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遊戲成癮列為「病」,會讓楊永信們變本加厲嗎

把遊戲成癮列為「病」,會讓楊永信們變本加厲嗎

要點 | 速讀

1、世衛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並給出了診斷標準。但這一做法在學術上是存在爭議的。

2、遊戲界人士擔心世衛的做法被錯誤理解,導致對中國人對遊戲的偏見進一步妖魔化。

3、相比起「爭論遊戲成癮到底是不是一種病」,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事實是一些人對遊戲已經過於沉迷,希望正規的診療手段能夠幫助到他們。

文 | 丁陽

昨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最新一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其中最受世人關注的一個舉措是,把「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也稱「遊戲障礙」)列入到了精神疾病下「成癮性疾患」的章節之中。世衛組織的這一做法其實相當具有爭議性,然而在「遊戲成癮」日益成為世界性重要問題的當下,其意義也相當重大。對於國人,尤其有必要深入進行了解。

世衛組織做了什麼?

「沉迷於打遊戲」是一種病嗎?或許不少人都思考過這一問題。一些年輕人想戒除遊戲,但總是不可自拔,邊罵自己邊繼續沉迷;一些父母因孩子沉迷遊戲而憂心忡忡,採取各種手段,甚至把孩子送進戒網癮學校。不過,這裡所說的「病」大多數人都理解為意志力薄弱,甚少人會將「遊戲成癮」跟「煙癮」、「毒癮」這種生理、心理上出現特定癥狀的疾病聯繫起來。而如今,世衛組織的做法是,把「遊戲成癮」列入為一種正式的疾病,在《國際疾病分類》這個國際通行的流行病學調查、衛生管理和臨床診斷的標準和工具中,擁有了正式編碼(6C51 Gaming disorder)。

這個做法的意義在於,今後醫生會把「遊戲成癮」作為正式的診斷結果來進行對待,進而開處藥方、提供治療方案,研究者也會按這個類目來進行相關的數據收集和分析,以促進新療法的產生。甚至一些醫療保險可能都會把「遊戲成癮」納入受理範圍。

世衛組織給出的「遊戲成癮」診斷標準有三條——

1、對玩遊戲的控制能力受損(比如開始時間、頻率、持續時間、場合等);

2、遊戲高於一切,其他興趣以及日常活動,都須讓位於遊戲;

3、即使導致了負面影響,遊戲行為仍在繼續和升級。

另外,要想確診「遊戲成癮」,行為模式還必須足夠嚴重,導致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並通常明顯持續了至少12個月。

世衛組織還指出,並不是所有熱愛玩視頻遊戲或網遊的人都會成癮。「研究表明,在參與數字或視頻遊戲活動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遊戲障礙影響。不過,參與遊戲的人應該警惕他們花在遊戲活動上的時間,特別是當他們因此而無暇顧及其它日常活動時,並警惕遊戲行為模式引發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功能的任何變化。」

世衛組織對「遊戲成癮」的定義

為什麼說這一做法有爭議?

世衛組織作為衛生健康領域的國際權威組織,認定「遊戲成癮」是一種正式的疾病,自然有著標誌性意義,會成為眾多醫學實踐的行動指南。但在學術上,即便是權威的論斷也會存在爭議。世衛組織宣稱,「在《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中列入遊戲障礙的決定是基於對現有證據的審查,反映了世衛組織在為編寫《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而進行的技術磋商過程中,不同學科和地域的專家所達成的共識。」但自該決定去年底宣布以來,反對把「遊戲成癮」列入正式疾病的聲音就不絕於耳。

比如遊戲產業協會ESA(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就正式發表了反對聲明,希望 WHO 世衛組織能將遊戲成癮中毒列為一種精神疾病的提案撤回。ESA的聲明表示,「在長達40年以上的時間裡,全世界有超過 20 億以上的人享受著視頻遊戲所帶來的豐富樂趣;而根據截至目前為止所有常識性且客觀性的研究來看,都證明主張視頻遊戲並不會讓人中毒成癮。」聲明還認為,就算給「遊戲中毒成癮」者掛上精神疾病的牌子,但他們並不像憂鬱症患者或其他社會不安障礙患者那樣真的有需要接受治療,也還不到需要醫療界關心到需要為此制定精神性健康問題規範的程度。」「如果將這些用戶看做是病患的話,那麼抑鬱症等原有的精神疾病會被置於微不足道的位置上。」

