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助人指數下降 港人越來越不願幫助別人嗎?

助人指數下降 港人越來越不願幫助別人嗎?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於 2014 年進行首次香港助人指數調查,引起廣泛迴響。為繼續追蹤本地助人與福祉的變化,於 2016 年再次開展為期兩年的全港助人指數追蹤調查。

調查以十項助人行為來衡量香港人的助人水平,同時訪問了受訪者尋求幫助及接受幫助的意願、對幫助社會不同群體的意願度和主觀幸福感。調查於 2017 年 8 月至 11 月期間訪問了 1,185 位本港居民,受訪者年齡介乎16 至 87 歲,當中包括 625 位男性以及 560 位女性。

以每位受訪者參與十項助人行為的情況,綜合得出助人指數,當中包括「在

慈善機構做義務工作」、「參加學校或公司組織的義務服務」、「簽過器官或骨髓捐贈的文件」、「捐血」、「捐錢給予慈善機構」、「把金錢直接給予有需要的陌生人」、「直接贈送食物或衣服給貧窮人士」、「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曾讓座給有需要人士」、「幫助鄰居或同事/同學照顧有需要照顧的人或寵物」及「為他人提供情緒支援」。

在 2017年,受訪者助人指數的平均總得分為 5.12 分(最高 10 分),相對 2016 年的助人指數總分 5.25 略為下降。以上十項助人行為可以分為四個範疇:「義工服務」平均分為0.68 分(最高 2 分)、「慈善捐款」為 0.83 分(最高 1 分)、「捐血和器官捐贈」為0.70 分(最高分2)、以及「日常義助」為2.90 分(最高 5 分)。

對比 2016 年的數據,除捐血和器官捐贈的得分輕微上升外,其餘分項在 2017 年的得分都稍為下降(在 2016年「義工服務」為 0.72分、「慈善捐款」為 0.85 分、「捐血和器官捐贈」為0.66 分及「日常義助」為 3.01 分)。

對社會及不同群體的信任和幫助

從家人到朋友,不認識但相同種族的人,以至不認識且不同種族的人,男受訪者對這些社會群體的平均幫助意願程度從 4.59 分下降至 2.48 分(5 分為無論何時都樂於幫助),而女受訪者的平均幫助意願程度則從 4.63 分下降至 2.41 分。普遍來說,受訪者較願意向較越親近的人提供幫助。唯一例外的是,對不認識的內地人的平均幫助意願程度比不認識的非華人更低。

助人與互助

受訪者評價他們自己幫助他人的意願,以 1 分表示最不願意而 7 分表示最願意,調查發現平均為 5.39 分,比 2016 年的願意度 5.51 分稍微下降。另外,評價香港人總體幫助他人的願意為平均為 4.15 分,則比 2016 年的 4.01 分微微上升。

使用同樣的量表,受訪者尋求幫助的意願平均為 4.73 分,接受幫助的意願平均為5.18 分,2016年的數字分別為 4.62 分及 5.06 分,可見兩者皆有上升的趨勢。統計分析發現,「自己幫助他人的意願」、「香港人總體幫助他人的意願」、「尋求幫助的意願」和「接受幫助的意願」全部呈現正向及顯著的相關。

網上助人平台

是次調查顯示,於 2017 年 49.7%的受訪者曾使用網上平台分享或轉發助人資訊,比 2016 年的 46.2%有所上升。可是,只有 14.0% 的受訪者表示曾使用網上平台發起或參與助人行為,較 2016 年的 15.1%略為下跌。在過去的一年間,65 歲或以上人士在「使用網上平台分享或轉發助人資訊」的參與率由 13.8% 大幅上升至 31.4%。

義工Charles:別人得到幫助,是自己的福氣

過去兩年的助人指數調查發現本地長者參與助人行為的比例增加。為此,大會特別邀請了一名退休護士Charles分享他的助人經歷。他從18歲開始捐血,雖然身邊的親友曾質疑他的決定,但他從不間斷,亦不分對象地在不同助人範疇中幫助有需要的人士。Charles退休後仍運用他的專業知識,加入義務醫療隊到內地為患有唇齶裂的小童進行手術,他表示手術不單增加小童的自信心,亦令他很有滿足感。

Charles喜愛不同類型的運動,雖然體格不如以往,但他仍有能力陪伴長者行山,亦可藉此強身健體。他一直本著「施比受更為有福」的信念,強調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士是自己的福氣。因此,他鼓勵大家運用自己一技之長,參與更多助人行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最期待的畫面 浩南哥為細細粒撐場 《陀槍師姐》重聚
梁洛施:30歲的女人是什麼樣子?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