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認識佛陀
諸行無常
釋迦牟尼佛29歲出家修行,經過六年的努力,終於在35歲那一年開悟成佛。開悟成佛是開悟到什麼?就是悟到大宇宙的真理。釋迦牟尼佛開悟到三大真理,上一期我們講說了第一大真理,也就是因果道理。
本期我們繼續講說釋迦牟尼佛開悟到的第二大真理,也就是諸行無常。
諸行,就是指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人、事、物,都是諸行。無常,就是會變化。世間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斷的變化,這就是諸行無常。
三月的桃花開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然而一年過去了,山野中的桃花依舊在燦爛的開放,當時一起遊玩的人卻已不知何處去了。所謂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其實連那桃花,也早已不是去年的桃花。
《紅樓夢》中,寶玉喜聚,黛玉卻不喜聚,緣由是聚會再美好,很快就要面對別離。
越是美麗的相聚,離別越顯得悲傷,有句話說「相聚是離別的開始」。
人與人之間,就是一場又一場不斷的相聚,一場又一場不斷的別離。
朱自清先生寫父親,題為《背影》,龍應台女士則寫《目送》,目送與背影,其實都是同一件事,用眼睛目送的,往往是另一個人的背影。
而無論是目送,還是背影,都意味著面對別離。
有可能是生別離,日後雖是無盡的思念,但總是知道彼此尚在人世,心中有一份念想。
也有可能是死別離,此去一別,茫茫人海,不料再無相見之日,方知原來當時那一幕竟然是最後一次的相聚,留下無限遺憾與悵惘。
孔尚任寫《桃花扇》,「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樣的句子,讀來觸目驚心,每一句都在訴說著世事之變遷。曾經很健康的身體,到了一定的年齡,也會覺察到自己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甚至從沒想到過的病有一天竟也發生到自己身上。
曾經心心念念想著這一生只願跟這個人白頭偕老的自己,經過幾年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折磨,卻發現跟對方早已成為怨偶。
曾經一起玩耍的同學朋友,有一天,突然從別人口中聽到對方已經離開人世…
一切,皆是無常。
然而愚鈍的我們總以為世間有「永遠」。
以為有永遠的愛情,所以當聽到對方說海誓山盟的諾言,總是信以為真。相信月亮代表我的心的人,卻忘了月亮本身也是陰晴圓缺的。
以為自己永遠不會生重病,所以當醫生診斷說得了癌症時,憤怒、震驚、茫然、不敢相信,忘了自己的身體也是無常。
以為自己會永遠存在,所以不喜歡說死,連諧音的「4」也不願提及,不願面對終有一天必定會來臨的死亡。
世間哪有永遠?
人的心念,念念皆在變化,沒有永遠。
人的身體,細胞不斷在新陳代謝,今天的身體已不是昨日的身體,沒有永遠。
而最大的無常是自己的死亡,每一個曾生而為人的古人,現在都已是作古的人,教科書中那些名字,曾經都是鮮活的生命。每一個正在生而為人的人,未來有一天,也將會離開這個人世間。
無一例外,無論你我。
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大宇宙的真理就是諸行無常,以為有永遠的愛情、永遠的健康、永遠的生命,就是不知道無常的人。
釋迦牟尼佛四門出遊之時,看到老人、病人、死人,心想人為什麼會老,人為什麼會生病,人為什麼會死。這樣想的時候,釋迦牟尼佛也不知道諸行無常。
開悟成佛之後,釋迦牟尼佛才知道諸行無常,才知道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迴音。
如果說世間有永遠不變的真理,那就是無常永遠不變。
學習佛法,被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救度到以後,就會很清楚諸行無常,那時候,我們就不會想為什麼我會生病呢,為什麼那個人會背叛我呢,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無常。
正是因為一切都在不斷的變化,一切都是無常,所以,讓我們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吧,一生之中能和身邊的人在一起的因緣,都是短暫的緣;能聽聞到尊貴的佛法,也是難得的緣。
唯有珍惜!
謝謝閱讀與轉發
TAG:大悲的呼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