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三國殺」
全文字數:2357閱讀時間:6分鐘
新能源汽車成為自主品牌汽車廠商、外資品牌汽車廠商以及互聯網造車企業的「重中之重」,三股力量的角逐將長期存在。
文|艾檬
校對|樂川
圖源|網路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而市場亦給予了積極的回應。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完成3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9%和141.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均完成25.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5.1%和124.7%。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逐步增長,預示著市場對於國家產業政策的肯定,作為長期性市場潛在主力車型正在形成。而隨著補貼政策的逐步調整,新能源汽車進一步升級和技術高端化將成趨勢,特別是新型動力電池產業化、輕量化,推動智能網聯化等方面。圍繞著新能源汽車的自主品牌廠商、外資汽車廠商、互聯網新勢力造車企業爭相湧入,「三國殺」局勢成形。
三股勢力的角逐
與市場相呼應的是,新能源汽車已成為自主品牌汽車廠商、外資品牌汽車廠商以及互聯網造車企業的「重中之重」,三股勢力紛紛加入戰局,均紛紛加快產品上市節奏和品牌推廣計劃。而隨著外資企業和造車新勢力的快速發展,三股力量的角逐將長期存在。
自主品牌汽車廠商在新能源汽車品牌、技術平台上不斷向縱深挺進,比如江淮汽車前不久發布了全新品牌「思皓」並推出首款產品「思皓E20X」。長城正式發布旗下獨立電動車品牌歐拉,基於專用電動車架構平台—ME平台研發,同時推出兩款微型概念車。此外,紅旗發布新品牌戰略,比亞迪推出全新技術平台e平台,吉利、廣汽、奇瑞等也在加速推新品。表明國內自主品牌汽車廠商的步伐
而外資品牌多年的技術和資金實力,也決定了其「從長計議」的長遠布局。大眾集團老謀深算,Roadmap E戰略將助大眾延續繼續稱雄,布局高中低端全產品線,規劃2025年將有超過50款電動車型,同時新車銷售的20%-25%為電動車。而上汽通用則以全面電氣化為目標,從2019年起將在旗下三大品牌上全面推行,2025年將實現100%車型電氣化。豐田電動車也如期而至,到2020年豐田針對全球市場將推出超過10款純電動車。寶馬從現有的「i-Performance」產品規划過渡到「i」品牌時代,陸續推出新能源車型表現出寶馬在規劃新能源上的超前意識。日產電動車將廣泛推廣新能源汽車,同時日產-雷諾-三菱聯盟整合優勢資源發力新能源領域,規劃是2022年前推出12輛純電動汽車和40款配備不同程度智能駕駛的汽車。跨國汽車企業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激情動力十足。
在這兩股勢力爭奪之外,資本支撐著造車新勢力不斷湧入,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了活力,形成一支生力軍。其中大部分企業通過輕資產代工模式進入市場,技術上融合ADAS和人機交互技術創新,產品聚焦高續航中型與中大型SUV市場,2018年及2019年是集中推出時間,亦是佔位表現的契機。
業內人士表示,競爭的加劇會促進技術更加成熟,研發成本會隨之逐漸降低,讓企業專註於技術提高並降低價格,讓中國的新能源車真正形成良性增長。同時,多元化的發展模式給了本土品牌與國際品牌同場競技的機會,甚至還能成為中國汽車品牌走向全球的跳板。
技術升級的較量
如此新舊勢力的比拼,當然是品牌、技術、渠道、營銷、服務的全競爭,但技術的含金量將愈成其高,沒有技術的沉澱與升級,在這一賽道上註定無法駛向終點。
據專家表示,新能源車技術升級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出現三大變化,一是2020年新型動力電池將實現產業化。二是輕量化,產業將逐步形成以鋁合金、複合材料為主的整車輕量化技術平台,推動技術開發能力和產業鏈形成。三是智能網聯化,將逐步實現ADAS產業化應用,形成自動駕駛技術平台。
這三股勢力都有自己的基因,分析認為,傳統自主企業發展特點在於,一是主導中國市場,二是全產業鏈加速布局(尤其是三電系統核心部件),三是主攻純電動和插電式技術路線。外資汽車廠商則與中國企業合資合作,大力推出多款電動車產品,同時多種技術路線並舉,並加快向純電動轉型。造車新勢力則藉助資本,以代工模式快速切入,主攻純電動技術路線。
無論何種路線,技術上的加持將成為未來競爭的重要籌碼,而它們已然在行動。如長安新能源板塊將累計投入100億元,建立技術創新中心,實施五大創新,聚焦新能源三電前瞻技術和新能源智能化融合技術的研發。而智能保護、智能驅動、智能互聯將成為上汽通用新能源汽車的主要賣點。寶馬則將在瀋陽工廠建立高性能動力電池製造廠,為今後大規模電動車需求提前布局。威馬汽車選擇走產品規模化到AI技術大規模運用發展路徑。小鵬汽車首發搭載全場景自動泊車功能的車型G3,堅持迭代更新的互聯網思維,打造在自動駕駛和智能互聯領域的差異化產品競爭優勢。拜騰展示的首款概念車在全面屏創新和人機交互技術配置上提升到新高度。
行業格局的改變
而外資企業和造車新勢力的強勢衝擊,是否將內生性改變現有競爭格局?
從態勢來看,三大陣營發展側重點有所不同,傳統自主企業的重點在於優化產品組合,突破核心技術部件,保持主導權;外資企業則強化快速在中國市場導入新產品;而新勢力則以交付產品,獲取品牌認可和客戶接受為主。
三方各有優勢與倚重,未來的格局就要看三方的資金力、技術力、執行力等等要素的「配比」。而最值得關注的是,滿足不同需求場景的電動車需求將會逐漸顯現,出行方式多樣化將衍生不同運用場景,用戶、車企和出行服務商等在不同場景下對電動車需求也將呈現定製化特徵發展。
如此一來,對新能源汽車玩家來說,不是僅僅將車造好、將繼航里程延長、將ADAS體驗做好那麼簡單。有業內人士指出,無人駕駛+電動車+分時租賃=未來出行。可預料的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電動車與自動駕駛的發展將相得益彰。因而,在這方面的布局需要「並駕齊驅」,因勢制權。
在共享出行層面,已有先驅者在行動。比如日產-雷諾-三菱聯盟與滴滴將展開關於自動駕駛領域項目,共同打造開放基於共享的出行生態系統。而寶馬宣布與賓士母公司戴姆勒集團合作,將各自旗下的共享汽車品牌等共享出行業務進行整合,並立志於打造涵蓋充電、出行等服務的可持續供應生態環境。可以說,未來的競爭需要更多元更立體的打法,無論哪一方都要做好長久戰的準備。
END
※首個真5G標準出爐!華為中興大唐等全面衝刺,緊追高通愛立信
※IC設計公司上市想隱藏收入不容易;廈門海滄投資集成電路風起雲湧;預測世界盃人工智慧也不靠譜
TAG:半導體投資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