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錶基礎知識常見常用的機關術語,這些你都知道嗎?
原標題:關於手錶基礎知識常見常用的機關術語,這些你都知道嗎?
一直在您身邊的貼身腕錶專家阿甘!專註手錶領域10年,手錶專業評測人,機芯鑒定,腕錶知識宣傳者!
更多手錶知識可以諮詢阿甘請關注圖上:腕錶評測
小三針在表面上再加設一個小圓盤用來指示秒的表,俗稱「小三針」,也叫「兩針半」。該秒針,直接安裝在四輪的輪軸上。它通常位於表面的6字處。在個別鐘錶上也有位於10字、9字、8字、3字等處者,至於秒針與時針、分針位於同一中心軸上的,稱為「大三針」。
月相有的表在表面上設有指示月亮圓缺的小窗口,該功能稱為「月相」指示。眾所周知,月曆亦稱陰曆,它也是表示自然界時間變化的一種方法,在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尤其是在中國,使用陰曆的人很多,這種表在現代仍有生產價值。(後續將詳細講解月相)
動力指示指示出機械鐘錶發條餘力(發條卷緊的程度)的功能稱為動力指示。通常是在表面上開一個扇形窗口,或以指針指示該餘量。有的則是在背面機芯上顯示。
鬧錶可以設定響鬧時間的表叫鬧錶。設定時刻之後,到時就會有一支以高速震動的小錘敲響錶殼後蓋的突起處提醒時間已到。另外還有一些以音樂或某種聲音報時的鐘錶,如「打簧表」(Repeater)和「音樂表」(Musical watch)。
世界時計世界時計(Worletimer)是戰後為了滿足旅行時代要求而粉墨登場的時計。它能夠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簡稱GMT)為基準,可以使世界各地的時刻一覽無遺。多數世界時計上刻有大都市的名稱和當地的時刻,可同時指示兩個地區的時間,名堂頗多,例如「雙時區」、「第二時區」等,但基本原理完全一樣。
小時跳字這是一種以表面小窗指示12小時中的各個鐘點的機械,分針每經60分鐘,該小窗就彈出下一個數字。具有這種功能的表統稱為「跳字表」或「跳時表」。
防水錶玻璃和後蓋的接合處都加上墊圈,並採用擰螺絲式的表把,便可以防止液體和塵埃的滲入。這個表一般稱為「防水錶」或「放水防塵表」。早在二十年代,勞XX就已經開始採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放水方案。放水性能通常按耐壓水深過分其等級。日常生活表種的放水性能一般只達到30米(三個大氣壓),可以游泳佩戴的手表達100米。
潛水錶顧名思義,潛水錶就是潛水用的時計。一般的防水錶不能潛水,潛水錶一定要符合嚴格的規定。簡單的說,潛水錶要有更高的放水性能,有可以測量潛水時間的旋轉式外圈(有防止反向旋轉設計),有便於在黑暗海底讀取時刻的夜光指針和刻度。潛水是一項危險性的活動,切勿戴「潛水外形」的運動表潛水;這類表只是設計仿照潛水錶,經不起深海的壓力考驗。
防磁表機械式表肉中有些金屬零件容易帶磁,這往往是造成故障產生的原因。三十年代IWC開發航空表時已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時計史上立下了豐功偉績。當初的防磁方法採用軟鐵製造的內錶殼,減少機件被磁化的可能性,對錶肉當然亦兼有雙重的保護作用。後來更徹底,乾脆改用非磁性材料來製造零件。
天文台表天文台表是高精度的精密時計,所以也可以乾脆叫做精密時計。手錶上有「Chronometer」字樣,表示它經過瑞士官方所(COSC:Contro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etres)檢驗合格,非同小可。
