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 相關規定今天生效
遊戲成癮成了精神疾病?今日正式生效!
聽到這樣的消息,最淡定不了的,恐怕便是廣大遊戲迷了……
我喜歡吃雞,喜歡王者榮耀……那麼,我真的已經被列入精神疾病行列了嗎?
諸君莫慌,且聽來自浙江省精神衛生中心、浙一以及浙大的專家觀點壓壓驚吧!
6月19日起,世界衛生組織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的相關規定正式生效,世界衛生組織將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
從2017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測試版中,將「遊戲障礙」首次列入精神與行為障礙章節至今,遊戲成癮在精神疾病領域真正有了專門的歸類。
「將遊戲成癮正式歸為精神疾病範疇,對患者接受正規治療有很大幫助。」浙江省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神志病研究所副所長劉蘭英說,單獨歸類後,對遊戲成癮的發病機制、藥物作用機制的相關研究也會有很大促進作用。
青少年更易遊戲成癮
「在我上周一的門診病人中,就有5個孩子存在網路成癮的情況,都是初一學生。父母、祖輩來替孩子諮詢相關情況的也很多。」劉蘭英說。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秘書、副主任心理治療師胡健波的兒童青少年諮詢門診中,同樣存在類似情況。「來諮詢的青少年裡,有10%-20%的人都與遊戲問題有關。」胡健波說,青少年遊戲成癮往往與在家庭中不受關注;情感空虛,在現實中缺乏朋友,對學習失去興趣;在現實生活中缺乏被認同感等因素密切相關,他們一旦在遊戲的虛擬世界中找到了情感補償,就會進一步強化遊戲的行為,用另一種方式找到自我實現感。
「本質上,所有的遊戲都是通過心理學上稱之為『強化』的功能來使得人們不斷的來登錄遊戲,這個過程是操作性條件反射,即通過金幣或者寶箱或者感性反饋,使人們養成一種特定行為習慣,從而將遊戲持續玩下去。」對於遊戲為何會容易使玩家上癮,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副教授張萌解釋說。
心裡學領域的斯金納箱(The Skinner Box)理論,很好解釋了遊戲成癮原理。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上半年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路遊戲用戶規模達到4.42億,佔整體網民的57.2%,較去年增長2457萬人。胡健波告訴記者,相關調查發現,網路成癮人群在亞洲國家和12-20歲的男性青少年中分布最廣。在15-19歲的青少年中,男性遊戲障礙的發病率為8.4%,女性則為4.5%。
遊戲成癮有著明確的界定標準
那麼,在世衛組織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的相關規定生效後,是否便意味著所有喜歡遊戲的人都可能存在精神病的可能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不是所有喜歡玩遊戲的行為都是成癮,我們對『遊戲成癮』的鑒別診斷需要懷著謹慎的態度,切不可將其泛化。」劉蘭英說,像職業玩家,他們雖然會花很多時間在遊戲上,但他們卻不一定是遊戲成癮,具體診斷需要綜合多方因素來實現。
在劉蘭英平時接診的病例中,很多看似為遊戲成癮的患者其實是由其他心理障礙引起的。「社交恐懼,適應障礙,以及像抑鬱等情緒障礙是最常見的情況,在鑒別診斷時只有找准病因,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治療方案,達到最佳療效。」
其實,在遊戲成癮的鑒定上有著明確的診斷標準。記者看到,ICD-11遊戲障礙的診斷要點中,主要包括了「過去12個月內持續的失控性遊戲行為(包括網路遊戲、離線遊戲及其他未特定遊戲)」,「遊戲優先於其他一切活動,甚至成為日常生活的主題」,「對遊戲存在心理渴求」,「儘管導致不良後果仍然繼續玩遊戲的行為」,以及「該行為模式嚴重導致人格、家庭、社會、教育、職業及其他重要功能領域受損」等標準。
「遊戲成癮者不僅僅是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玩遊戲,更重要的是,他們忽略了現實生活,無法再承擔以往的社會角色,也不再參與社會生活。另一條是,他們喪失了對自我行為的控制,讓遊戲完全支配了生活。」胡健波說。
如何科學規範治療遊戲成癮?
在胡健波看來,遊戲是一把雙刃劍。其對於人的心理狀態、壓力釋放等有一定調節作用;小學階段的孩子也會玩遊戲,它對於智力開發,注意力、反應能力等的培養都有很好的作用。但當人在玩遊戲時,已無法實現自我控制,便需要引起重視。
那麼,對於遊戲成癮,到底該如何實現科學、規範的治療呢?「很多遊戲成癮的人背後往往有著多重心理因素作用,如果僅僅簡單地採取控制遊戲時間,甚至杜絕其玩遊戲的方式,反而容易惡化其病情,加劇心理問題。」胡健波說。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物質依賴科主任盤聖明說,目前,臨床上多採取家庭、藥物和物理結合對網癮少年進行綜合治療。但藥物治療只能減輕部分病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關鍵還是家長的陪伴,讓孩子發現生活中更美好、更有意義的東西,來替代遊戲和網路。」盤聖明說,比如,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多做一些現實遊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網路世界的虛擬遊戲,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朋友少,家長可以為他搭建更多友誼的橋樑,讓他有更多與現實溝通的渠道等都是較為理想的家庭干預手段。
此外,對家長來說,及早識別孩子的網路成癮癥狀也頗為重要。「孩子除了打遊戲之外,沒有其他興趣愛好;孩子每次打遊戲都一個人關在房間,長時間不和其他人交流;打遊戲成為孩子唯一和外界溝通的方式,在非遊戲世界無法和人溝通等表現,都有可能是遊戲成癮的外在表現,需要引起重視。」盤聖明說。
文字丨黃慧仙 陳寧 唐夢霞 胡梟峰 李彬 應曉燕
編輯&版式 丨糖醋排骨素燒鵝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