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方源自宋代,被稱為「治脾聖方」,脾胃失和的人,不妨一試

此方源自宋代,被稱為「治脾聖方」,脾胃失和的人,不妨一試

中醫認為,脾胃相為表裡,同為「氣血生化之源」,共同承載著化生氣血的重要作用,人體生長需要大量的能量,而這些能量主要是通過飲食來獲得,而食物攝入身體內,需要脾胃共同運作,才能轉化為氣血。這裡所說的,運指的是,輸送轉運,化指的是消化吸收。當食物進入人體的胃部之後,在胃部和小腸內進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這一切都依賴於脾的運化、轉輸和散精功能,才可以將「水谷精微」,灌溉於全身。

如果脾的運化功能較為旺盛,那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更加健全,才能使身體的五臟六腑以及筋肉皮毛等組織,得到充分的滋養。而如果脾的運化功能減退,就會出現脾胃失和、機體內消化吸收的機能就會失常,導致出現胃脹、食欲不振、便溏等症。痰濕是脾胃的大舌,如果體內有痰濕存於脾胃中,身體就會出現面色萎黃、油膩、大便黏膩、小便微濁等症。


此方名為平胃散,常被用於治療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亂、以及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症。是由蒼朮、厚朴、陳皮、甘草製作而成的。將已經去掉黑皮的蒼朮搗為粉末,然後炒至焦黃色(120克)、去掉粗皮的厚朴,塗上生薑汁,炙令香熟(90克),將陳皮洗乾淨並焙乾,炙黃甘草(30克),然後放入炒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加入大棗二顆,生薑二片,煎至六分熟,然後煎成一盞,去渣溫服。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的作用,常被用於風濕痹痛、風寒感冒等,可治療脾虛濕聚;厚朴味辛、性溫,歸脾經、胃經和大腸經,有行氣化濕、化濕導滯的功效;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脾經、肺經,有燥濕化痰、理氣健脾的功效。與蒼朮、厚朴配伍,常被用於中焦寒濕、脾胃氣滯者;甘草可用於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症。

這個配方,出自於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寫的,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撰的成藥標準,此方是古人稱為「治脾聖方」,後來在這個方劑的基礎上,又與多種中藥配伍,製成了許多的名方。

本文由分享健康小課堂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寵物界脾氣最好的小動物,被貓狗怎麼弄都沒關係,見到鱷魚很囂張
十二星座中,誰的脾氣最暴?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