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出大師的民國和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為何這兩個時代人才輩出?

出大師的民國和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為何這兩個時代人才輩出?

「亂則思安,窮則思變」。我認為這句話,用在民國和春秋戰國時期十分恰當,民國時期的史學家呂思勉的一句話,深深的影響著我,「中國人缺少的不是歷史知識,而是歷史觀點!」,這是何等高明的見識!至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就更不用說了,光是一部論語,就已經夠人受用終身,更不用說商鞅變法、孝公強秦了。

亂則思安

民國和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亂,換種說法就是都是亂世,民國有軍閥割據,春秋戰國時期有諸侯爭雄。

民國時期,中國不僅有內部征伐之亂,也有外部侵略之憂,面臨國家生死存亡之時。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湧現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印證了英雄生於亂世的這個道理。他們並不隸屬於任何勢力,他們只有一顆愛國報國之心。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連年征伐,天下大亂百姓民不聊生,需要在各個方面達到統一安定,尤其是思想上鼓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為諸子百家的誕生也創造了客觀條件。最終秦國經過第六代君主勵精圖治,依靠秦法秦軍一統天下。

窮則思變

這裡所謂的窮不是貧窮,而是思想的貧瘠,在民國和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的貧瘠問題是急需要解決的,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絲毫不弱於物質上的貧乏。

要想改變,首先是思想的改變,然後才能有行動的踐行,這是我所體會到的,在民國和春秋戰國時期,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民族的復興,國家的興旺興盛,就需要在思想認識上做全新的變革,達到全新的高度,去求索,尋找救國救民救世的正確道路。

可以說這種需求並不是主觀的,而是客觀條件逼迫的,只有人在受到逼迫的時候,才能爆發出他自己真正的力量,這也是我最近所體會到的。

無能不足以立世,無德不足以修身,無思不足以求變,無為不足以求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中國故事:為了奪皇位,親手製造一場最有創意的謀殺
他用一個「酒杯」避免了一場戰爭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