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武紀B輪估值25億美元領跑AI賽道;2020年滬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力爭超2000億元;我國光電子晶元新突破

寒武紀B輪估值25億美元領跑AI賽道;2020年滬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力爭超2000億元;我國光電子晶元新突破

1.精測電子擬1億元設立上海子公司;

2.寒武紀B輪估值25億美元,領跑AI晶元賽道;

3.2020年滬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力爭超2000億元;

4.我國光電子晶元新突破:未來可搭載手機實現夜視功能;

5.泉州民企對接項目投資總額破千億 連續三年全省第一;

6.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泉州高新產業展示半導體創新成果;

7.川土微電子陳東坡:中國晶元沒那麼悲觀,半導體人仍在努力;

半導體投資聯盟

概念股日報

關注

1.精測電子擬1億元設立上海子公司;

集微網消息(文/Lee),6月19日,精測電子發布公告,公司擬出資1億元在上海設立全資子公司,公司名稱暫定為上海精測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

精測電子錶示,此次投資設立上海子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測試、製程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以集成電路工藝控制檢測設備的生產為主。該項目將通過自主構建研發團隊及海外併購引入國產化等手段,實現半導體測試、製程設備的技術突破及產業化,快速做大做強,並倚靠精測電子在平板顯示檢測領域已經在國內市場取得領先的市場地位,提高相關專用設備產品在集成電路市場的競爭力,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測試設備供應商及服務商。(校對/Lee)

2.寒武紀B輪估值25億美元,領跑AI晶元賽道;

今天,寒武紀宣布完成數億美元的B輪融資,投後整體估值達25億美元,繼續領跑全球智能晶元創業公司。

今天,全球智能晶元領域首個獨角獸寒武紀宣布完成數億美元的B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國新啟迪、國投創業、國新資本聯合領投,中金資本、中信證券投資&金石投資、TCL資本、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跟投,原股東元禾原點、國科投資、阿里巴巴創新投、聯想創投、中科圖靈繼續跟投支持。

寒武紀B輪投後整體估值達25億美元,繼續領跑全球智能晶元創業公司。

5月份發布AI雲晶元,由端入雲,端雲結合

寒武紀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晶元公司。寒武紀創始團隊源自學術界,公司也延續了學術界開放、協作的精神。

在終端領域,寒武紀以處理器IP授權的形式與全世界同行共享最新的技術成果,幫助全球客戶能夠快速設計和生產具備人工智慧處理能力的晶元產品。公司研發的寒武紀1A處理器(Cambricon-1A)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已為數千萬台智能手機插上智能之翼。目前寒武紀終端處理器IP產品已衍生出1A、1H、1M等多個型號,將為全球數以億計的各類終端提供強大的本地智能處理能力。

在雲端,寒武紀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性能、低功耗、高性價比的智能處理晶元。2018年5月發布的寒武紀MLU100智能晶元(Cambricon-MLU100),適用於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多種類型的雲端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不僅其本身可以高效完成多任務、多模態、低延時、高通量的複雜智能處理任務,還可以與寒武紀1A/1H/1M系列終端處理器完美適配,以端雲協作的方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智能應用體驗。

寒武紀MLU100智能晶元

在新老投資人的助力下,寒武紀將繼續致力於將智能晶元的思想、技術和產品播撒到世界每個角落,讓機器更好地理解和服務人類。

中國智能晶元獨角獸崛起之路——

從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到首款AI雲晶元

2017年8月,新智元獨家報道了寒武紀科技一億美元的A輪融資消息,由國投創業(A輪領投方),阿里巴巴創投、聯想創投、國科投資、中科圖靈、元禾原點(天使輪領投方)、涌鏵投資(天使輪投資方)聯合投資。

寒武紀科技在A輪融資後估值達到10億美元,成為全球AI晶元領域第一個獨角獸初創公司。

寒武紀科技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AI晶元公司,擁有終端AI處理器IP和雲端高性能AI晶元兩條產品線。2016年發布的寒武紀1A處理器(Cambricon-1A),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面向智能手機、安防監控、無人機、可穿戴設備以及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在運行主流智能演算法時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傳統處理器,入選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評選的十五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得到業界廣泛關注。

寒武紀1A處理器基於寒武紀科技所發明的國際首個人工智慧專用指令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關鍵人工智慧任務上具備出類拔萃的通用性和效能比,在1GHz主頻下理論峰值性能為每秒5120億次半精度浮點運算,對稀疏化神經網路的等效理論峰值高達每秒2萬億次浮點運算,同時支持八位定點運算和一位權重。在若干關鍵人工智慧應用上實測,寒武紀1A達到了傳統的四核通用CPU 25倍以上的性能和50倍以上的能效。

