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北的那些茶舍

台北的那些茶舍

在中國,關於茶的故事很多,我們有悠久的飲茶歷史,盛產大量的茶種,製造了豐富的茶器,還有不同的飲茶方式。如何去敘述這樣的故事,我們接下來,會分茶之器、茶之類、茶之廬等去分別敘說關於茶的故事。

台灣的茶人在講述茶的故事方面,明顯走在大陸茶人的前面。大約在30年前,生活水平提高的台灣人便開始注重生活品質,很多富人階層不再滿足之前的潮汕功夫茶的模式,開始尋求自己的茶道。經過幾十年的探索,他們終於走出了一條」文人畫的以造境、賞器、品茶、交友為內容的路徑。」(王愷:《尋訪茶道:中日茶道的碰撞與回憶》,《三聯生活周刊》)

台灣茶人眾多的貢獻中,當屬他們翻閱中國古代茶書,尋找到自己的茶空間構造。他們的審美基於蘇州園林的風格,同時結合舞台、畫廊、古代藝術品等。如今在台灣有許多有味道的茶空間,比如周瑜的紫藤廬、林炳輝的食養山房、何健的冶堂等,它們散步在台灣的山林小巷中,靜靜地等待茶客去尋覓、清賞。

恰好,2015年我有機會去台北訪學,在台北的小巷子里也遇到一些有趣的茶空間,摘錄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慢 お茶

小慢茶館是隱於龍泉街區內泰順街巷中,被毛竹和楓樹遮掩著的木門窗,若是大意可能也就走過了。推門進去,迎面走來一位穿褐色茶衣的美麗姐姐,溫柔地對我們說了一句「いらっしゃいませ」,再環顧周圍的茶室布置,才意識到這原是一間日式茶室。

房間進門處全是木質地板,但是可以允許客人穿鞋進入。姐姐得知我們是遊客誤入,臉上的笑容仍不減,讓我們四處參觀,並給我們泡了兩杯台灣白茶。

進入廳堂,三五客人正在品茶。用的是風爐和鐵壺的搭配,桌上也擺放茶匙、茶則、公杯、品茗杯及齊全的茶具,沒有茶席,均是木托盤盛放。

內屋處有一竹簾隔間,鋪的是榻榻米,置小几和茶具,按照日式茶室的陳設布置。榻榻米隔間置一外窗,石頭砌了一個花池,內植綠植、香草若干,並有石頭小路,是一處精緻的小窗景。

據姐姐介紹,茶館的老闆是台灣人,曾經去日本留學,接觸到了日式茶道,回到台灣後便做了這樣一個小間,不完全是日式,也融入了許多中式審美元素和器具。比如店內地上隨處擺放的竹籃子,拎起來竟是「清道光年間」的。

店裡所使用的茶具是台灣陶藝家和日本陶藝家共同創作,多是現代造型,亦有仿古,比如我們使用的便是一款海棠杯,下面是台灣檜木的的杯托。

所用茶葉,姐姐告訴我們是台灣特產的白茶,場地主要是集中在台灣東北部的宜蘭地區。初品,有些甘苦,初級品茶者似乎也感覺不出好壞。

這次沒有坐下來品茶,器具所看不多,只能看一些四處的空間設置,茶室之內照例會有插花、字畫、佛像、茶具閣等,節錄幾處細節圖,不一一贅述了。

▲茶葉與掛於牆上的茶格

▲門口的名片卡與陶杯中的水仙花

▲掛畫下面的陶罐花瓶+祭紅品茗杯

▲窗口處的几案與陳設(那盆插花被我暗影掉了,因為覺得有些雜亂)

青田七六

青田七六原為馬廷英教授的住所,現在改為了文藝餐廳,提供下午茶和正餐,菜單根據時令調整,之前寫過專門的文章,此行只是再去看了一下空間。

▲進門須拖鞋,並且需要穿襪子

去的時候是非正餐時間,便只點了下午茶。和老師點了一份,學生黨還是有些捉襟見肘,不過看風景聊天也是悠閑自在。

▲下午茶的名字叫:夏越(宇治抹茶夾心餅乾、蜂蜜檸檬蛋糕、麵包乾和台灣紅茶)

憑發票還可以去旁邊的文創店兌換一份小禮物,禮物是生日花卡片。是由台大的教授設計的,「366誕生日花卉紋章」。這種設計將台灣常見花朵與誕生日結合,內容包含花名、關鍵字與性格分析,並輔助花卉圖騰設計。

▲店內其他花卉文創產品

▲院子里的花卉紋章和岩石牆(花卉、岩石均是台灣本土的)

無事生活

「無事生活」小店位於台北信義區吳興街上,由吳氏三姐妹經營著。

初見時,三姐曉蓉在做花束,因為前幾日她們承接了一個婚宴,席案上的花束和佩戴的胸花,以及新娘的捧花都要來完成。藉著喜事,茶館裡也瀰漫著幸福的甜膩。另外大姐曉慧善古琴、通佛經,二姐曉貞主泡茶、茶席等。

第一次來,是在「禪宗」課上認識的歐陽老師帶去的,老師是大學的古漢語老師,因專業相近興趣相仿,我們便結成了文藝摯友,四處喝茶、賞物、看展。我們同行四五人一起吃了三道茶:凍頂烏龍、鐵觀音、和東方美人,茶點是台師大王老師帶去的芋泥蛋糕。

品茶結束後,我們去了地下的小茶室,裡面有一處鋪著榻榻米,上置一茶席,曉慧姐姐取下琴,給我們彈了《關山月》,歐陽老師還給我們吟唱了蘇軾的《定風波》,那日玩得很開心。

▲ 地下日式茶室

而第二三次來,則是我一人去跟曉貞老師去學茶,從了解台灣茶的習性種類、然後去嘗試沖泡,再到配合插花、茶點布置茶席。除了簡單的茶知識,我想我從曉貞老師那裡獲得的更多是「靜心」。在陌生、恐懼、緊張、興奮的環境中去靜下心來,細細品嘗每一種茶葉的味道,和老師溝通交流對茶、對自然的感受。

最後一次去空間,也是臨行前的晚上,和畫「禪畫」的博士以及天津師範的同學,我們品了兩道茶:高山茶和生態白茶。

那天下著細雨,博士大哥前幾日去佛光山還見了一位比丘尼,於是跟我們講起那位師傅的風貌,還給我講了東萊觀音傳法的故事,我們就這樣說著一些台灣的見聞,分享著一些趣事。

紫藤廬

紫藤廬在大陸茶圈名氣很大,但只是僅僅隱藏在台北師大附近的一條小巷子里。找到這個茶館也是十分偶然的事情,從台大走到台師大去上課,在喧鬧的街道旁瞥到一處幽靜的小院子,仔細一看,原來是「紫藤廬」。

同行的歐陽老師十分興奮,跟我講了紫藤廬主人周瑜的一些事,無奈那日茶館主人不在,我們也只是簡單吃了壺茶,看了些器物。

此處最讓我難忘的是它的一方小院子,小門推開,有一方小池,院內植些花草。臨窗喝茶,有些幽趣。

▲ 紫藤廬的小院

台北的茶舍還有很多,鑒於時間精力沒有細細去訪。近幾年,大陸的茶空間也在不斷崛起,更多有味道的茶舍,不斷尋覓中。

作者:梅鶴

西子湖畔,放鶴亭下,有疏影橫斜、淡梅幾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一茶,一書,一筆,幾許深深庭院
每天喝茶,但你喝茶的時間喝對了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