如果無法盈利又難以融資的話,它存在現金流斷裂的風險。

從盈利預期來看,以4.9萬美元/輛的平均售價計,若特斯拉實現5k的產能目標,則凈利潤率每提升2個百分點,EPS增加1.4美元。

從估值角度來看,實現盈利的特斯拉有望進一步擴張估值。

· Model 3的生產問題在哪?

1.電池生產、電池模塊組裝不及預期,Gagifactory的學習曲線比預估的更陡峭。

2.Model 3全自動生產線的路線圖過於激進,實際上特斯拉需要更多人力來維護機器人。

3.在2的基礎上,Model 3的成本將高於預期,即使開始盈利,汽車業務毛利率在中期內也難以高於25%。

· 是否能實現產能目標?

目前,馬斯克已經數次重申6月底將實現目標,並作出了「停產調整生產線」、「整頓供應商」、「裁員」、「增持股票」等一系列動作,但從摩根大通、JP摩根到瑞銀,各大機構仍然普遍不認為特斯拉可以成功實現目標。

當前,我們對「6月底實現5k輛/周產能」的目標持謹慎樂觀態度,並預計18年總毛利率將為19%。

估值

考慮到毛利率將低於此前市場預期,我們認為特斯拉目前的交易價格已經反應了公司價值,給予「持有」評級,目標價331.17美元。

風險

特斯拉投資者面臨的風險包括但不限於:

Model 3產能目標再度延遲。

貿易戰風險,包括關稅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據美國政策,電動車總銷量達20萬輛後,稅收抵免(7500美元/輛)將逐步結束,特斯拉預計18Q3實現20萬銷量,19年起逐步提升售價,可能影響銷量。

ADAS競爭加劇,影響銷量。

電動車的長期需求仍然有待觀察,上行和下行風險均存在。

特朗普政府帶來的政策風險。

附表:

老虎證券提示:證券投資是一項有風險的投資行為,投資者需要根據多方信息綜合分析制定投資決策,本文只為投資者提供投資知識學習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虎證券 的精彩文章:

TAG:老虎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