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除了世界盃,還有歷史更久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

除了世界盃,還有歷史更久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

2018俄羅斯世界盃小組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與此同時還有一場歷史更為悠久的比賽,第86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也進行完畢。

勒芒24小時大賽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23年,比1930年舉辦的首屆FIFA世界盃還早了7年,相比世界盃的四年一屆,勒芒24小時大賽除了1936年法國大蕭條和二戰時期未舉辦外,從1949年起每年都會在6月舉辦(1923、1956、1968、1986年曾在5月、7月、9月舉辦),至今已是第86屆。即便在賽車圈,也比從1929年已舉辦76屆的摩納哥大獎賽更為久遠。

1923年第1屆勒芒24小時大賽

作為汽車運動的三大盛會之一,勒芒24小時大賽對推動汽車工業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說F1推動了速度與技術的革新,那麼勒芒24小時大賽也某種程度在另一方面推動著汽車經濟性、耐用性的發展和汽車技術民用化的普及。

縱觀過去80多年,參加勒芒24小時大賽的汽車無論從速度還是耐用性總體都有了穩步提升。

第一屆勒芒24小時大賽中,兩位法國本土車手André Lagache和France René Léonard在最初17.262公里的全公路版賽道完成了128圈,總計2209.536公里,平均時速僅為92.064公里,即57.206英里。

隨後的1926年,平均時速突破了100公里,1953年時速突破了100英里,1966年突破了200公里,2010年最高達到了225.446公里,24小時內完成的比賽里程也達到了5410.713公里,即3362.061英里,相當於近18場大獎賽,或近7場印地500大賽的比賽里程。

1949年,S組(Sport prototype)的概念出現

1959年,增設了GT組(Grand Touring)

1962年,S組更名為E組(Experimental)

1963年,E組更名為P組(Prototype)

1966年,P組拆分為P組和S組兩組

1972年,P組併入S組,T組(Touring)出現

1975年,美國IMSA協會的GTX、GT系列賽車進入勒芒賽場

1976年,Gr.5組誕生,IMSA的GTP(GT Prototype)組賽車進入勒芒賽場,另外有兩輛納斯卡賽車被邀請參賽但均未完賽

1981年,IMSA GTO組進入勒芒賽場

1982年,新的FIA組別規則生效,C組替代了原有的S組組別

1983年,B組和C Junior組出現

1984年,C組更名為C1組,C Junior組更名為C2組

1987年,B組被徹底取消,量產組僅剩一輛GTX組的寶馬參賽

1992年,C3、C4組出現,LMP組的概念誕生

1993年,LMP組出現,C組將退出歷史舞台

1994年,LMP1、LMP2分組誕生

1959年起原型車組與量產車組參賽比例

(其中,原型車組包括:S、E、P、IMSA GTP、C、Gr.6、LMP、LMPTP、WSC組等,量產組包括:GT、T、Gr.5、Gr.4、IMSA GTX、IMSA GTO、IMSA GTS、Nascar、B組等)

北京時間6月17日晚,2018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正式落幕。桿位起跑的豐田8號車組在比賽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有驚無險地奪得了本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全場冠軍。這是載入史冊的一天,是日本廠商繼1991年時隔27年的勝利。

92號保時捷奪得GTE PRO組別冠軍,為保時捷跑車70周年獻上生日大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車網 的精彩文章:

TAG:神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