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讀書文曲星站在身後,到底是什麼神仙,文曲星轉世的都有誰?
中國神話傳說將文曲星視為主管文運與考試的星宿。富於文筆,任職朝廷為大官的,多被指為文曲星下凡。
一般民間信仰、預言書及文學作品中,認為商王子財神比干、商相伊尹、唐相張東之、宋相范仲淹、開封府尹包拯(范包二人時代重疊)、文天祥和《白蛇傳》男主角許仙的兒子許仕林等等皆為文曲星轉世。
李淳風《藏頭詩》:「有文曲星下界,生於賣豆腐之家,後來為相,自能平之。」(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
鄭光祖《立成湯伊尹耕莘。楔子》:「奉上帝著貧道遣文曲星下降,投胎於義水有內。後伊員外收留,養大成人,名為伊尹,佐於成湯,建都於亳邑。仙童,與我喚將文曲星來者。」
許仲琳《封神演義》:比干獲封為文曲星。
施耐庵《水滸傳》:「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宮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這兩個賢臣,出來輔佐這朝皇帝。」
但最廣為人知的文曲星的化身,指的是「梓潼神」(文昌帝君),原是晉朝人,姓張名亞子,居四川梓潼縣七曲山,東晉寧康二年起兵反抗前秦苻堅時陣亡,獲奉為梓潼神。後四川學子認為梓潼神有護佑文運之力,每逢考試,皆往祭之。唐玄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宋真宗時封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宋光宗時封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宋理宗時又復封「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稱為「文昌帝君」。
?
有人認為文曲、魁星為同一星,也有人認為不同。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奎宿即文曲星。民間也經常把文曲和文昌混同。
至於天文學上的畫分,「文曲」是北魁斗中第四星天權的古名。魁星則指《春秋運斗樞》所載:北斗中的「第一至第四為魁。」也有一說指「魁,斗之首」,認為魁星只是指北斗中的第一顆星天樞。
「文昌」則是三垣二十八宿中紫微垣的其中一個星官,有星六顆,如半月形(見圖片左邊),列在北斗魁前(因此有「魁星踢斗」之說)。分別象徵六個政府部門或官員,分別為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按西方星座的畫分,這六星均屬大熊座。
至於奎宿則為二十八宿當中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顆。按西方星座的畫分,這十六星分屬仙女座、仙后座、雙魚座和鯨魚座。因此,文曲、文昌、魁星和奎宿明顯各有所指。
歷史上相傳文曲星轉世的人物
在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漢族民間傳說出現過的文曲星包括: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劉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