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建的萬里長城,背後蘊藏的這些玄機你都知道嗎?
文史
06-20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偉大的象徵,長城上的每一塊長城磚都蘊藏了中華人民辛勤的勞動汗水。早在2000年前,秦始皇就命人建造了這座長城,雖勞民傷財,動用百姓民力數以萬計,可卻依然要完成這個宏偉的霸業。那麼在如此巨大的工程的背後,到底蘊藏了怎樣的玄機呢?
在農耕文明,南北農業經濟相差甚遠。在南方往往都是年年豐收,還能有餘糧,可是在北方,由於氣候等因素,經常會有旱災,饑荒。尤其是游牧民族,一旦天氣寒冷,北方匈奴時不時南下掠奪,這對漢人來說是十分頭疼的事情。所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各國開始修建長城作為軍事防禦之用,可並沒有連成一線。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解決這個後顧之憂,便開始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實施了浩大的工程。可是,秦始皇力求工程進度,加大了百姓的勞動力,使得百姓在秦朝統治期間民不聊生,悲聲載道,道路以目,從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可雖如此,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長城的修建給當朝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可卻讓後人獲益是個不爭的事實。那這樣一個浩大的功臣,耗費了多少財力呢?
長城總長約為22000公里,高5米,體積佔到1億4千萬立方米。若是按現代投資計算,他的成本可能要達到6000億人民幣。而在當時參與施工的秦朝百姓佔了全國總人口的20%,用了整整5年的時間。這樣一座里程碑,深深蘊含了中華民族智慧和勞動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