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大腦研究大腦—人類神經病學發展史

用大腦研究大腦—人類神經病學發展史

大約公元前400年,有一位希波克拉底老人,他生活在克斯島上,當時,巫醫巫術大肆盛行,人們將癱瘓、抽搐、痙攣等神經功能障礙病全部歸咎於「中邪啦」,希波克拉底等一幫有志青年,對這種觀點表示不服氣。於是,便提出了「四體液學說」,即血液、黏液、黃膽、黑膽,認為這四種體液佔比不同,從而導致了每個人氣質不同。

性情急躁、動作迅猛的膽汁質(比如一言不合就拔柳樹的魯智深);

性情活躍、動作靈敏的是多血質(比如說走就走,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大師兄);

性情沉靜、動作遲緩的是黏液質(比如台詞永遠是「師父被妖怪抓走了」的沙和尚);

性情脆弱、動作遲鈍的是抑鬱質(比如整天除了吃醋就是葬花,生生把自己哭死了的林黛玉)。

在神經外科專業領域,希老先生可謂是開顱減壓術的創始人。他認為顱腦受損後體液會聚集在腦部,想治好病必須把這些過度聚集的體液釋放出去才行。如果顱骨完全破裂,體液便自行釋放;如果顱骨沒有完全破裂,希老先生便會在顱骨上鑽孔(滋滋滋)以打開閉合的顱腔,釋放體液。在希波克拉底「滋滋」不倦的研究中,人們對顱腦有了最初的認識。

50年後(公元前350年),希波克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又提出了人類三種靈魂理論:掌管理性的靈魂位於大腦,掌管情緒的靈魂位於心臟,掌管慾望的靈魂位於肝臟。所以當我們難過的時候,會說「心碎了」,沒人說「腦碎了」。柏老師指出大腦、心臟、肝臟在意識中的不同分工。

繼柏拉圖之後,又有一位文武雙全的人物閃亮登場,他就是蓋倫。論武,蓋倫解剖過以猴子為代表的大量小動物(切勿模仿);論文,他發表了一篇關於大腦的學術文章,堪比SCI。在這篇綜述里,他摒棄了大腦是一種熱量調節器的觀點,並揭示了一系列連接大腦和身體的神經。這一理論構成了其後1000多年來神經病學研究的基礎,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繼蓋倫之後,又有位好奇心極重的大鬍子先生也為神經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就是列奧納多·達·芬奇。他解剖過30多具屍體,畫過無數的人體解剖圖像(全國高等學校醫藥規劃教材人體解剖學第一頁的圖就是)。他對顱腔內的物質近乎痴迷,認為生命的靈魂是以腦為家的。於是,他把青蛙的腦後打了一個洞,往洞里灌注融化的臘,迫使顱腔內殘留的液體從頂部的另一個洞排出,因為腦室是相互聯通的。當臘凝固後,他將青蛙的頭骨和大腦去除,這樣就剩下一個由臘製成的三維立體腦室模型。之後,依舊有許多的醫學家、科學家,在探索人類大腦的路上,不拋棄,不放棄,苦苦探索,才有了今天的神經科學。

1543年,安德烈亞斯·維薩留出版了《人體的構造》一書,並在術中展示了神經系統和大腦精緻的解剖圖。

1664年,托馬斯·威利斯發現位於大腦底面的血管環。

1837年,楊·伊萬傑利斯塔·浦肯野繪製了歷史上第一副神經元,即腦細胞的圖片。

1886年,大衛·費里爾對猴子和狗的大腦進行電刺激試驗,發表了一份早期大腦功能的定點陣圖。

1921年,奧托·洛維首次發現了神經遞質——神經細胞之間相互進行交流的信號載體。

2014年,世界上首次人腦之間的直接溝通完成。

雖然神經學的發展突飛猛進,但是仍有許多未解之謎,我們真的能用大腦去解開大腦之謎嗎?我相信,一定能!

備註:文字內容節選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副院長編著的《腦健康讀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卒中健康管理 的精彩文章:

想讓自己更聰明,大腦的這些秘密你必須知道

TAG:卒中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