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率三千人征討,看敵軍3萬人,說:每人再加一口鍋,結果大勝
歷史上國家戰爭中,以多勝少的比比皆是,而以少勝多的,手指頭數都數得出來,什麼肥水之戰啊,赤壁之戰啊,都是以少勝多。因為一場戰爭,決定這這個國家的榮辱和存亡,一著不慎,可能就滿盤皆輸。要不是不得已,絕不會冒險。
一場戰爭的勝利與失敗,將領非常重要。
東漢的時候有這麼一位英勇神武的將軍虞詡,就是一個以少勝多的例子。虞詡一開始只是一個不知名的朝歌長,小小的官職哪裡能顯示出自己的才智。東漢元初二年,皇帝還是個十三歲的小屁孩,朝中大事都由鄧太后主持。這時候羌族大舉進攻武都,想要打開武都這個關口,南下直入京都。鄧太后早就聽說虞詡有軍事才能,領兵打戰很有一套,於是下令虞詡命他為武都太守,止住羌族的進攻,保衛京都,還給他賞了好多東西,以此勉勵他。
虞詡帶了三千人馬浩浩蕩蕩的前往武都,這邊羌族的將領早聞虞詡的威名,擔心之餘,決定先佔據有利地形,在崤谷設下埋伏,就等著虞詡率領部隊過去的時候,一舉滅了虞詡這三千人馬。怎奈這羌軍將領也太小瞧虞詡的能力了,虞詡先派人前往崤谷打探消息,看到有羌軍有設伏。
虞詡覺得自己兵寡不宜正面對抗羌軍,於是散布消息——「我們人少,羌軍人多,不能太草率進攻,崤谷易守難攻,我自己向朝廷遞了奏表,增添兵力,到時候我們再進攻,才是上策。誰都不能請戰,要不然本將軍軍法從事。」
還別說虞詡的話果然被羌軍偷聽了去,還信以為真的認為這虞詡短時間沒不會攻打,所以就放心的分散兵力,去搶擄百姓,只留了少數人留守崤谷,給虞詡製造了機會。虞詡率領軍隊,一舉突破崤谷,以每日二百里,馬不停蹄直逼赤亭。途中讓士兵做飯的時候增加鍋灶,以此迷惑羌軍,讓羌軍以為漢軍的人數在不斷增加。
果不其然,羌軍追上來以後看到鍋灶是原本虞軍人數的一倍,第二天甚至到了一萬。羌軍將領以為是朝廷的救兵到了,或者是附近的縣有人加入了虞軍,使得虞軍壯大,羌軍將領大驚失色,沒想到漢軍的速度那麼快,不敢再追下去。
虞詡的部下看到羌軍不戰而退,非常佩服虞詡,卻有不解的問他"以前孫臏有減灶法,而且每天行軍的速度也減少,可是將軍為何反著來,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虞詡說"今時不同往昔,咱們的情況和當時孫臏不一樣,我軍人少,只能用增灶法用此迷惑羌軍,讓他們以為附近的郡縣和我軍匯合,人數越來越多,讓羌軍不敢輕易來追,古法可用,但是不能死效仿,"部下更加佩服他了。
虞詡不到三千兵馬,被羌軍數萬人圍在赤亭,虞詡連續十日下令士兵堅守陣地,每每打敗羌軍,挫傷羌軍銳氣。第十日羌軍又發起進攻,這一次,虞詡發現了羌軍的弱點,害怕虞軍的強弓。於是下令二十個強弩手為一組共同射向一個敵人,一排排羌軍倒下,羌軍將領大驚下令撤。虞詡領兵反擊,敵我兩軍都有傷亡。
此次出兵,讓敵人知道了自己不過只有這兩千餘人,和羌軍相比人數上還是弱勢。虞詡也知道自己暴露了,於是就命令將士排成一排排長對,從東門進去,再從北門出來,將10個城門都打開,換上不同的衣服,抬出一口鍋,來來回回,顯得人多勢眾,十分熱鬧。
羌軍看到這場景,驚呆了,哪裡還想到虞軍還有那麼多人,軍心動搖,再加上之前領教了虞詡的厲害,就想著撤兵會老家去。
虞詡也想到了羌軍想要退兵,畢竟自己大挫羌軍,再來,也是吃虧。於是虞詡命500人在羌軍撤退的必經之路埋伏,果然看到羌軍要逃跑,埋伏的漢軍攔截羌軍,大獲全勝。
虞詡以三千人打敗羌軍數萬人,也讓他聲名遠揚,人們都知道這大漢朝有一個可比孫臏的軍事奇才虞詡。他也得到朝廷賞識做了高官。
臨危不懼,迎難而上,將兵法運用得得心應手,創下奇功。這才是一位保家衛國的大將軍。
※出賣楊靖宇的叛徒結局如何?潛伏至1951年,被另一叛徒揭發
※李鴻章最屈辱的時刻,寧死不在條約上籤全名,最終只簽了一個字
TAG:靜說歷史LS |