基於這樣的理由,ESA希望世衛組織能撤回提案,讓遊戲玩家不至於因此而成為受到他人異樣眼光看待的族群。

ESA反對意見中還引述了學界的研究。比如今年2月發表的一份來自「36名國際知名精神領域專家」的論文就認為,世衛組織的做法存在諸多問題,「遊戲成癮到底如何定義,存在太多混亂,即便支持將其列入疾病的專家也這麼認為。」「我們確信目前的證據質量是比較弱的。」一些研究者認為,ICD-11中對遊戲成癮的定義和劃分是不成熟的,理應撤出,認為這能夠防止科研、衛生及公共領域的各種資源的巨大浪費,也能保證孩童周遭的數字環境,以及自由表達的權利。

一些研究者更為推崇美國精神病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的謹慎態度。在2013年APA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第五版(DSM-5)中,引入了「互聯網遊戲障礙(Internet gaming disorder)」概念,列了9條診斷標準,但並沒有列為正式的疾病,而是歸類為「待研究臨床狀態(Conditionfor Further Study)」,APA對此的解釋為,「在亞洲一些針對年輕男性的研究中發現,當受試者全神貫注於互聯網遊戲時,他們大腦的特定通路激活,形式、程度與毒品成癮者大腦受到的影響相似。因此遊戲可能引起神經反應,影響欣快、獎賞系統,極端情況下發展為成癮行為。但是由於缺乏詳盡可行的診斷標準、治療標準,且目前根本沒有足夠穩定的量表去判定一個人是否患有網癮或測量其嚴重程度。」

DSM-5把「互聯網遊戲障礙」列為待研究狀態,並給出了9條診斷標準

2017年4月,APA回顧這一問題時提出「在普通人群中可能只有 0.3-1.0% 的個體符合該標準」;「超過65%的互聯網遊戲者不滿足任何一條標準」;重申了「互聯網遊戲障礙」僅僅是目前觀察到的可能與正常情況不同的現象,仍然不是「官方的」、確定的精神障礙或疾病,仍然亟待更多的研究、數據。

中國遊戲界人士擔心世衛的舉措會進一步讓本不受待見的遊戲在中國進一步被妖魔化

而在很多中國遊戲界人士看來,世衛組織的做法有可能會引發特別的擔憂。

1995年,葛爾·柏格醫生在參閱《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4)時參考了病態賭博的定義,定義了「網癮」。這個舉動被其本人定義為「玩笑」,然而這一無心插柳之舉卻成了一部分主流機構的聖經,「網癮」的定義被媒體廣泛報導,整個社會的集中偏見也在此時生根發芽,後續對全球造成了深遠影響。在中國,2010年前後,「網癮」在國內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思潮,被當做一種病了。比如流傳一時的紀錄片《戰網魔》,就惡意放大網路和遊戲對人的負面影響,並對拘禁、電療青少年等虐待行為主張讚頌和包庇。(遊戲時光VGtime《遊戲污名化之下,成癮定論將何去何從?)

萬幸的是,楊永信們的「電擊療法」,以及豫章書院這樣的「戒網癮學校」,由於被揭發做法殘酷、暴虐,違背現代醫學,以及斂財工具的實質,其名聲在主流發聲人群中遭到了否定(儘管很多父母輩還相當認可)。「網癮」這個詞如今聽到得越來越少,也不像最初那麼負面,而且很多時候被視為一種「偽科學」的概念。中國的遊戲行業也因此能夠喘一口氣,部分消除了偏見。

楊永信與電擊療法

業界人士擔心的就是,世衛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病」,會讓「戒癮」學校、電擊療法等做法再度興盛。雖然世衛組織對遊戲成癮的定義本身相對苛刻,還特意說明了「只有一小部分人受影響」,但這麼一點素材足夠讓輿論再次把遊戲給妖魔化了。

