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7歲喪夫,守寡76年,她如何度過漫漫長夜?

17歲喪夫,守寡76年,她如何度過漫漫長夜?

封建時代的某個時期,也就是唐宋以降,受封建理學影響,女性的地位越來越低下,除了經濟上的不能獨立外,她們要忍受更大的痛苦,就是封建禮教對女性情感與自由的束縛。尤其是對於寡婦,她們所要遭受的折磨就更多。

17歲喪夫,守寡76年,她如何度過漫漫長夜?

直到現在我們還會聽到一句老話,叫「女子無才便是德」,那時,人們對女性的要求,就是一生兒育女的工具,沒必要有思想。可是,一旦失去老公,寡婦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得把自己的身與形與都深藏起來,不可隨便拋頭露面。無關男性,也不能隨便到寡婦門前晃蕩,正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

17歲喪夫,守寡76年,她如何度過漫漫長夜?

為了讓喪夫的女子能夠按照社會要求「健康成長」,除了「三從四德」的清規戒律外,官府還別出心裁地給「貞潔烈女」們立貞潔牌坊。所謂的牌坊,就是個石門樓子,是古時用來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長年不改嫁,或自殺殉葬的「女中楷模」的。這樣的牌坊,就像一座山一樣,把女人的情慾給壓製得不得泛濫,可以這樣說,每一處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個活潑潑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個女子數十年的青春。

17歲喪夫,守寡76年,她如何度過漫漫長夜?

面對重重重壓的失婚女性,她們是如何打發漫漫長夜的呢?《烈女傳》就記載了這樣一位女子,她14歲嫁作人婦,為夫家生養了一對兒女,17歲那年,丈夫就不幸病逝,從此,她開始了漫長的寡住生活。兒女小時,相伴身前的日子還好過,後來,女兒出嫁,兒子意外身亡,婦人隻身寡居家中,安安靜靜地做個「好女人」,結果給自己掙來一個貞潔牌坊。

17歲喪夫,守寡76年,她如何度過漫漫長夜?

臨終前,已經寡居的女兒向她取經,問她這些年是如何熬過來的。老婦人啥話沒說,從房中拿出一個裝滿黃豆的竹筐,一下子倒在地上,然後彎下腰來,將黃豆一粒粒撿因筐里……原來,在每個難眠的長夜,她都是以這樣的方式來折磨自己的。

17歲喪夫,守寡76年,她如何度過漫漫長夜?

也許是因為常年的不停勞作,老婦人的身體還非常健康,一直活到93歲才去世。去世後,她的故事被人記載下來,成為「毒害」另一拔寡居者的活教材。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事 的精彩文章:

當丈夫愛上自己的學生,她選擇離開,甘心做了別人20年情婦

TAG:老黃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