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虹吸原理?龍吸水?:包含現代科技原理的戰國青銅汲酒器

虹吸原理?龍吸水?:包含現代科技原理的戰國青銅汲酒器

1992年12月,山東省臨淄區商王村一戰國墓中,出土了一件荷蕾形青銅器。

圖1 戰國 青銅汲酒器

荷蕾形青銅器。該器物長65.2、長柄外徑1.4、內徑0.8厘米,下端球形器腹部直徑7.2、底部直徑3.6厘米,長方孔長0.7、寬0.4、圓孔直徑0.4厘米(圖1)。青銅器上端為竹節形長柄,中空,頂端封閉並且飾有一龍首銜環,下端是一個形如荷蕾的球形器,長柄與球形器上下貫通。在第一節竹節處有一方孔,球形器底部正中有一圓孔。長柄外表為四段青銅竹節,竹節上、下兩端各飾一圈箍狀紋。球形器外表飾有含苞待放的荷紋。該器物造型之獨特,製作之精美,為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資料所不見,其確切用途和創作原理,更無從考證。現就該青銅器的實際用途、工作原理、裝飾藝術等加以深入研究。

一、荷蕾形青銅器的用途

對於出土的這件荷蕾形青銅器,考古專家們曾做過如下物理實驗:將其豎直放入水中,竹節形長柄在上,荷蕾狀球形器居下,發現水由圓孔進入荷蕾內,空氣則由方孔排出。當水進入時,用拇指壓住方孔提起,汲進之水無滴漏,鬆開拇指,汲取之水則緩緩流出。經專家反覆考證斷定,此物可能是汲取酒漿用的汲酒器。此外,從器物容量來推測,這件器物也應是一件汲酒器。經過實際測驗,該器物最大容量為240毫升(水位達到方孔處),水位在荷蕾上方箍狀紋處時容量為200毫升。而從該墓中出土的銀耳杯和銅耳杯等飲酒器的容量大多在230和500毫升左右。這些器具的容量正好是汲酒器容量的一倍或兩倍。這說明,這件汲酒器是與墓中出土的盛酒器和飲酒器配套使用的。

二、汲酒器的製作原理

圖2 汲酒器排氣孔

實驗表明,這件汲酒器的汲取功能是充分利用了大氣壓強的原理,通過器內水壓和器外大氣壓的共同作用,使水被汲起或放出。當從汲酒器排氣孔(圖2)移開拇指後,器內和器外的大氣壓力相互抵消,水則以自身的壓力緩緩流出(圖3)。這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和非凡創造力的集中體現,是古人對大氣壓原理和虹吸原理科學認識的有力佐證。對虹吸現象的發現觀察是古人認識大氣壓強的最早例證。我們知道,虹吸現象也是由於大氣壓的作用而產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有虹自飲於河」的記載。

圖3 汲酒器使用示意圖

而戰國時期的這件青銅汲酒器,不僅是目前我們所見到的將大氣壓強原理和虹吸原理巧妙地用於器物製造的最早例子,而且也是較早的具有虹吸寓意的器物。特別是在它的柄端飾有的龍首銜環(圖4),即是對虹吸現象的最好說明。因為古人認為虹吸現象是我們俗稱的「龍吸水」。

圖4 汲酒器竹節長柄上的龍首銜環

在甲骨文中,「虹」也刻作龍的形狀。應龍有司水之職,可以解除大旱。想必這一身雙首的龍即為應龍,而雨後彩虹,當是應龍的化身,虹吸也是應龍畜水之狀。所以汲酒器所表現的正是「應龍吸水」的神話,而稍微不同的,只是彎曲的虹變成了直的竹節柄而已。

原文作者:王煥文文章來源:《收藏家》2015年9月刊《荷竹清華潤瓊漿——山東臨淄商王墓出土銅汲酒器考》(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備受追捧的「曼生式壺」……
巧奪天工的室內木雕紋飾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