萬年曆「萬年曆」表是中國人的一種誇張俗稱,但英國人更加誇張,稱之為「永久日曆」表Perpetual calendar)。其實所謂「永久」只是說無須人手調校,如果天天上鏈,不需要調整可以指示正確的日期,並非不上鏈其日曆也能永遠或一萬年不差。以為每四百年一次的閏年二月只有28日,萬年曆錶大多只能準確指示到2100年,IWC在1985年推出的「達文西」可以自動指示至2500年。萬年曆錶屬於複雜機械錶,可以指示日期、月份、星期,甚至可以指示年份和自動調整閏年。
陀飛輪陀飛輪是鐘錶大師寶璣發明的一種調速裝置。法文Tourbillon有「漩渦」之意,陀飛輪是音譯與意譯相結合。寶璣發明陀飛輪,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造成的機件誤差。機械式時計之所以能按一定的節奏循規蹈矩地走時,全靠擒縱裝置的精確控制。如果擒縱調整機構本身的動作不準確,時計便隨之失准。造成擒縱裝置動作不準確的罪魁禍首是地心引力。調速裝置中的擺輪是利用遊絲的彈性來完成擺輪運動的。由於遊絲總是以一定方向捲動,所以時計的放置位置姿勢(上下左右的位置)變化時,這一部分所受到的重力作用也會使軸承的摩擦力發生變化。於是便產生了一種稱為「位置差」的精度誤差。例如,將手錶放置在平面上是,就和戴在手腕上經常擺動時不同,產生了或快或慢的差異。十七世紀末,人們對鐘錶精度的要求顯著提高,再無法容忍這樣的「位置差」。於是,寶璣便挖空心思,尋求解決的絕招。他想:擒縱裝置之所以受重力的影響,是因為它的機件處於固定的運動狀態,如果使這一部分的位置不斷地改變,方位不同會導致絕大多數情形下抵消重力的作用。根據這一構思,寶璣想出了一個巧奪天工的辦法。他把這個擒縱調速系統安裝在一個框架(Carriage)中。這框架以一定的速度不斷地打轉。當擺輪在某一位置受到某一方向的重力影響時,到另一位置將會受到另一方向的重力影響,框架不斷地轉動,擺輪的位置也隨之改變,從而接受各種方向的影響;換言之,在宏觀上,各種方向的影響將相互抵消,等於沒有影響。即使在當今的手錶上,陀飛輪也屬於機械式複雜時計的豪華配備。它代表了最高水準的技術,因此,能生產這種時計的廠家並不多。
飛返啟動時計飛返啟動時計,就是「瞬即回到原位開始下一次計時」之意。在一般的計時錶中,要進行下一次測量時,必須經過「停止」、「回零」、「開始」三次按鈕操作。在配備了飛返式計時功能的表上,人們只須要按一次「回零」鈕,就可以使所有的錶針立即回到原點,重新開始測量。這本是法國海軍航空兵為了節省操作時間而開發的一種特殊功能,現雜只有極少數廠家在手錶上配備這一功能,因此備受矚目。
飛返式指針它的特點,在於令指針到達刻度終點時能重新返回原來位置。一般的錶針均作圓周運動,旋轉一圈時剛好返回原位,所以終點總是下一輪的起點。而飛返式指針的功能則不同,到達終點的指針不在繼續前進,立即彈回起點,從而使不斷地轉動變成一種往複運動。它主要用於60分鐘刻度和日曆指示等方面,但最近有的表開始在秒指示方面也別開生面地採用了這種方式。
活動裝置這種表具有特殊的活動功能。過去,鐘錶匠不僅研究時計,而且也研究有關的活動裝置。現在,仍有極少數的廠家不時推出一些繼承Automaton傳統的手錶。有的在表面上加設小人國般的人物敲鐘動作;有的以動物的活動見勝;還有一些屬於有做愛動作的春宮表,款識極多樣化
平均時差所謂「時間差」,指平均太陽時間與基於真實天體運行的恆星時間之差。平均太陽時間即常用的時計指示時刻,亦稱平均時間。實際上每天的長短並不相等的。長者有24小時14分,短者僅23小時44分。人們取其平均值每天24小時,是為了日常生活上的方便。恆星時間不以太陽為測時的標準,以另一位置固定的恆星為準,一晝夜的時間為23小時56分41秒。此法更精確,適用於天文學和太空科學,但用於日常生活方而會脫節,諸多不便。平均時間和恆星時間每一年只有四次完全一致,其餘時間都有差異。寶璣在十八世紀研究過時差指示功能,在懷錶和櫃檯鐘上都加設過可以指示平均太陽時與恆星時間之差的字盤。另外還有一種時差,稱為地區時差。隨著交通的日益發達,各國閉關自守,時間標準已無法適應世界性的要求。因此,1880年英國一法律形式確立了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MT)。其後世界各國相繼認同。把全世界自東到西劃分為24個時區。以倫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為零度,通過零度的這條線叫子午線(meridian),由它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個半球。全世界自東到西劃分為24個時區,沒區經度15度,與鄰區的時差為一小時。這就是地區時差。
