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代名臣于謙為什麼會被英宗殺害?

一代名臣于謙為什麼會被英宗殺害?

于謙(1398—1457),字廷宜,號節庵,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歷經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四位皇帝。

于謙的一生可高度概括為:對朱高力煦一罵成名;平反冤案,懲治惡史,百姓愛戴,為其立生祀;任河南山西巡撫,政績突出,被稱為「於青天」;夫人董氏病逝,一生無娶;領導北京保衛戰。

1449年土木堡之戰後于謙堅拒南遷,力擁景帝上位,全力抗戰,保衛了北京城,保衛了大明朝,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于謙死後,明朝少一社稷臣,帝國國勢就此中衰,對士風臣心摧殘不可估量。文官集團逐漸結黨謀私、不顧國政的墮落之途,亦由此而發端。

于謙之所以被英宗殺害,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宗被壓抑太久,心理上出了問題。明英宗自從被也先俘獲,基本上就每天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可謂生不如死。好不容易回到大明,卻又被景帝軟禁在南宮,整整七年!也是擔驚受怕。

為了避免外人悄悄與英宗聯絡,景帝派人把南宮宮門鎖上,灌注鉛液,甚至還把南宮周邊的樹木全砍了。長時間過這樣的生活,難免對英宗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

明英宗對如此功臣痛下殺手有以下幾點原因:

1、中國王朝自古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于謙是景泰帝的權臣,英宗對他其弟恨之入骨, 再登皇位後必須打擊景泰舊臣。

2、土木堡之變導致22歲的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也先企圖用英宗要挾明朝,于謙朝堂上當眾高呼「社稷為重、君為輕」,拒絕和談並領頭擁立異母弟弟朱祁鈺上位。

3、明英宗被放回後被代宗軟禁7年,于謙支持並擁護朱祁鈺為皇帝。

4、于謙支持朱祁鈺廢太子朱見深,立代宗獨生子朱見濟為太子。

5、不殺于謙,奪門複位名不正,言不順。

據史料記載,他在奪門之變發生的時候,因為城門未開,別人都不知所措,他大呼一聲:「我太上皇也!」聲音之凄厲,連參加奪門之變的軍官都為之膽寒。可以想見壓抑成什麼樣子了。

而等到他政變成功,景帝很快就駕崩,他也無法報復景帝。而于謙卻是景帝最信任的大臣,他難免會遷怒於謙。

這時,又有小人中傷于謙想擁立藩王,更是讓英宗疑懼憤怒,於是就殺了于謙。隨著局勢緩和,英宗心理創傷得到逐步療愈,他才後悔此事。

除此之外,于謙的性格剛強,為人正直,得罪了不少人。他看不起那些懦怯無能的大臣、勛臣、皇親國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又始終不贊成講和,雖然上皇因此能夠回來,但上皇並不滿意。徐珵因為提出遷都南京,受到于謙斥責。

這時把名字改為有貞,比較容易得到提升進用,經常咬牙切齒地恨于謙。石亨本來因為違犯了軍法被削職,是于謙請求明代宗寬恕了他,讓他總理十營兵,但因為害怕于謙不敢放肆,也不喜歡于謙。

德勝門一仗的勝利,石亨的功勞並不比于謙大,而得到世襲侯爵,內心有愧,於是上書推薦于謙的兒子于冕。明代宗下詔讓他到京師,于謙推辭,明代宗不準。于謙說:「國家多事的時候,臣子在道義上不應該顧及個人的恩德。而且石亨身為大將,沒有聽說他舉薦一位隱士,提拔一個兵卒,以補益軍隊國家,而只是推薦了我的兒子,這能得到公眾的認可嗎?

我對於軍功,極力杜絕僥倖,絕對不敢用兒子來濫領功勞。」石亨更是又愧又恨。都督張輒因為征苗時不守律令,被于謙彈劾,和內侍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謙。 復辟後的明英宗是不會重用于謙這樣的前朝之臣,再加上奸佞小人的誣陷,於被處死也就可以理解了。

于謙被殺罪名是「迎立外藩」。但迎立外藩是要用金牌召喚藩王入京的,而于謙沒動過金牌。於是英宗給安了個「意有之」的罪名殺掉了于謙,可惜了,一代名臣于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稻香客 的精彩文章:

TAG:稻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