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靡營銷界的定位究竟在談啥?

風靡營銷界的定位究竟在談啥?

天然對陌生的東西好奇,是優點,也是缺點。

大學臨畢業的時候,接到一個撥錯了的電話,對方是位長者,在找過去的一位老領導。簡述情況,確認是電話撥錯後,對方竟然主動發了一條簡訊,至今仍然記憶猶新。他說,年輕人無論你將來做什麼,都請記住兩個字——堅持。

這不是夢,是真的。當時還是諾基亞的小屏手機,有一些簡訊是自己捨不得刪掉的,這算一條。

轉眼過去多年。偶爾還會想起那條簡訊的內容。有時候感覺很神奇,也一直洋洋得意自己的好運氣。有時候又怕這成了未來回憶錄或者小說里的一句讖語。

最近細讀《定位》,一本講營銷的書被自己讀得滿是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今天最常見的一種情景是在微信聊天中:你給我發一個「定位」,我過來找你。

這個「定位」是精準的地理位置的顯示,如果技術成熟,這個位置應該是唯一的,精確的,有指導性的。比如,當前以騰訊為首的提供LBS(基於位置的服務)正是這個思路。

書中的定位理論則強調,要找到消費者心智資源中的空位。像心理學中講的「心錨」(人之內心某一心情與行為某一動作或表情之鏈接,而產生的條件反射),一旦確定位置,消費者在發生消費行為時,會第一時間想到你,並且為你付費。

這種說法其實還有很多種,比如說,羅輯思維一直講的佔領認知高地,在一個用戶還未意識到的地方開疆拓土,插一桿大旗,他要做最好的知識服務商。比如說阿里巴巴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反正雙十一的時候振臂一呼,天下應之。

這件事兒聽上去跟跟企業宗旨很像啊,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先定位,然後企業宗旨、戰略、營銷策略就都出來了。

說得好容易。

回憶一下,好萊塢大片里,主人公一般剛開始的時候都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但是心中充滿著要拯救全世界或者不安於現狀的夢想。直到有一天,被蟲子咬了或者家庭突然發生變故,讓自己踏上一條英雄之路,與惡勢力作鬥爭,經歷艱難險阻終於成為英雄。

這裡頭有工業化電影製作的套路,也有主人公從小就成為英雄的定位。

所有的理論往大了說和往小了說,都對。

所有對事物進行主觀評價的事情也可以永無休止地討論下去,就像輿論中永遠都可以講要堅持、要聚焦,但是一代又一代只有少數人真正做到了,而大部分人只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逞口舌之快。

定位也類似,有人說,它之所以在全球能夠這麼盛行,是因為在眾多營銷理論中它最簡單,看上去很像一個「最終的答案」。也有人說,它是上個時代的理論總結,已經不適合時下的數字經濟時代。先別忙著批判它不合時宜,挑剔它的局限性。我們先嘗試理解一下它究竟在講什麼,然後再做選擇。

被稱為繼泰勒的「科學管理」,德魯克的「管理」之後的第三次生產力革命,用來應對和解決「選擇的暴力」。

品類管理是在定位理論中非常重要的進展,特勞特、里斯二人對品類的主要論述歸結起來主要是以下5句話:

1、品類存在於顧客心智之中

——品類是基於顧客感知的分類(定位的基礎性理論)

這裡講的心智不是心理。心智是一個心智模式,是人類相對固定的由幾十萬年形成的一個基本的模式。而不是一代人與另外一代人之間的,一個年齡層次和另外一個年齡層次之間的心理變化。這是有本質區別的。幾十萬年形成的人類心智模式,不會在幾十年里發生變化。這講得正是消費者的「隱性需求」,因為這種顧客的感知,有時候他們沒辦法提高告訴你的,只有通過案頭和深入地觀察、訪談,梳理數據獲得。

2、品類是商界的物種

——品類是商業的基本構成元素

界門綱目科屬種,物種原意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體,與其他相似群體在生殖上相互隔離,並在自然界佔據一定的生態位。像索尼的隨身聽就是一個品類,而MP3則是一個新品類。諾基亞時代的手機與蘋果時代的智能手機又分別是兩種品類。商業社會中各種各樣的品類組成一個生態。去大商場和小餐館甚至菜市場去看看,琳琅滿目陳列著不同的品類。

