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遊戲成癮被WHO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遊戲成癮被WHO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窩在沙發里、緊盯手機屏幕

手指快速移動

贏一把就喜不自勝

輸了就罵罵咧咧……

這是不少重度遊戲玩家的寫照!

昨天(19日)一則消息

可能會嚇壞愛玩遊戲的寶寶們!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決定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相關規定將自19日起生效,WHO將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

以後重度遊戲玩家

也許會有一個新頭銜——

精神疾病患者

遊戲成癮成了精神疾病??

愛玩遊戲的寶寶們關心

寶寶們的爸媽更關心!

現在我們來說說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專家答疑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理科主任龔梅恩

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賈福軍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主任醫師田成華

解放軍總醫院網癮治療中心主任陶然

倫敦南丁格爾醫院首席科技成癮專家格雷厄姆博士

台灣媒體6月18日報道稱,WHO在今年初宣布,該組織將在今年發布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加入「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並列為精神疾病。

看到這則消息後,網友徹底炸鍋了!不少網友表示質疑,好端端的怎麼就成了精神病?

@看風景的貓-:你說我好好的一個人,健健康康的,怎麼就成精神病了呢?

@冰糖的Shirley:追星是不是也馬上要被列入精神病名單了

@DRAXING:工作壓力越大,我打遊戲的時間會越長。我都是利用玩遊戲來釋放工作壓力的。。。

@秦竹qinzhu:不是遊戲好玩,是這個世界越來越沒意思

@吃撐不打嗝:都別惹我,我有精神病

@oran_cc:呵呵,電競賽堪憂了,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

也有網友表示支持:

@唐僧他二徒弟的大叔:同意,這是病,得治。

@evanzkc:早該歸入精神疾病了!遊戲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來自一個戒了三年網癮的少年的心聲

@精緻小屋888:嗯。沒毛病,什麼東西有癮也不行!

?

為何將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

?

龔梅恩主任說到,主要是因為遊戲成癮已經影響到正常的工作、生活與學習。「之前,對於遊戲成癮的診斷並沒有統一標準,如果不算作是一種疾病,這對於醫生來說,就很難對遊戲成癮者進行識別和干預。而且遊戲成癮的問題,不僅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

第四十一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小。

有課題組曾在2010年和2017、2018年分別進行兩次採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對網路遊戲等成癮行為加劇趨勢

解放軍總醫院網癮治療中心主任陶然表示,15~19歲是最易出現遊戲成癮的年齡段,這主要與他們大腦尚未發育完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未成熟,自制力較差、好奇心較強,學業、家庭及人際關係壓力大等有關係。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遊戲成癮者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留守兒童成為亟需關注的群體。

根據台灣媒體的報道稱,部分國家此前已承認遊戲成癮是重大的公共衛生議題,許多國家都有治療遊戲成癮的戒癮機構。

英國有許多私人戒癮機構。

韓國政府已經頒布了一項法律,禁止16歲以下的青少年在午夜和早晨6點之間從網路遊戲中獲取信息。在日本,如果玩家每個月玩遊戲超過一定時間,玩家將會收到警報。

?

熱衷玩遊戲就是有病嗎?

?

這個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倫敦南丁格爾醫院首席科技成癮專家格雷厄姆博士就此作出提醒:首先不要把人,尤其是青少年對於遊戲的熱情歸結成遊戲成癮。只有當遊戲行為已經影響到基本生活,例如睡覺、吃飯、社交和教育,就是成癮,而且這種癮好還會影響到精神層面,主宰思想和影響專註力。

世界衛生組織對診斷「遊戲成癮」的條件也非常嚴格。

WHO表示,遊戲成癮的癥狀包括:

無法控制地打電玩(頻率、強度、打電玩的長度都要納入考量)。

越來越經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

相關行為要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但也表明,如果癥狀嚴重,確診前的觀察期也可縮短。

?

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 有啥作用?

?

