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啥歲月靜好,不過是有父母在幫你看孩子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首詩,容我先樂一下,簡直太有才了。
我把這首詩轉發到了我的家人群,七姑八大姨都跳出來說我是個懂事的孩子,理解萬歲。原來退休在家的老人,內心戲也這麼多。
老人退休後,在兒女家看孩子是什麼感覺?
左右為難,不知咋干。
是主人吧,說了不算;
是客人吧,啥活都干;
是保姆吧,一分不賺,
買菜做飯,搭錢不算;
志願者吧,沒人點贊;
是廚師吧,老吃剩飯;
是採購吧,自己掏錢;
是老人吧,沒人待見。
起早些吧,怕把人家好夢打斷,
起晩些吧,怕耽誤人家吃飯;
做多了吧,只怕把東西作踐;
做少了吧,又怕肚子填不滿。
菜炒生了,自己咬不爛;
菜炒過了,人家沒口感;
鹽放少了,怕味道太淡。
鹽放多了,又怕太咸。
我在抱娃,人家吃飯,
人家吃完,我才吃飯。
娃一鬧伙,嫌我吃的慢。
飯一吃畢,狼藉一片,
人家休息,我要洗碗。
人家一走,要拖地板,
腿疼腰酸,不敢偷懶。
怕娃醒來,活沒幹完。
人家在家,怕臉色難看,
人家出門,又感覺孤單;
出去串門,全是生面。
帶娃上街,怕不安全。
住的高樓,很不方便,
上下樓梯,氣喘腿軟。
洗衣勤了,怕說浪費水電。
洗的少了,怕說沒衛生觀念;
穿的舊了,怕給子女丟臉,
穿的新了,又怕太過扎眼。
自己有病,不敢言傳
怕給子女,增加負擔。
兒孫有病,住在醫院;
擔心受怕,眼淚哭干。
起的最早,睡的最晚,
累死累活,心甘情願。
家人群里,姨媽首先給我點贊了。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起身邊的幾個例子。
寄人籬下的老人,小心翼翼
我姨媽現在在上海,照顧著我表哥的孩子。
表哥畢業後留在了上海,在上海娶妻生子。妻子是上海人,獨生子女,屬於比較講究生活品質和嬌氣的女子。姨媽照顧孩子全聽小嫂子的,倒是不會出什麼問題。但是自己卻是一把年紀,幾十年的生活習慣,讓兒媳婦各種看不慣。日子過得雞飛狗跳。
兒子和媳婦都要上班,飯肯定是要姨媽做。嫂子生完孩子要減肥,姨媽說:「這飯是真難做啊。兒子上一天班,就想吃點味重下飯的。可兒媳婦要吃清淡的。」
姨媽只好每天都分著給他們做飯。一天都圍著孫子轉,自己都吃不上午飯。
中午1點孫子睡午覺,3點起床。這個時間段,姨媽就要把食材準備好。晚上兒子必須有肉,兒媳必須有菜。北方買一次菜吃幾天的方式兒媳也不接受,說她們南方人都是現吃現買,那樣新鮮。
所以姨媽每天上午趁著帶孫子戶外活動,把菜買回來。下午就洗切出來。肉菜更麻煩,要提前燉出來。
3點-5點又是看孫子的時間,什麼都幹不了。
5點兒媳回來,幫忙看孫子,姨媽才有時間開始做飯。把下午準備好的食材都做好。大概6點兒子回來,全家一起吃飯。
哥哥和嫂子本來過得很好,姨媽不想跟兒媳產生矛盾影響了他們的生活。何況哥哥一個滬漂男,無根無基在上海,很多事情,其實是需要作為本地人的嫂子照顧的。
所以即使嫂子要求多,即使嫂子根本不知道心疼姨媽,可姨媽還是忍了。
都是為了兒子!
我看多了婆媳關係不和,都是兒媳吐槽婆婆如何不講理。但是作為娘家人,我第一次站在了婆婆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
我真的很心疼姨媽,作為一個老人,從北方到上海,可算背井離鄉了。在那個不熟悉的地方,你是客人,可是還要幹活。一切用品都不順手,但礙於主人的習慣,你又不能隨便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變。
我能體會到姨媽的那種局促,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幹活處處賠著小心,還拿不到工錢。感覺就像被寄養在親戚家的小孩子,不能為所欲為、不能穿自己舒服的衣服在客廳走來走去、不能想幹嘛幹嘛。這對勞累了一輩子的老人來說,簡直不能更痛苦。
可她為什麼還一直隱忍著?堅持著?