鏤通表鏤通表(Skeleton watch)也叫鏤空。雖然本身不屬於複雜功能表一類,但作為一種裝飾技巧,有時也被列為複雜功能。英文名稱「Skeleton」較恐怖,本身含有「骸骨」之意,即是說這種表只剩下骸骨——各種機件像穿透視裝那樣,暴露無疑。諸如擺輪的來回擺動、擒縱器的一擒一縱、過輪的加速作用等,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製造鏤通表,要有很高超的技術,由於要暴露「本錢」,所有有些透視表還對零件和夾板上精雕細琢,例如刻花加藍,銼成龍鳳呈祥或祥雲朵朵,因而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
天文台表通常機械錶每天的可容忍誤差是十五秒,天文台表特別講究機芯、材質與手工技術,將每日誤差大幅降低至五秒。天文台表是經過瑞士官方天文台測試組織(C.O.S.C.)檢驗合格的高精準手錶。C.O.S.C.分別在瑞士的日內瓦、Biel和La Chaux-de-Fonds三地有測試中心。日內瓦中心平均每天要測試一萬兩千至一萬五千隻手錶,數量最多;另外兩地則平均每天要測試一萬五千至一兩萬隻手錶。在受檢的手錶中,大約有百分之二至三的手錶會遭到到淘汰。為了取得天文台證明(The Swiss Official Chronometer Control),每一隻表都必須連續十六天接受不同的溫度及位置等測試。由於表的面積愈小,製作難度愈高,因此依表外殼直徑與表面面積大小,可以分為外殼直徑大於二十公釐或表面積大於三百一十四平方公釐與數值小於或等於前者的兩種標準。天文台表測試評估的項目包括:平均每日速度、平均速度變化、最大速度變化、不同位置的速度差異、最大的速度差異、溫度影響值、持續速度等七項。每一項測試均有一參考數值,只要測試結果在標準值以內,就算合格。由於測試是逐只測驗,所以即使是同款的兩隻表,測試結果在數字上也可能有若干差距。天文台表的測試過程非常制式;從第一天開始,觀察表的狀態在二十四小時後呈現的差值,記錄下來就是日差。每天的日差以秒為單位,正、負錶快慢。前十天日差平均值即為每日速度變化。前十天每兩天之日差間差值的算術平均值,就是平均速度變化;差距最大的兩組差值,就是最大速度變化。而不同位置速度差異則取第一、二天與第九、十天平均每日速度變化之差值、最大速度差異則是前十又日差值與平均每日速度最大之差值。通常在測試中不可中斷,只有第十天可因需求暫停。測試期間溫度必須維持在攝氏二十三度,溫度誤差不可超過一度,只有在第十一天改為八度,第十三天則定在三十八度,求出每度平均每日速度變化值即是溫度影響值。至於持續速度則是指最後一天與第一、二天平均每日速度之差值。測試期間,手錶位置亦有特殊規定。在第一、二、十四、十五天,表面垂直三點朝右,六點朝上;第三、四天,垂直三點朝上。第五、六天,垂直三點朝下,九點朝上。第七、八天水平面朝上。第九到十三天則改為水平朝下。每一隻天文台表不僅有證書載明所有測試數據以資證明,表上亦有不同的天文台編號。不過,大多數錶廠的天文台證書多留在原廠,消費者拿到多是錶廠自製的證明卡。
一直在您身邊的貼身腕錶專家阿甘!專註手錶領域10年,手錶專業評測人,機芯鑒定,腕錶知識宣傳者!
更多手錶知識可以諮詢阿甘請關注圖上:腕錶評測
TAG:腕錶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