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大不甘「嶺南第一」,如何衝擊世界一流?

中大不甘「嶺南第一」,如何衝擊世界一流?

前言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今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廣東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並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肩負著培養創新人才和提升創新能力的雙重使命。剛剛閉幕的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確定加快建設高水平大學特別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對接國家「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任務,推動各類院校組成梯級方陣,通過差異化發展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今年廣東將啟動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聚焦全省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加快實現內涵式發展,在不同領域爭創一流,有力支撐廣東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新目標。

今起,廣東省教育廳和南方日報聯合推出「走在前列 高校支撐」全媒體報道。深入走訪各高校,採訪書記校長,挖掘特色優勢,展示高校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支撐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新做法新目標。今天,我們以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開篇,想了解更多廣東高校特色優勢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這個系列報道哦~

這是中山大學百年歷史的又一重要時刻!6月12日,中大深圳校區全面啟動建設,重點布局醫科和新工科學院,奠定未來百年持續發展的戰略基礎。至此,中大形成了「三校區五校園」紮根辦學、文理醫工融合發展的全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開創廣東新局面,大學要發揮更大作用。」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大校長羅俊表示,中大不能滿足「嶺南第一」,要加快走到國內高校第一方陣、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中去,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廣東需求。

GIF

新格局:

三個校區共同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15年11月,深圳與中大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深圳校區,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深圳校區佔地面積約5000畝,重點布局8個醫科和新工科學院,構建完整的學科發展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可容納2萬名學生。

至此,中大在廣州、珠海、深圳3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增長極核心城市辦學,形成「三校區五校園」紮根辦學、文理醫工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三地三個校區就像3個支點,共同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羅俊表示,每個校區、每個校園都是中大的主體校園,都將打造成為中國特色、中大風格、世界一流的大學校區,各個校區形成不同的學科特色,共同支撐中山大學建設一流大學、實現永續發展。

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

根據規劃,中大「三校區五校園」統籌規劃、錯位發展,未來三年,廣州校區「挖潛力」,投入近60億元新建90多萬平方米的校舍,提升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珠海校區「提增量」,圍繞一流濱海校區的目標和深海深空深地學科發展需要,投資75多億元新建20多個單體項目;深圳校區「管未來」,投入100多億元建設一流的大學校區,完成一期129萬平方米校舍建設,奠定未來學校邁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戰略基礎。

GIF

大平台:

搶佔世界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不久前,嫦娥四號「鵲橋」號中繼衛星攜帶了中大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研製的激光角反射器升空,計劃明年初進行人類首次超過地月距離的激光測距實驗。「這是中大牽頭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的實操第一步。它的實施將使我國佔領引力波探測與空間精密測量領域的學術研究制高點。」該中心教授葉賢基說。

中大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文理醫科優勢發展,目前工科是明顯「短板」。近年來中大堅持「三個面向」(面向學術前沿、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三大建設」(大團隊、大平台、大項目)發展理念,推動文理醫工融合發展,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支撐重大原始創新與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

建設中的中山大學深圳校區

「中大科研實力快速提升,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中大校長助理、科學研究院院長邰忠智表示,近3年來中大「硬實力」大幅提升,投入16億元開展「三大建設」,支持51個平台166個團隊。科研經費從10億元規模增長到2017年的29億元,今年希望突破35億元。

GIF

強支撐:

「三個首先想到」服務國家戰略和廣東需要

1個月前,中山大學蘇薇薇教授團隊研發的紅珠膠囊與化州化橘紅藥材發展有限公司完成對接,以2000萬元的價格實施科研成果轉化。這是中大建校以來金額最大的單個專利轉讓項目。「團隊堅持創新與社會服務『兩條腿走路』,18年來無償幫助6000多家農戶和企業,用科研力量『復活』嶺南傳統道地藥材,助力廣東鄉村振興戰略。」蘇薇薇說。

近年來,中大出台了《中山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規定》《中山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規定將科技成果轉化所得收益70%獎勵給科研團隊,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中大每年自籌經費1000萬元,對有產業化前景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重點項目的成果進行培育,扶上馬送一程。

「中大紮根中國大地,辦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要努力追求達到『國內外學生擇校時首先想到、國家謀劃推進重大戰略時首先想到、全球學術界前沿討論時首先想到』的最高標準。」羅俊表示,中大做好服務和支撐,就是要瞄準「三個首先想到」目標,為廣東輸出更多高素質創新人才、高技術研究成果、高水平研發機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

GIF

對話羅俊:

可比辦學指標再倍增,

加快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今年「雙一流」建設加速推進,國內高校競爭白熱化。中大如何加速推進一流大學建設,更好服務灣區建設、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新目標?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大校長羅俊。

南方日報

您多次提醒中大和師生不能滿足於「嶺南第一」。為何如此充滿憂患意識?

羅俊

中大的發展就是要和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這種強烈的使命感決定了我們的憂患意識:要緊跟國家前進步伐,國家要在本世紀中葉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大現在距離國家和廣東的需要還有差距。因此,中大要加快發展步伐,走到國內高校第一方陣中去,走到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中去。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工程啟動儀式

南方日報

經過3年的改革發展,中大在哪些方面打下堅實基礎,還要突破哪些發展的關鍵瓶頸?

羅俊

我曾經講過,中大建設一流大學要突破4個「天花板」:生均教育資源不足、工科發展短板明顯、研究資源投入不足、人才培養能力不足。

經過3年的改革發展,我們有了顯著進步:生均教育資源方面,3年新引進各類人才近3500人,有效降低生師比,增加了教育資源和科研資源;工科短板方面,在深圳校區著重布局新興工科,在珠海校區圍繞大海洋布局工科等,工科發展新格局已經顯現出來;研究資源投入方面,「3大建設」卓有成效,科研經費從10億元規模增長到2017年的29億元,今年希望突破35億元;人才培養方面,本超過55%的本科生選擇繼續深造,碩士招生計劃增加了1550名,博士增加了451名,研究生教育競爭力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天琴計劃」所在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南方日報

在國家「雙一流」建設、廣東新一輪「沖補強」工作中,學校有怎樣的新思路和新計劃?

羅俊

中大加快「雙一流」建設的目標,就是到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時,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到本世紀中葉,邁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在加快「雙一流」建設過程中,穩中求進是總基調,先決性的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強化黨在辦學治校中的全面領導作用,維護校園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是首要任務。

今後3年,我們要堅持以學科建設為主線和統領,加快「雙一流」建設步伐,可比辦學指標實現「再倍增」,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實現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目標。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GIF

數讀中大:

18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

3年來,中山大學辦學的整體水平快速提升,在ESI、QS、THE、ARWU、USNews等國際公認的大學評價體系中,學校綜合實力排位穩居國內高校第8位,並保持穩步上升態勢。

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11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位列國內高校第8位。

2017年學校總體辦學經費近80億元,較2014年增長39.5%,從2014年的10億元規模突破到2017年的29億元。科研項目增長迅速,國家自然項目立項躍居全國高校第2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立項躍居全國高校第1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居於全國高校第4位。

18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14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2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學科整體實力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來源 | 廣東省教育廳、南方日報

圖片 | 董天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廣東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