有論者還認為,世衛組織把遊戲成癮列入疾病,其本心是希望成癮者能夠得到更加正規的治療,但有可能會造成反效果。「許多身心疾病的患者雖然無辜,卻在世俗的眼光下擔負著很多莫須有的污名(比如,患有進食障礙往往被認為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現,患有抑鬱症的人往往被認為是為人不夠開朗)。因此,很多患者及其家人會對診斷感到羞恥,害怕被他人歧視。聯繫到整個社會對遊戲曾有的污名化,世界衛生組織的此番』確診』真的無法讓人不產生擔憂。」(網易愛玩《當遊戲成癮被WHO列入精神障礙,對玩家意味著什麼?》)

不管「遊戲成癮」到底是不是一種病,現實是「存在遊戲成癮者,這些人正遭遇著痛苦」,社會需要幫助他們

儘管存在諸多反對意見,世衛組織還是堅持把「遊戲成癮」列入ICD-11了。這並不會缺少學術方面的依據,事實上也有很多精神領域的學者支持把「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不久前,

Frontiers in Psychiatry雜誌連續在線刊登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探究了網遊成癮者腦影像學的特徵性改變——其一,韓國忠南國立大學的學者採用了結構磁共振結合功能磁共振的研究方法,發現滿足DSM-5「互聯網遊戲障礙(Internet gaming disorder)」診斷標準者的雙側額葉中部灰質體積較健康對照組顯著減小,左側尾狀核灰質體積較健康對照組顯著增大,且成癮癥狀嚴重性和左側尾狀核灰質體積呈正相關(即異常灰質體積越大、成癮癥狀越嚴重)。其二,中國學者採用基於皮層的形態學分析方法對青少年男性網遊成癮者進行研究,發現他們雙側島葉、右側顳下回皮層厚度增加,且成癮癥狀嚴重性與左側島葉皮層厚度呈正相關;同時雙側顳上溝、右下頂葉皮質、右側楔前葉、右側中央前回、左側顳中回等多個腦區皮層厚度減小。(醫脈通精神科《網路遊戲成癮者腦結構和功能存在特徵性異常》)

以上這些最新研究是否有助於判定「遊戲成癮」到底是不是疾病,只能等待進一步的權威解讀。但世衛組織的做法還有別的用意——

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馬克·格里菲斯(Mark Griffiths)教授是世衛組織設立的工作小組的一員,他研究這個分類問題時採取了更堅定的立場:「問題的底線是有的遊戲確實存在問題。無論你稱之為『遊戲障礙』還是『遊戲成癮』,確實有一小部分人已經讓遊戲完全佔據了他們的生命」。「我並沒有故意想去誇大這個問題。據我們所知,當我們歸類一種疾病時,並不需要等到疾病的病例達到某一數值。」

換言之,在世衛組織看來,對「遊戲成癮」的定義和研究可能還並不充分,對成癮者和非成癮者還不能很好的進行區分,但「存在遊戲成癮者,這些人正遭遇著痛苦」這個事實是毫無疑問存在的。把「遊戲成癮」列為疾病,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治療他們。

對於國人來說,這點其實也比「爭論遊戲成癮到底是不是一種病」來得更為重要——如何更規範地幫助沉迷於遊戲的人擺脫困境,這才是第一位的。我們希望把「遊戲成癮」列為疾病後,真正的患者會得到更有針對性、更妥善的安置與治療,任何不正當的所謂「治療」手段如中國獨有的「電擊療法」等必須被堅決反對。正如論者所說,「這是科學的進步,而非網戒所們的勝利,更非無端施暴的理由。」我們也希望,世衛的舉措人們對遊戲成癮的認識更加科學化,不要像以前認識「抑鬱症」那樣,認為靠灌心靈雞湯就能解決問題。

遊戲成癮,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能等閑而視之,端正對待,才是人們應有的態度。

在美國,一些機構用非常特別的設施來試圖治療遊戲成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話題 的精彩文章:

中國應該申辦世界盃嗎?
家長帶人暴打教師:你叫教師再如何管學生?

TAG:今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