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阿里的天路」:車在路上跳,人在車裡跳

「阿里的天路」:車在路上跳,人在車裡跳

風風雨雨在讚歎你們架一道彩虹

洶湧波濤等待你們胸膛來遮擋

無助的目光等你們愛心來叮嚀

最可愛的人啊子弟兵

——《最可愛的人》

難忘薩讓之行

我曾在阿里工作、生活3年多,那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深深烙印在心底。每當看到有關阿里的文章和圖片,我總會想起難忘的薩讓之行,想念那群可敬、可愛的軍人。

2013年8月下旬,我跟隨部隊勘查組去各邊防連隊。從山崗到曼扎的路讓我印象深刻,將近200公里的路途,要翻越海拔5780米的香讓拉達坂。一路上坡,山腰路段略微好走些,到了海拔5000米以上,稜角分明的石塊鋪滿山坡,擋住道路。在車裡根本無法坐穩,感覺五臟六腑都要蹦出來,說話都帶顫音。大家戲稱這一路有三跳:車在路上跳,人在車裡跳,心在嗓子眼裡跳。

最令我難忘的是去薩讓。阿里人常說:沒到過阿里,就沒到過西藏;沒到過扎達,就沒到過阿里;沒到過薩讓,就沒到過扎達。而去薩讓的路,當地人都叫它「阿里的天路」

我們從波林山口下山,經過海拔5060米的傾斯諾山口,繼續前行就到了去薩讓最險的一段路——底加木溝。從谷底到山頂落差上千米,我們的車在「之」字形山路上不停拐彎。有的懸崖拐彎處,越野車得來好幾把倒擋,才能歪斜著向前艱難爬行。一路都聽見車胎和地面的摩擦聲以及刺耳的剎車聲,輪轂摩擦的焦煳味也不時飄進車裡。後來聞知,還真有人做過統計:這一路,共計330多處拐彎

翻過底加木溝,我左手握的紙巾都能擰出水來,右手因為抓著把手太過用力而有些酸痛。過這段路,用扎達人武部瞿部長的話講就是要做到「四緊」:眼睛閉緊、手抓緊、腳蹬緊、屁股夾緊。這也是人在極度緊張時的應激反應。而邊防連的大卡車常年都要小心翼翼地駛過這樣的路段,其中的艱難與危險,對邊防軍人來說再普通不過。為堅守國土,他們隨時都可能獻出寶貴的生命。

又走了兩個多小時,才看到位於一條大河對面的薩讓鄉。我們要先下山,過河再上山才能到達。這條下山路完全是在山崖上鑿出的。一路驚心動魄,好不容易看到薩讓的綠色,我忍不住打開車窗想照張相,可窗外河水的吼聲和石塊滾入谷底的隆隆聲響,嚇得我趕緊關窗,不敢出聲。

薩讓鄉是高海拔邊境地區,只有幾十戶人家。每年冬季,大雪封山,人員、物資均無法進出。只有夏季短短几個月能和外界聯繫,外出只有連通縣城的這條土石路,且經常被泥石流沖毀。老百姓得急病,時常向阿里地區和軍分區求救,部隊都會派直升機和醫務人員轉移病號。薩讓鄉坐落的這個山頭,有醒目的5個大字:毛主席萬歲!這是當年鄉民們和邊防官兵攜手堆砌的,多少年來,軍民格外愛護,現在已成薩讓鄉的一道靚麗風景。

波林邊防連肩負的巡邏任務很重。白天,踩著齊腰深的積雪一步一步往前蹚,餓了啃乾糧,渴了吃口雪。夜晚,在避風的山崖下,用石頭壘個窩,生堆火,大家縮成一團休息。遠處,狼的嚎叫聲讓誰也睡不著覺……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波林邊防連湧現出許多先進模範。

勘查組一路考察,和連隊開會,現地解決實際問題。各連隊之間相距很遠,我們翻越數座海拔5000多米的達坂,路途的艱險遠超我的想像。

那次薩讓之行,環境的艱苦、官兵的堅守構成我割捨不下的牽掛。與內地同齡人相比,邊防戰士的人生底色更加純澈,人生內涵更加厚重。英雄無言,他們的精神卻是永遠聳立的豐碑。

一頂軍帽,頂的是責任;一身戎裝,穿的是莊嚴;一雙軍鞋,走的是神聖;一個軍人,看的是軍魂,擔的是使命。致敬!中國軍人。

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15年,遠望6號船電氣技師王樹仁詮釋了什麼是堅韌……
有了他們,請大家放心參觀「南博會」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