3、品類像物種一樣不斷分化產生新品類

——創業者永遠有機會

像女生的化妝品一樣,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次簡單的打理變成一道道工序,要把一個個瓶瓶罐罐依次倒出些粉末或者水塗抹在臉上。這是一種分化。還有像上述例子中新品類完全替代了舊品類的情況,本質上在滿足一些類似的需求,甚至是古已有之又被重新挖掘出的需求。從這個視角看,永遠有新的方向和機會。

4、品類盛衰決定品牌盛衰

——品牌寄生於品類之上,大品類才能誕生大品牌

在不同的品類中表現突出的形成自己的品牌,在這裡,品類是水,品牌是船,水漲才能船高。品類之盛指的正是這剛好滿足了消費者的一個核心的訴求,像衣食住行這種高頻、剛需的消費行為下,支撐起不同的大的品類,而只有在足夠大的品類中,能夠誕生具有足夠影響力的大品牌。像可口可樂,像賓士寶馬。

5、打造品牌的捷徑在於開創並主導一個新品類/特性

——營銷和創新的統一

創新的確是個太過於寬泛的詞,所以往往人們感受到它的是個在本領域的新創意。打造新品牌可能不止是營銷的事情,還可能發生在新產品的開發前端。像莫斯利安主導低溫酸奶的新品類,當然就能夠比較容易地打造自己的品牌。營銷創新的起點仍然是消費者的心智空位。

目前對定位比較多的討論和質疑是,定位好了,是不是企業就只能做一樣事情呢。當然不是,它的原意是企業可以多元化,但品牌要聚焦。像格力與美的,一般認為,他們都屬於定位,只是定位的內容不同,格力聚焦在空調,美的則聚焦在「家電」這個通用品類。你可能又會問,這麼說是不是定位的越大越好呢?這是個戰略問題,其實也是能力問題,如果自己的能力始終不能匹配自己的願望,就沒有什麼意義。

另外,定位需要佔領的是口碑、文化和社群的概念、跨界連接的能力。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確打散了過去那種大規模電視廣告轟炸的情況,改為局部聚焦、點對點的營銷方式。人們更願意相信從好友那裡推薦的產品及服務,也更加願意為符合自己社群屬性的內容買單,如果一個品類天然跟其他內容能夠跨界連接,同樣有益於營銷效果的實現。

你可以把這些都歸功於對競爭對手的分析,也可以把它歸功於對消費者核心需求的把握,但其實兩種一定是同時存在,相互結合。

按照書中介紹,定位分四步:

第一步,分析整個外部環境,確定「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誰,競爭對手的價值是什麼」(這與德魯克在回答管理第一問「我們的業務是什麼,應該是什麼」時問的「我們的顧客是誰,顧客的價值是什麼」相反,因過多的選擇、有限的心智,決定了經營方式已從顧客導向轉向了競爭導向)。

第二步,避開競爭對手在顧客心智中的強勢,或是利用其強勢中蘊含的弱點,確立品牌的優勢地位——定位。

第三步,為這一定位尋求一個可靠的證明——信任狀。

第四步,將這一定位整合進企業內部運營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傳播上要有足夠多的資源,以將這一定位植入顧客的心智。

一本講歷史或者講戰略的書,有時候還會覺著離自己太遠。而這本書對個人最大的啟發是,這麼多年,你也必須給自己找一個定位。

雖然人們不喜歡被標籤化,因為這樣忽略了很多豐富的情感和細節。而書中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如果你有機會跟美國總統候選人在一起待五分鐘,你獲得的信息要比看他一年的公開演說更多。因為他的智囊團始終都在篩選可以給公眾又符合總統風格的信息,這就是定位。

個人理解中,定位是為了創新,創新是為了解決當下的一個問題,解決當下的問題是為了讓組織和個人更有競爭力,更有競爭力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價值,更好地實現價值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有意義。

想到這兒,我停頓了一下,一本書讀完能讓你想到這兒應該差不多了。

環顧四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還有哪件事兒有意義卻還沒有人站出來呢?

縱橫之家旨在連接跨界資源,致力於普及創新知識以及新思想,提高新產品研發效率,增強市場營銷效果,也為傳統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之家 的精彩文章:

TAG:縱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