2017年11月,寒武紀召開成立以來首次發布會,公布了系列新品及公司未來路線圖——「3年內佔領10億智能AI終端,佔領中國雲端高性能晶元1/3市場份額」。

發布會上,寒武紀三款全新的智能處理器IP產品亮相:面向低功耗場景視覺應用的寒武紀1H8、擁有更廣泛通用性和更高性能的寒武紀1H16,以及面向智能駕駛領域的寒武紀1M。同時揭幕的,還有寒武紀高性能機器學習處理器晶元「寒武紀MLU100」和「寒武紀MLU200」。

這兩款晶元主要服務於伺服器端的智能處理需求,分別偏重於推理和訓練兩個用途。有別於「神經網路處理器」(NPU)的常見稱呼,寒武紀科技的雲端晶元產品線使用全新的命名「機器學習處理器」(MLU)。這顯示出寒武紀未來的晶元產品將全面支持多樣化的機器學習應用,而不僅僅是常見的深度學習。

隨同智能處理器新品發布的,還有寒武紀公司專門為開發者打造的寒武紀人工智慧軟體平台「Cambricon NeuWare」,包含開發、調試、調優三大部分,將全面支撐端雲一體的智能處理。據了解,該軟體開發平台構建於寒武紀發明的人工智慧專用指令集支撐之上。這意味著,基於寒武紀軟硬體平台,人工智慧產業界將構建一個完整的、基於底層自主指令集的智能新生態,方便開發者進行跨平台應用遷移,並為端雲一體的人工智慧處理打下堅實基礎。

2018年5月,寒武紀發布第三代IP產品Cambricon 1M,以及最新一代雲端AI晶元MLU100和板卡產品。其中,MLU100採用寒武紀最新的MLUv01架構和TSMC 16nm的先進工藝,可工作在平衡模式(1GHz主頻)和高性能模式(1.3GHz主頻)下,平衡模式下的等效理論峰值速度達每秒128萬億次定點運算,高性能模式下的等效理論峰值速度更可達每秒166.4萬億次定點運算,但典型板級功耗僅為80瓦,峰值功耗不超過110瓦。

寒武紀在技術上貫徹「端雲協作」的理念。寒武紀MLU100能與寒武紀1A/1H/1M系列終端處理器完美適配,以端雲協作的方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智能應用體驗。過去,大部分晶元廠商都是主攻端(例如ARM),或者主攻雲(例如Intel),兩者兼顧的很少,因為端雲的任務生態都區別比較大。但是,寒武紀認為這個局面在智能時代會被全面打破,因為端和雲的AI任務是一體的,編程和使用的生態也是一致的。作為一個通用機器學習晶元的廠商,寒武紀要端雲結合,共同推動生態。新智元

3.2020年滬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力爭超2000億元;

近日,「聚焦高端晶元,形成自主可控產業集群」高峰論壇在浦東舉行。記者了解到,到2020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力爭突破2000億元。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傅新華在論壇上表示,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國製造2025》等文件指引下,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1200億元,企業超過500家,成為國內「產業最集中、產業鏈最完整、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地區。

「今後幾年,上海將堅持『全面發展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政府推動與市場驅動相結合』,更加註重產業鏈布局,更加註重先導技術研發,更加註重規模化發展。」談及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目標,傅新華說,力爭2020年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部分指標達到世界一流。

紫光展銳、上海兆芯、復旦微電子、深迪半導體、博通集成電路、高雲半導體、華大半導體、寒武紀等企業代表參會,並就5G智能移動晶元、高端CPU產業化、汽車電子晶元、智能感測器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和產業熱點進行了交流。浦東時報

4.我國光電子晶元新突破:未來可搭載手機實現夜視功能;

據新京報報道,雲南大學團隊研製出一種能夠讓人類在黑夜中更好的看清事物的新型光電子晶元。該晶元的創新點是將紅外光敏材料與兩個有機發光二極體串聯集成,先利用紅外光敏材料吸收紅外輻射產生光生載流子,再利用光生載流子驅動OLED產生可見光發射,從而實現紅外探測和成像的目的。該晶元不僅可以直接將紅外輻射直接轉變為可見光,還可以同時捕獲紅外輻射誘發產生的電子和空穴,使紅外光到可見光的轉換效率得到突破。

5.泉州民企對接項目投資總額破千億 連續三年全省第一;

本報訊 (記者陳雲青 通訊員戴其祥)今年以來,泉州市民企對接圍繞「轉型攻堅、聚力跨越」工作大局,力促重大產業項目接續落地,取得良好成效。截至6月18日,泉州市今年新對接民企項目151個,合同投資總額1069.72億元,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成為全省唯一投資總額突破千億元的地市。