是愛啊!
一把年紀被迫兩地分居,變身空中飛人
我一個好朋友,跟老公在北京上班。孩子上小學,需要接送、做飯、照顧。
兩口子下班很晚,於是把我朋友的老母親從山東老家接來跟他們一起住。他們以為白天老人不用看孩子,就每天接送、做飯應該很輕鬆。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媽媽還是想回家,因為自己的老伴兒在老家沒人照顧,沒人做飯。老伴兒有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都知道,這個病就怕生活不規律、吃飯湊合。
老伴兒一個人在家,沒人做飯,沒人照顧。一個老頭自己能湊合就湊合,糖尿病越來越嚴重,已經出現了併發症。
朋友的媽媽再也坐不住了,她想了很久,覺得子女成人了,總有辦法照顧孩子。但是老伴兒沒有了自己,可能真的連命都保不住了。
但是子女實在離不開她。最後商定的就是每周末,媽媽坐飛機回老家一趟,幫爸爸準備好一周的飯菜,然後再回來帶孩子。
一把年紀了,正是互相照顧的時候,可他們卻被迫分居。年輕的時候上班都騎車10分鐘就到,老了卻變成了空中飛人,竟然每周都要飛來飛去。
他們難道不想周末跟老伴兒一起逛逛公園,一起打打太極,到市場買買菜,回來一個做飯一個看電視。一起安靜的吃頓飯嗎?
飛機從北京到山東也要2個小時。每周,我朋友的媽媽都要經受2小時的暈機,只為了能讓老伴兒不再繼續湊合吃飯。
是什麼讓他們堅持一把年紀還兩地分居,甚至在老家和子女在的城市來回奔波?
是愛啊!
即使身體不適,最先想到的也是孫女安全
我以前同事的媽媽,很開朗一個老太太,健談,熱情。可自從來北京給同事看孩子以後,整個人都快抑鬱了。
即使這樣,她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堅持接送孫女上下學,一切不開心都自己忍著。
老人家在農村,那是什麼環境?出門扯著脖子喊,都不會有人說你嗓門大。可以在大城市,地鐵里稍微說話聲音大點,就會有一堆人很厭煩的看著你。
在農村,出了大院門就是街坊。一個村的,親的就像一家人。自己有什麼事出門,把屋子臨時交給街坊都沒問題。所以根本沒有出現過沒人幫忙的問題。
可在大城市,樓房越來越高,鄰居越來越少。自己有個事,都沒有可說的人,憋在心裡。慢慢的,她變得不再那麼開朗,脾氣也時好時壞。
在一次和鄰居吵架後,老太太的情緒徹底爆發了。她想念老家的鄰居,想念老家的老狗,想念家裡的一切。她覺得在這裡特別壓抑,像坐牢一樣。
我朋友勸她說如果真呆的不舒服,就回家吧,孩子他們自己想辦法。可老太太想到大城市人那麼多,社會那麼複雜,孩子讓誰接送都不放心。
於是她咬著牙,含著淚,讓女兒給她買了一部手機。她說:「我學學怎麼用手機,日子就沒那麼悶了。我再堅持堅持,等孩子到了初中的。」
離初中,還有五年。這五年,老太太過得何其壓抑。
明明最喜歡聊天,喜歡各處串門,喜歡擺弄擺弄菜地,可被迫圈在一個幾十平米的屋子裡,出門面對的都是一個個鐵門。樓下的鄰居,總是不好接觸,人販子那麼多,他們總像防賊似的防著彼此。熟絡也僅僅限自己的小圈子。根本融不進去。老花眼了還要重新適應手機來替自己解悶,這無異於從頭開始學習。
是誰給了他們從頭開始的勇氣?
是愛啊!
沒有什麼歲月靜好,是父母在替你負重前行
可以說,我們那年邁的父母,給子女看孩子以後,基本上談不上什麼生活質量。
可父母依然堅持著,在不屬於自己的異鄉,為了子女操勞著。
雖然頤養天年有一條是子孫承歡膝下,但這不代表,整天圍著子孫轉伺候子孫,老人們會感到幸福。
但他們依然無怨無悔的堅持著。這一切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他們希望自己的勞動可以讓孩子更加輕鬆,生活更加從容。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當你
加班不能回家的時候、
下班還可以跟朋友小酌的時候、
周末能跟閨蜜逛街的時候……
別忘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年邁父母在替你負重前行!
TAG:益智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