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民族工業不能承受之輕,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民族工業不能承受之輕,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這種球,直徑是頭髮粗細的三十分之一。少了它,你正盯著的液晶屏幕將無法生產。

微球,現代工業的基礎材料,被國外企業壟斷。僅微電子領域,中國每年就要進口價值幾百億元人民幣的微球。

液晶屏的骨頭,晶元的腳

「2017年中國大陸的液晶面板出貨量達到全球的33%,產業規模約千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但這面板中的關鍵材料——間隔物微球,以及導電金球,全世界只有日本一兩家公司可以提供。這些材料也像晶元一樣,給人卡住了脖子。」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蘇州納微科技公司董事長江必旺博士說。

手機屏幕里,每平方毫米要用一百個微球。「間隔物微球撐起了兩塊玻璃面板,相當於骨架。在兩塊玻璃面板的縫隙里,再灌進液晶。」江必旺說。

微球決定液晶屏的厚度和均勻性,因此所有球要大小一樣。微球還得足夠強韌、光滑,不含一點金屬雜質。」江必旺說,否則會影響顯示質量。

除此以外,還有一種「光擴散微球」,大量塗抹在光擴散膜,用於液晶背光模組。

微球另一個重要的用途,是晶元的引腳。電路常用焊錫連接,但現在的晶元太小,引腳小到看不清,導電金球就替代了焊錫。

微球太小,篩分困難

江必旺說,無論是間隔物微球,還是導電金球,粒徑要非常精確和均勻。

微球的材料是塑料或二氧化硅。製作微球,第一步,在反應液里,塑料或者硅烷變成液球,並且固化。「就好像油快速攪拌在水裡,會分散成小球一樣。」江必旺說。

這種方法做出的微球有大有小,需要精密篩分。「用一般的篩子是做不到的,因為微球每隔0.2微米是一個規格。2微米和2.2微米的兩種球,要分開是極其困難的。世界上只有日本的公司可以篩分這種微球,周期長達6個月。」江必旺說。

由於技術門檻極高,導電金球生產被日本的積水公司壟斷。

沒有微球就造不出生物葯

江必旺博士經過十多年研發,繞過「篩分法」,發明「種子法」,打破了日本的技術壟斷,將讓下游產業極大受益。

種子法是讓幾納米大的塑料或者二氧化硅充當種子,在適當的化學環境下慢慢長成微球。長出來的微球個頭一樣大,不需要篩分。生產周期只有6天。

沒有微球,食品安全檢測、疾病診斷、環境監測……許多行業都會陷入窘境。製藥廠尤其離不開微球。江必旺說,用於提取生物葯的微球,表面有很多孔道,可以吸附特定大小的分子。

這類微球不僅需要控制大小、均勻性,還需要控制孔道結構,難度很大,過去只有歐美幾家公司能生產,現在蘇州納微也已經可以量產。

國產原材料不純影響微球性能

嘗試生產微球的江必旺,遇到了想像不到的困難。

「在開發液晶間隔物微球材料時,首先就遇到國內基礎原料質量差的問題。」江必旺說,「苯乙烯是通用的化工單體,國內產能位居世界首位。但國產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雜質含量高,尤其是萘含量高,用其生產出來的間隔物微球機械強度低、變形大,不能滿足控制液晶顯示的要求。」最終,納微公司只得選用國外的原料。

雖然納微開發了比日本先進的微球製造技術,但由於國產的原料質量及不鏽鋼性能問題,浪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江必旺說,「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中國做關鍵材料和關鍵部件的難度有多大。」

來源:先進位造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看國外大學教授如何教學生造一個仿生機器人

TAG:機器人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