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支36人組成的隊伍隱秘而偉大,應該被更多人知道!

這支36人組成的隊伍隱秘而偉大,應該被更多人知道!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四個男人莊嚴地站成一排,腰板筆挺。當《等著我》的希望之門打開時,另一個男人出現了。燈光照亮了他抽動的嘴角,還有鬢邊的白髮。他上前一步,與那四個男人一一擁抱,叫他們叔叔。這四位叔叔也一一抱緊他,對他說:「我想見你爸爸,我想你爸爸......」

此時此刻,他們的心共同飛向延綿1.8萬公里的中國海岸線上。大海平靜如鏡,雲霧散開,光線折射在海中,熠熠生輝。四位叔叔又成了當年的「青松」,和戰友們展開了被視為天方夜譚的工程。遠離塵囂的熱血青年們,用持久的耐心和毅力,將激情化為責任與榮譽的堅守。

36位首批核潛艇試航員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和變幻莫測的海洋環境,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熱情和高昂的戰鬥意志,在危難時刻表現出深海硬漢的錚錚鐵骨,被稱為「36棵青松」。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初屹立於深海的「36棵青松」如今身在何方?四位戰士程文兆、劉潔清、龔徐洲、張友清來到《等著我》節目現場。「36個人是一個整體,一個都不能少」。曾經風雨同舟的戰友,已經有9位相繼離世。然而無論咫尺天涯,36位同生死共命運的海軍戰士永遠是個整體,鑄就了不可分割的深藍海魂。

來到節目現場的,還有與他們共赴風浪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這個因核潛艇結緣的大家庭,有同生共死相濡以沫的戰友情、有同舟共濟的家國情懷。在這次節目中,這支神秘又特殊的隊伍中「36棵青松」的照片與姓名首度在熒屏公開集體亮相。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蓄勢起航

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洋面積相當於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建設一支強大的核潛艇部隊,這是國家的使命,也是歷史的召喚。

1969年,海軍從常規潛艇支隊及護衛艦支隊等單位挑選36名核潛艇試航員,組成了首艇接艇隊。首批核潛艇試航員此前從未接觸過核潛艇相關知識,面對核物理、高等數學、流體力學等30多門學科和上萬種設備,他們從零開始。教課老師幾乎一對一輔導教學。「我們學得一身汗,他們教得也是一身汗」,龔徐洲說。

儘管當時條件艱苦,但是同志們學習勁頭很足,誰也不甘落後,每晚都學習到10點多鐘才就寢。他們跟著教員學,跟著工人練,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練上幾百次、上千次,他們查資料、爬機艙、摸管路、鑽反應堆艙,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熟悉,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地掌握,一步一步地熟悉、駕馭和馴服被稱為「鋼鐵巨鯨」的核潛艇。

「別人能做到的,中國軍人同樣能做到!」試航員們經過一年的勤學苦練,全部通過筆試、口試、實操考核,在駕馭核潛艇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深海鑄劍,出鞘驚天

1970年12月26日,一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性時刻降臨了。經歷了4個多小時的運輸,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抵達海邊,準備下水。

核潛艇在船塢中完成了最後的安裝收尾和初步調試工作。接著,將進行一次全面考察核潛艇研製是否成功的碼頭系泊試驗和航行試驗。在沒有資料可以借鑒,研製設備不足的情況下,困難再多也嚇不倒中國的科技工作者。他們,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發揮聰明才智,解開了一個個難題,攻克了一道道難關。

1974年1-4月,第一艘核潛艇繼續進行檢驗性航行試驗,試驗證明,運行情況良好。至此,核潛艇可以交付部隊使用了。核潛艇首艇第一任艇長楊璽從高振家手中接過軍旗,然後庄重地把它插在了「長征1號」的塔狀艦橋上。

來到《等著我》的四位戰士講述著過去的故事。從初相識到同舟共濟,他們與機電長庄永元共同生活了12年。1971年8月,核潛艇正式到海上試驗,擔任關鍵崗位的庄機電長因為眼睛不好而住院,在這樣的時刻,他不顧個人身體安危,堅持到現場參加試驗。除了時刻記錄數據,晚上他還要帶核潛艇試航員學習,因為沒有計算機,只能拿計算尺來反覆演練。

出航就是出征,下潛就是戰鬥。從水面到淺水再到深水,每一次試驗都是一場生死考驗。程文兆對自己參加核潛艇部隊以來的一次出海經歷記憶猶新。10級大風掀起滔天巨浪,浪高將近十幾米。每次浪打過來,全身濕透。有一個戰士因為風浪太大,最後只能趴在地板上,從胸腔到胳膊全部綁在椅子腿上,一隻手握著另一隻手發電報,保持海上與陸地的聯繫。

每一次的下潛試驗都是一次巨大的身心考驗,「有的地方扛不住壓力,螺帽『啪』就打出來,就像人斷裂的骨骼一樣『嘎嘎』響」,程文兆回憶道。而劉潔清在下潛試驗中也切身經歷過危險時刻。當時他準備去控制台時,卻發現隨著水壓的變化、鋼核的變形,工作間的門被壓死。但是經過千錘百鍊的他,在千鈞一髮之際攻堅克難,解除危機。黃旭華作為總設計師也與36名戰士一起經歷試航試驗,一起在艇上生活,在他看來:「我不僅要為這條艇的安全負責,我更要為艇上參試人員的生命安全負責到底!」

無論遇到什麼情況,36名戰士猶如36棵青松,堅守崗位不動搖。1988 年 9 月,運載火箭衝破海面,帶著橘紅色的火焰,準確濺落在目標海區。一聲驚雷震撼海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能力的國家,標誌著我軍海基戰略防禦力量初步形成。

戰艇為伴,生死同行

以核潛艇為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試航員遠離親人、遠離故土,在藍色的海洋里穿行,陽光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極其難得的奢侈品。然而等到告別之時,才發現,核潛艇早已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

1977年2月份,劉潔清離隊,到了碼頭以後,久久地注視著戰艦,心情複雜。他默默看著,對著軍艦長長地敬了一個禮,想著「我的部隊,我的戰友,我的戰艦」。

同舟共濟的戰友們一別幾十年。「36棵青松」的35名都聯繫到了,唯獨機電長庄永元一直都沒有消息。「36棵青松」還差一人就聚齊了,但是他們尋找了很久卻怎麼也找不到。他們很懷念當年一起工作的場景,還想一起回到曾經奮鬥的地方看看。

他們在《等著我》的融媒體尋人平台上發了「求助信」,希望藉助央視的公益平台力量找到老戰友。節目組的愛心尋人團第一時間展開工作,遺憾地得到了庄永元已過世的消息。他的兒子來到了現場,與四位「青松」緊緊相擁。他們沒有太多淚水,沒有漂亮的言語,但作為中國首批核潛艇試航員,「鋼鐵巨鯨」見證著他們的奮鬥和情誼。

第一批核潛艇試航員、一百多名參試人員都和到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一樣,曾經隱姓埋名地做著驚天動地的事,為國家建設海洋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是他們一生的自豪。

他們是投身於中國前所未有的核潛艇事業的人,講起過去的事情,榮耀感溢於言表。透過他們熠熠生輝的眼神,我們也彷彿看到了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受到了他們頑強信念的鞭策。

「36棵青松」 全體成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獵鷹」男女特戰隊員同台競技,帶你領略不一樣的風采
王毅俠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