「今年泉州市進一步加大民企產業項目對接力度,突出抓好重大項目招商和落地建設,充分發揮龍頭項目的引領作用和虹吸效應,推動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新對接的項目中,合同投資50億元以上的項目佔5個,合同總投資達到705億元。其中,3個製造業項目合同投資額達445億元、2個服務業項目合同投資額達260億元。這5個項目分別為:南安三安光電產業化項目、南安綠色泛家居小鎮項目、石獅佳龍文旅一期項目、泉港劣質重油深加工綜合利用項目、晉江年產50萬噸差別化直紡長絲項目。項目的投產達產,將進一步促進集成電路、建材家居和石油化工等產業鏈完善和壯大。

下一步,泉州市民企對接工作將圍繞新興產業缺失環節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文化旅遊的重大項目、龍頭項目開展招商,重點引進半導體集成電路、光伏電子、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車、石墨烯、電子商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項目;組織開展「『泉州製造2025』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專題招商活動,重點對接一批智能製造、數控一代智能裝備、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工業設計、軟體服務業、區塊鏈、互聯網+等新興業態項目,及其相對應的科技研發、金融配套等公共服務平台項目,有效推動泉州市產業轉型升級。泉州時報

6.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泉州高新產業展示半導體創新成果;

第十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6·18」)昨日開幕。走進泉州館,簡約的線條、大面積燈箱、白色的主色調、參照集成電路形狀設計的展台……撲面而來的不僅是滿滿的科技感,更與「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主題相得益彰。

今年,泉州館突出展示半導體、集成電路、石墨烯等高新技術產業建設及17個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實施過程中的創新成果,其中,半導體、集成電路等泉州高新產業在「6·18」首秀,可謂賺足眼球。

「芯」產業興起

目前世界最小感測器亮相

近年來,泉州大力發展半導體、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泉州芯谷,隨著晉華集成電路、三安光電半導體等龍頭項目落地,一批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並攜手亮相泉州館。

「這是2T的DDR4存儲器,容量是2G的一千倍,是目前世界容量最大的DDR4存儲器,主要運用於雲計算、雲存儲還有智能運算等。」在晉江集成電路項目的展位旁,晉江市雲晉智能科技首席執行官林世昌向記者介紹了他們的新產品。

DDR4內存是新一代的內存規格,誕生於2011年,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還是8G、32G的DDR4內存。來自台灣的林世昌之前就在美國矽谷一家企業從事研發工作,並跟IBM合作生產內存條。國內巨大的市場吸引林世昌和他的團隊回國投資,落戶晉江「三創園」。「我們產品的元器件就是來自晉華生產的存儲器。」林世昌說,「預計9月份可以開始量產。」

無獨有偶,相中泉州這片「芯谷」,西人馬聯合測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也於去年落地。展區內,公司產品總監陶濤向記者介紹了他們的新產品——SA00感測器。「這是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小的感測器,直徑只有3.7毫米,質量不到0.5克。」陶濤說,「因為足夠小,它不僅可以集成在電路里,也可以內嵌在檢測的軸承內部,實時監測軸承的運行情況。」他告訴記者,雖然該項技術和產品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但價格卻只有同類產品的60%—80%,因此很快就接到了訂單。「除了感測器以外,我們公司的部分晶元產品也已陸續量產,今年預計可實現1.3億元的產值。」

科技改變生活

石墨烯「能養生」

人工智慧「會看病」

今年,我市共有包括光電半導體、微感測器、新型3D印表機、激光電視終端、居家養老服務機器人、人工智慧舌診系統、石墨烯養生房等31件展品,除了能運用到航天航空、信息、核電等高精尖行業,不少科技創新項目還很「接地氣」,已經開始走進並改變人們的生活。

「以往對石墨烯產品的研發主要集中在塗料上,近兩年則積極在生活應用上開展探索,今年展會我們就帶來了石墨烯養生系列產品,其中重點推介石墨烯養生房。」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詩榕介紹說。石墨烯養生房使用高科技材料石墨烯作為發熱材料,通電時釋放遠紅外光波,「這種光波與人體的遠紅外波長十分相近,能夠改善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及微循環系統,達到活化細胞、凈化血液,平衡人體酸鹼度的功效。」王詩榕說,「塗料方面也取得新突破,『6·18』期間,我們將與中船重工719研究所簽約,共同研究建設海上核電站,幫助國家實現海上核電站『零的突破』。」

