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家訓中的父愛

古代家訓中的父愛

父愛是偉大的。中華文明很長時間裡都是父權文化,家訓便是父權文化大智慧的體現。是父愛的體現和傳承。 從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訓、家譜,到普通百姓父母長輩的一言一行,家規、家教形式不同,傳遞的都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父親節到了,讀讀下面這些家訓,向父親致敬的同時,感悟為人處世的道理,做最好的自己,回報父親。

一.無詩無禮,寸步難行

不學『詩』,無以言;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訓子鯉》

《詩經》可以涵養性情,可以勵志,可以學會處世之道,而且甚至有博物學的作用。

禮,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規矩,包括有形的國家法律、民事規則、企事業規章制度,無形的風俗、習慣等,不了解的話,確實寸步難行。

二.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的源泉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命子遷》

儒家文明認為人是祖祖輩輩的血脈流傳,因此,儒家文化首重孝道,強調忠君愛國,提倡個人通過為社會、國家服務獲得名聲,光耀門楣,以顯父母。

司馬談學富五車,作為漢武帝的太史令,他掌管天時星曆,還職掌記錄,搜集並保存典籍文獻。這個職位是武帝新設的官職,可以說是武帝為司馬談「量身定製」的。因此,司馬談對武帝感恩戴德又盡職盡責。由於責任心極強,司馬談在臨死的時候,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這就是司馬談的《命子遷》。司馬談希望自己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並認為這是「大孝」,「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他感到自孔子死後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并,史記斷絕,當今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迹,作為一名太史而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心十分惶懼不安。所以他熱切希望司馬遷能完成他未竟的大業。司馬遷不負父親之命訓,最終寫出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名垂青史。

三.學以修身,學以立志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諸葛亮46歲才得子諸葛瞻。他很喜歡這個兒子,希望兒子將來成為國家棟樑。諸葛亮有兩個姐姐,二姐所生子叫龐渙,深得諸葛亮喜愛。諸葛亮常年征戰,政務纏身,但仍不忘教誨兒輩。他寫給諸葛瞻和龐渙的兩封家書,被稱為《誡子書》和《誡外甥書》。

《誡外甥書》曰:「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不庸,不免於下流。」

從兩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對兒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

四.八句話,告誡後人如何成為有用之才

有人問我塵世事,擺手搖頭說不知。

須就近有道之士,早謝卻無情之友。

退一步自然優雅,讓三分何等清閑。

忍幾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神仙。

貧莫愁兮富莫誇,哪見貧長富久家。

寧可采深山之茶,摸去飲花街之酒。

大丈夫成家容易,七君子立志不難。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中不驚。

——韓愈家訓

做人要正直、寬容、上進;須交誠實厚道的朋友,不交無情無義的朋友;莫羨榮華,莫棄貧賤;耐得住脾氣,忍得了閑話;勤儉持家,不可荒淫;貴在立志,不可沉溺於兒女情長,守法不逾,不要為慾望鋌而走險……

五.千萬不要耍小聰明,不然會毀了前程

後生才銳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學,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游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後生之藥石也,各須謹之,毋貽後悔。

——陸遊家訓

越是打小表露出聰明,越要多讀經書,陶冶其性,厚其品德,高其心志。

王安石所說《傷仲永》的故事也不可不警惕。

六.「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與瞑目而無見者也。」「父子之間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顏氏家訓》

顏之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共有七卷計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如他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應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等。

馬伯庸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跨界思維 的精彩文章:

TAG:跨界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