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火器領先全球,為何到了清朝,火器依舊沒有進步?
火器,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創舉。早在公元9世紀,中國就已經出現了火器。到14世紀,火器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火器在歐洲獲得了大發展。16、17世紀,火器在歐洲已經普及,滑膛槍炮基本取代了長矛和弓箭。而在東方的明朝,火器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大明朝火器種類繁多,軍隊火器裝備比例高,黑科技層出不窮,甚至是領先全球的。
火炮可以裝填實心彈和爆炸彈,在野戰和攻城戰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明朝已經出現了火箭,而且種類很多,有單發火箭、多發火箭、多級火箭、有翼火箭等,威力巨大,在燕王朱棣與建文帝爭奪帝位時就多次使用火箭作戰。這時期的西方火器水平明顯低於中國,比如荷蘭殖民者佔領台灣後,明朝水師去收復台灣。荷蘭的火炮在射程和精度上都比明朝要差一大截,被明朝水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明朝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和明朝在1567開放了海禁有關,明朝時期允許民間私自出東西洋進行經商貿易,在此期間有民間商人帶來英國葡萄牙等國先進的火器傳入中土,明朝政府也不抵制,還加以仿製裝備,然而到了清朝時期,清朝為了防止海外明朝移民禁止下海,以至於西方火器一直在更新換代而清朝在1840年還在使用明末傳下來的落後火器。
當然也並非不用火器,更多的是因為清朝閉關鎖國,當時中國的確設計出了很多種類型的火器,但是製造工藝很差,而且非常笨重,時間長了,士兵們覺得使用起來非常麻煩,還不如直接用冷兵器呢。清朝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西方已經先進到了什麼程度,直接導致最後列強用炮火轟開了國門。
當然這和統治者是有著分不開的聯繫的,當年滿洲入主中原後,明朝遺留的弊端沒有解決,而且統治者更缺少開眼看世界的能力,除了向西方買入「紅衣大炮」之類笨重火器用於城防、海防,基本上沒有大規模使用火器的機動部隊。因為,他們不會輕易放棄傳統,這就是騎在馬背上,用弓箭大刀得心應手奪天下。
也正因為重文輕理、重農抑商,古代中國對於科技的研究基本只停留在對於現象的觀察和總結上,簡單說來就是「跟著自然走」,而沒有發展到「總結自然」「改造自然」的高度。 回顧中國科技史我們可以發現,中國一直以來領先世界的,流傳下來的科學書籍,大部分是工程技術。在數理和化學方面,對於理論的總結概括幾乎為0。同時武器設備也是羸弱的一面,導致清朝的武器製造水平進步不大。
※她垂簾聽政13年,毒死親兒子,霸佔小叔子,最後自己被扔進黃河!
※在一場戰役中,義大利彈藥充足,卻突然投降,問其原因哭笑不得!
TAG:平易近人的小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