除了石墨烯養生房以外,泉州館內另一件與健康有關的展品也吸引了記者注意,即人工智慧舌診系統。「這套系統最大的優點就在於準確度。」來自台灣的蔣依吾博士介紹說,「這套設備依靠高精度視頻圖像識別技術和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演算法,能夠根據患者舌部圖像收集62項數據,並自動生成舌診報告,為進一步診斷提供科學依據。」據了解,該項目將於今年10月份完成小批量試製,力爭年底前開始批量生產。泉州晚報

7.川土微電子陳東坡:中國晶元沒那麼悲觀,半導體人仍在努力;

一場「中興被罰事件」,瞬間讓中國半導體行業成為輿論矚目的焦點。

「中興休克」、「面臨倒閉危機」…各種消極輿論甚囂塵上。彷彿美國對中興的處罰,就意味著這家規模千億的企業完了,中國產業已被美國挾住要害。

半導體屬於微電子產業,這個領域的從業者多是精於研發的「理工男」,並不善夸夸其談,甚至不知如何回應外界的評論。他們深耕半導體行業多年,卻因為一次公共事件,意外的成為了「風口」。

川土微電子創始人陳東坡就是個極為沉默寡言的人。面對品途創投的提問,他最多的答案就是「是的」、「對的」,再無多餘,極其嚴謹。這似乎是半導體從業者們一貫的講話和做事風格。

在他看來,中、美半導體產業之所以會有如此大差距,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起步晚。即便到了80-90年代,我們仍然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投入到這個燒錢的行業上。」

1958年,仙童公司就生產出第一批硅晶體管。一年後,德州儀器便發明集成電路,集成電路革命正式開始;而彼時的中國正遭遇「三年自然災害」,溫飽問題尚難以解決。改革開放後,無論是國家還是市場,都「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投到這個燒錢的行業里去」。

直到90年代,有了危機意識的國家才「開始有點著急了,投了不少工程。1998年開始,我國IC產業才開始真正按照市場化規律來運作」,陳東坡說。

2015年,國家正式成立集成電路基金,基金的投資策略變成以「股權投資」為主,只投經過市場廝殺後活下來的頭部企業,市場化的運作讓資源配置效率更高,半導體產業也有了更多的改善。

但陳東坡也指出:「跟美國相比還是落後十年以上,這一點我們需要有清醒的認識。」

在他看來,微電子行業沒有「彎道超車」,這需要實在的經驗積累,容不得半點虛假。方寸之間的晶元,有成千上萬個晶體管,但只要一根連線出錯,整個晶元就報廢,試錯成本極高。「正確的路徑應該是先跟隨、模仿,再超越。先把能用的、簡單的做到極致,不要老想著追趕人家最先進的東西,也做不到。」

此前,陳東坡在微電子行業深耕15年,深知晶元從研發設計到量產之不易,若想切進巨頭重重的微電子市場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川土微電子選擇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專註研發設計工控和行業用途的模擬晶元,聚焦在射頻與微波、介面與隔離兩個方向上。

射頻與微波產品主要用於衛星導航、通信系統等領域,在漁業漁船、救災救援等都有規模化應用;介面和隔離產品線正在量產。目前公司晶元產品已經有40多家客戶下單採購和規模化應用。

這也是川土吸引投資方的原因。磐霖資本合伙人薛孟軍告訴品途創投,「在晶元行業,技術紮實固然是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但只有能持續推出新品的設計公司才更具有投資價值。」

川土微電子的發展也一如投資人所期望。成立不到三年,川土的產品已經廣泛用於各行各業,集成了川土射頻IP的晶元還供熱門的共享自行車所採用,達到了千萬級規模。陳東坡對中國的微電子產業抱有信心,因為「用戶和市場在中國。」

事實上,中國各個產業的爆髮式增長,亦是微電子產業的有力支撐,像共享自行車就帶來了衛星導航SoC晶元千萬級的需求。「大家都是中國人就好辦了,交流服務、技術支持、關係維護方便很多。只要把國內做好,全球做好就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不僅是半導體產業,中美的差距在各方各面,這需要承認。而努力的半導體人不該成為這次「中興事件」被指責的對象,是他們,把40年的差距縮短為10年。

「望其項背」,這四個字聽上去令人沮喪,但已極其不容易。畢竟,已經看到人家的背影了。品途創投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微網 的精彩文章:

三攝手機明年普及 四攝很快就會來;汽車電子增長的「機會」在哪裡?壓力感測器2023年產值挑戰20億美元
三星被控侵犯FinFet專利權需賠償4億美元;涉嫌竊取對手機密 6名Fitbit員工遭到起訴

TAG:集微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