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業航天與製造強國

商業航天與製造強國

來源:衛星與網路作者: 劉雨菲

進入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高調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摩擦,持續佔據了新聞媒體的頭條。世界兩個最大規模的經濟體如果真的打起貿易戰來,對世界經濟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這場爭執中,美國人提出的條件除了增加關稅、強迫進口之外,還加上了一條「2025」。相當多經濟人士認為,製造強國戰略才是特朗普真正的目標所在。

製造強國戰略中的航天

在這裡,我們不妨先複習一下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行動綱領中,談及航天的幾個重要組成部分:

"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受制於人的局面逐步緩解,航天裝備、通信裝備、發電與輸變電設備、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家用電器等產業急需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的先進位造工藝得到推廣應用。」

「航天裝備。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重型運載器,提升進入空間能力。加快推進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型衛星等空間平台與有效載荷、空天地寬頻互聯網系統,形成長期持續穩定的衛星遙感、通信、導航等空間信息服務能力。推動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適度發展深空探測。推進航天技術轉化與空間技術應用。」

「組織實施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智能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能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等一批創新和產業化專項、重大工程。開發一批標誌性、帶動性強的重點產品和重大裝備,提升自主設計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與工程化、產業化瓶頸,組織開展應用試點和示範,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搶佔競爭制高點。」

"

可以看出,航天與眾多核心技術領域一樣,是中國能否真正走向製造業強國的決定性要素。而中國航天和中國高技術產業一起被美國政府列入打壓遏制的對象,我們並不應當感到憤怒,反而應當認識到,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是完全正確的,堅持走下去,就一定能推動中國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製造業強國。

美國的精英階層是具備充分危機意識的。在短短不到三百年的歷史上,這樣的危機意識驅使著美國,打敗了一個又一個有時候甚至可能並不構成什麼危險的所謂挑戰者,並且幾乎都是在對方剛剛開始或遠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徹底封殺並抹殺了他們的發展潛力。西班牙、德國、蘇聯,都是被美國這樣打敗的。因此,美國人的最後通牒,讓我們看到了高技術產業的挑戰與前景,要求中國人拿出自強的鬥志、毅力、勇氣和智慧。

實際上,美國對於來自中國航天產業的競爭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這其中的原因不僅僅是航天成就代表了國家高技術實力,更是因為大航天時代的來臨。與當年的大航海活動一樣,誰能在大航天時代跑得更快,決定了一個民族和一個文明的命運。相關的理念和歷史,我們曾經在《中國商業航天的歷史責任——從天舟一號展開的思緒》專題中做了闡述。

既然如此,作為商業航天的推動者和踐行者,我們更加有信心、有責任,讓這個朝陽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驅動力,引領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航天的責任:引領高質量發展

有能力開展航天活動的國家,對航天技術、航天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發展戰略中的定位都與美國很接近,其中當然也包括中國。

航天器本身所採用的技術在不斷進步,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事實。而在火箭、衛星、飛船之外,無論國內國外,航天對於引領高質量發展都已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阿波羅工程實施期間,NASA向各個工業企業提出的訂貨要求,在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上,驅動這些企業投入研發,開發出了一系列新的技術,廣泛應用在當今的許多消費產品當中,包括電動工具、凍干食品、電腦散熱器,甚至女性化妝品。

在國內,著名的樂凱品牌在與航天的長期合作中,積累了強大的技術和工藝能力。在併入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後,樂凱迅速轉型,成為重要的民用產品供應商。今天應用在國產手機和平板電腦觸摸屏、屏保膜上的薄膜,應用在銀行卡上的薄膜,有相當多都是樂凱的產品。

除了技術本身,航天在高質量發展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進機制。無論在哪個國家和經濟體系當中,航天部門在技術開發上的效率和創新活躍程度,都處在領跑的位置。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航天器型號數量的爆髮式增長和基礎技術的不斷顛覆,特別是小衛星技術的興起和廣泛應用,傳統航天企業一直在自我顛覆和被顛覆的生態環境中尋求生存與發展。除了信息產品、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等少數領域,很少有哪個產業的顛覆頻率能與航天相提並論。如何引導諸多傳統產業、特別是傳統製造企業走上自力更生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航天有頗多經驗和模式可以分享。

對中國的高質量發展而言,航天除了在技術進步上有著持續的追求,在質量問題上也可以起到突出的引領作用。

製造強國戰略所闡述的諸多領域當中,航天有著自己在質量方面的獨特性:任何微小的質量問題,都會讓整個系統灰飛煙滅。多數產業的科研試驗和系統運行當中,錯了可以改、壞了可以修。甚至可以把工作停下來,拆開機箱去檢查和分析。可無論衛星還是火箭都不能這樣做。這就意味著航天在工作啟動之初,就必須把對質量的追求與控制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很多時候是放在首位。

在人類已經創造出的工業領域中,航天或許是對質量水平要求最高的。在傳統領域可以矇混過關、「湊合著用」的很多做法,在航天是行不通的。航天以質量為生命線,航天的歷程,就是在追求先進技術與高質量水平中不斷進步的歷程。

商業航天作為在嚴酷自然環境和產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高技術產業,任何一家企業只要獲得成功經營並且能夠延續下去,都必然具備我們在上面談及的種種技術優勢和模式優勢。這些優勢不僅僅能為商業航天自身的持續發展服務,更應當充分輸出和擴散。

今天,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求迫切呼喚著商業航天發揮作用。實際上,相當多行業——包括風生水起的互聯網產業——都在急切地面對著再造流程、改善效率的難題。商業航天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可以在技術轉移和模式輸出的過程中,為整個國民經濟、社會治理的高質量發展起到引領作用。

當務之急:產業聚集發展

既然商業航天對高質量發展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那麼儘快建立商業航天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應當成為業界的當務之急。當下,已經頗有一些民營企業在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模式。但是作為一個行業,還缺乏自覺地、符合產業生態發展規律的模式。這是因為傳統航天尚未走完轉型歷程,大量業內人力、資源尚未釋放,外部資源尚且沒有合適的契機注入。

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田園牧歌的世界,完全可以風輕雲淡地等待著產業自己成熟起來。但是,國際競爭的壓力迫在眉睫,美國人的最後通牒已經擺在了談判桌上。商業航天必須立刻轉向全產業、全生態系統的自覺發展,是通過產業生態聚集,儘快優化和配置資源,加快進步和完善的速度,儘快建立可行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我們應當有這樣的責任心和信心,讓商業航天成為製造強國戰略諸多領域中率先突破、實現規劃目標的領域,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天大視野 的精彩文章:

美空軍文件披露「高超聲速常規打擊武器」等項目更多信息

TAG:空天大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