推動遊戲成癮規範治療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主任醫師田成華長期接觸網路成癮或遊戲成癮的來訪者,他介紹,目前中國在此方面的研究並不算深入,診斷標準、治療體系都還沒有成熟。他表示,如果遊戲成癮正式劃歸為一種疾病,將對患者接受正規治療有很大幫助。

以前醫院偶爾會收治此類病人,但並不是以遊戲成癮或者網路成癮的診斷來收的,都是用其他變通的方式,比如情緒障礙,行為障礙等等。

以前不屬於精神疾病的時候,將患者收住院,尤其是強制住院在法律層面有很多違規的地方,如果採用了ICD-11(第11次修訂版《國際疾病分類》)的分類標準,起碼在這方面的阻力會小一些。

規範遊戲成癮戒斷機構市場

陶然認為,將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好處甚多,其中之一便是將打擊社會上魚龍混雜的網癮戒斷機構。

「既然確定為一種疾病,那麼只能由醫療機構來進行診療,這將在極大程度上推動遊戲成癮者接受科學、規範的治療,」陶然表示,這也將挽救一大批青少年,長期看有助於降低犯罪率,減輕社會負擔

中國把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病還有一段路

中國會不會馬上就把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體系?不少學者持保留意見。

田成華也表示,第11次修訂版《國際疾病分類》在國內的施行需要長期過程,遊戲成癮正式被當做疾病來進行治療的未來可能不會來得那麼快。包括精神科在內,所有的內科、外科等醫學專業目前都採用的是《國際疾病分類》ICD-10,外科系統可能還要更早一點,用的ICD-9。ICD-11正式公布後,世衛組織會向全世界推廣,但並沒有權力要求各個國家必須採納,推薦後各個國家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何時採納。中國馬上採納的可能性不太大,因為ICD-10有些地方還沒有很熟悉。

據悉,中國大約有3800萬的宅男宅女,其中就有不少學生,有些學生對外交流閉塞,有的抗拒上學,有的把遊戲作為精神寄託。

?

遊戲成癮誰的錯?

?

「出現的問題非遊戲本身,而是管理問題、認識問題,以及干預模式問題。」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賈福軍表示,家長應了解不同成長階段孩子心態的變化、情感表達的方式,尤其是初三、高三的孩子,父母應多與他們溝通,用旅遊、打球等一些有意義的事來替代遊戲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

「不讓孩子玩遊戲,反而會讓孩子被孤立。」廣州腦科醫院兒童心理科教授主任表示,現在的獨生子女,每個人都像社會中的一座孤島,遊戲就像橋樑把各個孤島連接起來,周圍的同學都在玩自己不玩,自然會失去共同話題,人際交往就出現問題。可嘗試幾個孩子在一起集中戒癮,讓他們把遊戲轉向人際交往活動,學會時間管理。

青少年遊戲成癮有三大主因:家庭、學校和社會,而尤以家庭因素最為重要。

孩子遊戲成癮只是家庭問題的一種反映,是問題的表象,而不是實質,實質在家庭那裡,而不是在孩子那裡。

孩子變成不被父母喜歡,也不被社會接受的「壞」孩子,究其原因,是父母沒有給到他們想要的,如被尊重、被理解、自由和獨立、欣賞和認可,以及足夠的安全感等。

當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就會失去正性和向上的力量,往往就會用破壞或傷害自我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那部分需要的渴求,沉迷網路就是這種表達的方式之一。和青少年其他的不良行為一樣,網遊成癮也是對缺失需求的一種表達。

所以,要徹底解決青少年的網路成癮問題,就要從問題的源頭——家庭著手,而不是僅從孩子身上著手。

上癮的孩子戒癮會有戒斷表現,要注意處理好孩子的焦慮情緒,可通過藥物治療來改善。有的父母把網路切斷、把電腦扔掉等,這些激烈的方法不合適,等同於不尊重孩子,強行壓制,會使孩子站在父母對立面。

來源:廣東衛生在線、人民網、環球網、中國搜索、央廣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的精彩文章:

TAG: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